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首个农村党支部创建人纪念馆开馆
··
6月30日,沾化区首个农村党支部创建人纪念馆——于慎德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展陈共分为“苦难深重曙光初现”“忧国忧民追寻光明”“光荣入党红色坐标” “星火燎原构建堡垒” “组织遇袭浴血突围” “抗击日寇英勇献身” “永远的丰碑”“学英烈悟初心”和“继往开来枣乡新貌”等九个部分,展馆采用图片、实物展示、多媒体、雕塑、场景模拟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全方位展示了于慎德的生平事迹、爱国情怀以及对沾化地区革命精神的特殊贡献,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生动教材和有效载体。
于慎德,又名于敬庵,1907年出生于现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于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沾化区第一个共产党员,沾化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创建人。1942年于慎德在与日寇的战斗中重伤被俘,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时年35岁。2015年8月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于慎德名列其中。
“于慎德纪念馆的建馆工作是在中共沾化区委组织部、区党史研究中心、区档案馆的支持指导下进行的,在倾力建造的过程中,我们同时还得到了于慎德家属的鼎力支持。历时百天,我们用用一份份原始材料、一幅幅珍贵图片,真实还原了革命英烈于慎德同志生平事迹,深刻展现了沾化早期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和革命先辈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下洼镇党委书记姜竹凯说。“纪念馆的建成,意在深刻学习革命先烈坚守信念、对党忠诚、无私奉献、负重前行、任劳任怨的精神以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息奋斗、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不断从中汲取前进力量,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成效,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在历史上,“七七”事变后,于慎德返回家乡,投笔从戎。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学生宣传队,到农村、街道宣传抗日,利用夜校向工农青年宣传革命道理。1938年9月,任沾化县二区区委书记,并建立了沾化县第一个党支部——于家党支部,他兼任书记。1939年7月,无棣县第二次成立抗日民主政府,他任县政府秘书。1942年3月,调任庆云县委书记,在宁津、庆云、东光县一带,随冀鲁边一地委、一专署机关活动。1942年6月19日拂晓,日军“扫荡”队包围了地委、专署驻地东光县大单村。激战中,于慎德不幸重伤被俘,壮烈牺牲,年仅35岁。
于慎德等革命先辈在沾化建立了党组织并继续宣传我党的抗日救亡主张,争取更多同胞的支持,壮大了我党在沾化的阵地影响,抑制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抵制了汉奸伪政府的控制企图,为后来我党开辟沾西、沾阳棣根据地打下了基础、为党组织培养储备了革命干部,为党的军队输送革命力量、支援前线奠定了群众基础,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构筑起了率领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坚强战斗堡垒。
据介绍,于慎德纪念馆充分用好用足内外资源,着力将红色基因有机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继承发扬革命传统,用好红色资源、紧扣伟大实践,上好社会“大思政课”,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让红色文化在下洼镇更加鲜活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