大棚里有大“智慧” 科技成就农业“商机”和“生机”

··

  编者按:岁末年初,又到了盘点的季节。党委政府工作干得怎么样,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为贯彻落实新闻“三贴近”原则,展现德州全市上下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大众网策划推出“德州乡村听民声”特别报道。记者走进乡村、田野,同老乡们唠唠一年来的新变化、新感受,记录群众所喜所忧、所思所盼,从原汁原味的“民声”里,探寻政府“民生”工作的真实成效。

  大棚里有大“智慧” 科技成就农业“商机”和“生机”

  “德州乡村听民声”系列报道之科技篇

  记者 翟岩 实习生 解晴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之一。

  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必经之路。德州是传统农业大市,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品质。这也是是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推广应用,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衡量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正与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深度融合。围绕农业发展的全产业链条进行信息化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已成为农业发展大势。

  从外面看西红柿大棚,长势喜人,圆润饱满的西红柿已经挂满枝头。

  西红柿大棚内是满眼的绿色生机,颗颗果实挂上枝头,预计一个月后会陆续成熟。

  山东向阳坡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这座园区占地2000余亩,投资21980万元,集果蔬种植、销售、有机农业研究等于一体。2017年12月28日,距2018年元旦还有不到三天,大众网记者驱车赶往位于禹城市伦镇的向阳坡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探智慧农业如何改变农民的生活。

  村民李永花:“智慧农业使俺挣双份‘工资’,原来入不敷出现在年年有余”

  寒冬时节正是农闲时分,乡村田野里广袤空旷,孤寂到看不见人影。顺着蜿蜒的乡间公路进入园区,道路两旁的果树枝叶尽落,却傲然挺立着,不远处十几个蓝色大棚错落有致,给冬日单调的园区平添了几分亮色。在园区技术员的带领下,大众网记者看到每个大棚外面都立着一个“身份牌”,上面写着大棚内的果蔬品种和编号,还有种植人的姓名。

  大众网记者随手拨开一间大棚门帘走了进去,迎面一股热浪,眼镜上结结实实地蒙上了一层白雾。擦干眼镜,满棚的青翠扑入眼帘,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仿佛颠倒了季节。

  种植员李永花掰开刚摘的西红柿,向人们展示熟透的多汁沙瓤,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禹城市伦镇太和村村民李永花与土地打了20多年交道,说起智慧农业带给她的改变,首先的体会就是农忙时节再也不像过去一般忙碌。

  俺们原先种地可费劲了,下地拔草又插秧,赶上春种秋收的时候一家人忙活。以前的收入全靠着种地,一年统共也就挣个2000块钱,花一点少一点。现在俺们的土地租给他们,地租钱给了俺们,在这里打工也挣钱给俺们开工资,挣了双份的工资,一个月就挣2000多块钱,一年能挣两万多。这也是俺们村的地,就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原先种10来亩地才挣多少钱啊,现在钱都花不完,能攒起来了。主要是俺们还省心,你看现在有了这个可降解地膜,俺们就不用拔草了,省了老些个力气。怎么种菜还有技术员指导着,俺们公司也有培训,给俺们省了老多功夫了。

  种植员李永花正在给西红柿修枝摘果,让果实长得更好。

  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老的舍了不行;小孩还在上学,舍了也不行。对我来说这个地方是很好的,又能工作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儿,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儿嘛。俺每天工作八小时,上午四小时下午四小时,有时候提前把活儿干完了还能早点回家。家里离这二里地,自己骑个电动车就来了,中午还能回家给孩子做个饭。

  种植员许俊亭:“学会了先进技术,种菜给了俺成就感!”

  棚内的种植员许俊亭只穿着一件夹袄在修枝,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技术员介绍,因为黄瓜生长所需温度高,棚内大概在25℃以上。棚内的温度相当高,身穿羽绒服的大众网记者渐渐感受到了温度的上升,不一会儿就出汗了。

  种植员许俊亭吃着刚摘下来的黄瓜,向记者讲述着自己种黄瓜的经历。

  许俊亭见大众网记者一行人到来,随手摘了两根黄瓜,拿袖子一擦便递给人们尝一尝。记者拿起黄瓜一咬,满口都是脆甜的清新口感,与市面上卖的黄瓜截然不同。

  俺一建园子就来了。原先俺在家里就种得几亩地,喂牛喂羊,也不出去打工,收入不行。现在不忙的时候都出去打工去,农忙时再回到家里来。俺以前也种黄瓜,种不老些,都是自己吃。原先也不会打理,黄瓜种上以后就让它自己爬,长成嘛样算嘛样。与这里不一样,这里都是用有机肥,按有机标准操作,又好吃又放心。俺自己家里做菜都在这买,都是自己种的放心菜。这里跟家里的操作模式不一样,从一开始不好的黄瓜就削下去只留下好的。现在种菜技术都会了,黄板篮板粘小虫,枝上不招虫子。地上也弄得干净一点,不招灰霉不招灾,没细菌地里就不招虫子了。

  中午十一点半,种植员许俊亭和李永花骑着电动车回家,家离大棚两三公里,十来分钟就能到家。

  原来俺赶集的时候,到集上还想,人家这菜是怎么种得呀,种得这么好,咱怎么就种不了呢!没寻思后来咱也会种了,而且种得比他们还好。原先都是咱夸人家,现在人家也是夸奖咱,咱自己也看着好,心里边可有成就感了!

  技术员桑志元:“互联网+科学实验,培育高质量有机果蔬。”

  桑志元是山东向阳坡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技术员,每天一早上班后,他不像其他大棚技术员一样,到棚里查看、通风、补光、增温,而是坐在办公室里从容地打开电脑对园区进行远程监控,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大棚的所有管理。

  他说,向阳坡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2009年成立的,刚成立我就来了。现在园区是一二三产业项目融合,产销深加工。我们有6平米的加工车间,有冷库、恒温库和疫苗库,靠近研究所,有实验基地和实验大棚。

  智慧大棚都是标准化管理,每个大棚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份牌”。

  园区的新技术主要采用了物联网。我们有专门的监控室,实时监控大棚内空气温度和湿度、土壤湿度和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指数等,这些都由计算机系统精确控制,实时指导生产。以前是凭感觉,现在是标准化操作。在食品安全方面,我们保证品质,以相关国家标准为基础,园区建有国内技术领先的食品安全视频追溯系统,实现生产有记录、过程有监督、产品可追溯,全程无公害。出产的番茄,绝大部分直接对接北京、上海、成都和沈阳等一二线城市,每斤零售价最高可达十六块钱。

  成熟的西红柿圆润饱满,果实外面结了薄薄一层水雾,新鲜爽口。

  整个大棚都十分重视技术的创新。我们园区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一是简易包装机。以前的包装机不实用还老是出毛病,现在我们自己研发了包装机以后,果蔬包装简易又快捷。还有一项变频滴灌,它就像开关一样有档位,控制水量按需灌溉。变频滴灌还能控制空气湿度,防止湿度大了工人得上关节炎。我们生产上的技术还有太阳能杀虫灯,节能安全;黄绿篮板招虫,拒绝打药;还与与德国巴斯孚集团合作,运用可降解地膜,避免土壤污染,6个月自动降解。真正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向阳坡生态科技园应用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移动通信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生产的提质增效。与电商系统连接后,园区的订单量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增长。当地越来越多的菜农也在向阳坡的带动下,投身智慧农业,增收致富。

  今年,我们积极与市里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合流,今后将借助这个更大的平台与市场对接,助推公司发展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责编:白雪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