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食药同严”功夫,何愁做不出精品?

··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刘同江

  无论什么产品,都有个质量问题,都要精益求精。卫星、飞机等精密大物件的制造如此,烤个地瓜、做个马扎等小制作也应如此。旧动能新生、新动能立足,都需要工匠精神、绣花功夫,而圣元食品像做药品那样做食品,严之又严、细了再细,是工匠精神的典型表现,也是提品质、做精品的根本保障。

  怀着敬畏之情去生产。在参观位于青岛的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之前,采访团已经到过荣昌制药等药品生产企业,无菌车间、密闭生产、高端设备,给人印象深刻;采访要套上鞋套,走专门的参观走廊,不容马虎。而到了圣元食品, “条条框框”之多之细,有过之而无不及:戴头套、鞋套,穿消过毒的白大褂,严格按照规定线路走。一开始觉得麻烦,但随着讲解展开,采访团记者便对这种“不近人情”、杜绝人为污染的做法则肃然起敬。企业门口“安全生产 重于泰山”八个大字,不是对着门外,而是对着院里,目的就是提醒员工时刻把安全放在心头,而不是表演给外人看。有了这种“安全自觉”,企业质量管理才有了坚实基础。

  以过严的要求来保证。为最大限度杜绝人为污染,圣元奶粉采取无人工干预、自动化生产,即使车间隔壁有员工,也是通过电脑操控管理。不仅生产车间、参观走廊湿度、温度、粉尘控制已经到了非常规范化的地步,而且企业还定期清洁包括房顶在内的角角落落,对产品质量批批必检而不是抽检。不嫌麻烦,保持安全冗余,奶企有了这种追求,才能赢得消费者,在全国和全球立得住、站得直、挺起头。各行各业有了这种境界,安全才有保障,产品才能令人放心。

  以更高的标杆来引领。安全只是底线,品质才是高线。圣元食品坚持全产业链管理,从奶源开始就坚持高起点,在法国建立生态奶源基地。潜心研究配方奶粉,让婴儿、病人享受健康营养的产品,努力打造“世界标准,中国圣元”。当年,张瑞敏抡锤砸掉不合格冰箱,砸出一个享誉海内外的海尔;5年前,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克则将仅仅是淋湿外包装的90吨奶粉拆毁,用对问题的零容忍换来口碑与品质。如果各企业各产业都能在质量上这样“狠砸自己、痛责自我”,那么中国制造就一定能更多地转化为中国“智造”、中国“质造”,会涌现更多中国品牌。

  中国能造飞船航母,咋就造不出优质的马桶盖、电饭锅?这一“消费者之问”,既肯定了国人的志气和智慧,也触及制造业的软肋与痛点。其实,圣元和海尔的实践证明,不是做不到,而是需要下真功夫、苦功夫,要求要严格到苛刻的程度,标准要高到国际领先的地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而提高质量,必须坚持更高更严更细甚至不惜“过高过严过细”,像做药品那样做食品,像做食品药品那样做各种产品。

责编:吕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