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远方⑯丨张超:法律援藏,一场不一样的人生之旅

··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编者按:“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是践行“司法为民”的民生工程。2009年,山东四名律师主动响应号召,首次踏上支援祖国西部法律援助事业的征程。时光荏苒,十二年间,山东已选派139名律师、228人次参加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齐鲁律师发扬忠诚担当奉献精神,在祖国边疆播撒法治种子,用法律维护群众权益,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谱写了新时代人民律师为人民的绚丽华章。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杨振勇 通讯员 尼玛扎西 西藏日喀则报道

  张超,国浩律师(济南)事务所执业律师,2020年度“援藏律师服务团”志愿律师,服务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在法院工作期间我就参加过多次志愿者活动,为家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后来我成为执业律师,来西藏进行法律援助工作,让更多弱势群体的尊严得到维护,让每个当事人及其周围的人能够信仰法律、敬畏法律,感受到社会的阳光和公平正义。”张超律师给记者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

张超律师耐心解答群众咨询。

  初上高原,苦中取乐

  张超律师在2020年8月来到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刚来这里不久,日喀则就进入了冬季,晚上温度长期在零下十五度左右,因为房子都没有暖气,屋内外温度相差不大,张超选择用电热毯解决取暖问题,每天晚上只能在床上看书、写材料、上网冲浪。

  庆幸的是,张超对高原反应不是太强烈,他只是晚上偶尔会头疼。但当地干燥的气候让他痛苦不已,鼻腔、嗓子都是干的,咽炎也反反复复发作。面对困难,张超想到援藏干部的艰苦奋斗,便一切都淡然了。

在日喀则桑珠孜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当地群众向张超律师寻求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温暖初心

  日喀则是藏语,意思是日光之城,这里也号称是青稞之乡,盛产青稞和青稞酒。桑珠孜区是日喀则市唯一的一个区,全市大约40%的法律咨询和代书案件、30%的法律援助案件以及70%的认罪认罚案件都集中在这里。

  张超告诉记者,每天来日喀则桑珠孜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法律援助的人,都会默默记住自己的位置,按顺序发言提问,绝对不会有插队的事情发生。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令他感到很温暖。

张超律师与桑珠孜区司法局同事商议法治宣传事宜。

  这里的群众也是善良的,当来咨询的群众比较多,司法局里的翻译顾不上时,经常会有会讲普通话的藏族群众自发充当翻译,有经验的藏族群众也会替张超律师讲解申请法律援助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当地群众们对律师的尊重,也让他深切感受到了职业自豪感。通过在这里的法律援助服务,张超慢慢扑下身子,竭尽所能去帮助当地群众。

张超律师在法治进校园活动中,用生动的故事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截至2021年6月30日,张超律师共组织举办法治讲座6次,进行普法宣传7次,受教育群众达6000余人次。在一年的法律援助过程中,共接待群众1279人次,为困难群众撰写法律文书363份,接收并完成刑事法律援助案件10件、民事法律援助案件25件,为两名未成年人及其他困难群众进行了有力辩护,争取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通过代理民事案件挽回困难群众经济损失近100万元,并见证认罪认罚116次,审查协议24份,提供政府法律顾问服务10次。张超律师还主动承担起局里的人民调解任务,共参与调解33起案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10余万元。

受援人彭某专程前来感谢张超。

  去年,还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彭某,因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及拖欠工资问题寻求法律援助,张超律师经过调解,为她追讨回经济赔偿金及拖欠工资3.6万元。

  当记者问到张超律师法律援助的初心时,他说,法律援助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法律援藏是最能体现法律援助公益性质的一种形态,并不是所有律师都有机会去援藏,去边远地区援助,在自己的执业地进行法律援助也同样重要。

  援藏一年,张超走过西藏很多地方,景色横跨亚热带、温带、寒带和戈壁、沙漠等迥异的气候地貌,他希望更多的志愿者报名参加司法部的援藏律师服务团和“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来一场不一样的人生之旅。

责编:于琳琳
审签:田连锋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