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民丨黄河滩上的“筑梦人”
··
(记者:张一帆 辛振东 编辑:赵洪栋)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编者按】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百年辉煌,初心未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月7日起,在省委网信办、省委党史研究院的指导和支持下,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为了人民——红色齐鲁百年印记”大型融媒体报道,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讲述“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奋斗故事,展示新时代齐鲁儿女传承红色基因、接续伟大征程的奋斗精神。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洋洋 张一帆 辛振东 泰安报道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千百年来,滚滚黄河,从高原奔流而下,携沙入海。
黄河在山东奔流千里,滩区百姓困苦数百年。628公里长的黄河山东段,滩区面积1702平方公里,多年来,山东60万名滩区群众饱受水患困扰,生活穷苦。
这其中,就有泰安东平的一个600年黄河滩古村——耿山口村。
2015年,这个小村子被纳入山东黄河滩区迁建试点,耿山口人民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2017年8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山东省黄河滩区村民迁建规划》,目标是全面完成山东黄河滩区村民迁建任务,基本解决60多万滩区村民的防洪和安居问题。从那时起,千千万万个山东党员干部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深入黄河滩,奋斗在一线。
万里黄河日夜奔流,千里滩区换了人间。
花园社区、电梯洋房、家门口上班……如今,耿山口村民搬离了黄河滩,住上了高楼,过上了好日子。山东60万黄河滩人民也像耿山口村民一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600年古村搬出黄河滩
“亲爱的父老乡亲,转眼间,两年的挂职就要结束了。”2021年6月22日,耿山口村第一书记陈涛坐在办公室,手拿一支笔,望着桌上那张告别信的信纸陷入了沉思。
2019年7月,他从东平县税务局来到耿山口村任职第一书记。
“怀着一丝兴奋,我就这样走进了耿山口,走进了让我一生难忘的地方。”陈涛满怀深情写道。
陈涛回忆,作为山东黄河滩区迁建的首个试点工程,耿山口是一个你一旦走进就会有归属感的村。
在他眼中,耿山口人民就像老黄牛一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在黄河滩这片土地上耕耘。
这是一个黄河滩上的600年古村。
年近70岁的村民李敬柱从小在黄河边的耿山口村长大。在他的记忆中,村子西边就是黄河,紧挨着黄河边就是村民的家,沿河的村民家打开窗户就能看见滚滚黄河。
“有一年水大,房屋都裂了,庄稼淹没在了一片‘汪洋’中。”李敬柱回忆,那一年还是水患较轻的时候,以前水患严重时,曾有沿河村民经历过更惊心动魄的事,有村民头一天睡觉前房子还好好的,第二天,房子一半已经掉河里去了。
“有一年大家防汛时抢收庄稼,听到身后一阵‘怪叫’,回头一看是六七米高的浪卷了过来,大家吓得拔腿就跑。”村里的年轻人也常听老一辈讲过去的故事,耿山口村党支部副书记耿进周回忆说,年轻时听老一辈讲黄河水患的故事,想想都觉得怕。
“以前三年淹两回,水患严重时沿河住户一家老小慌慌张张忙着搬家是常事。”耿进周回忆说,那时候住在黄河边,黄沙漫漫,村民过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平时洗衣服晒干了,还得再拿棍子敲打敲打,因为上边全是灰。
村民曾饱受黄泛之苦,房子淹了建、建了淹,“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耿山口人对水患心怀恐惧,也厌倦了黄河滩黄沙漫漫的苦日子,“搬出黄河滩”,挪出穷窝,成了他们心中一个难以实现梦想。
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个梦,在2017年实现了。
2015年,耿山口村被纳入山东黄河滩区迁建试点,耿山口人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
2017年10月,耿山口村783户全部搬离了黄河滩,住进了新社区。
从旧平房到住“高楼”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曾是这个黄河滩小村子村民日常生活的写照。
谁也没想到,与黄河土、黄河泥为伴的耿山口人,有一天住进了干净漂亮高楼。
一栋栋高楼、高大的假山、夏日荷花飘香的花园……在耿山口社区,这里有着令城里人都羡慕的宽大楼间距和超大广场,还有全社区免费安装的中央空调和电梯。
年近70岁的李敬柱老人家住在耿山口社区西区的三楼,阳光从客厅里大大的窗户洒进来,屋里亮亮堂堂。
老人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家里的中央空调、地板、彩电、冰箱、天然气灶都被擦得焕然一新。
回忆起当初搬迁,老人眼中依然闪着光。
“我们早就都盼着搬了,搬迁签协议一天就签完了。”李敬柱自豪地说。
正如陈涛在告别信中所写,耿山口人民从黄河滩边搬进了幸福新居,不得不提以耿进平书记为首的村两委班子所做的努力。
“我们村党支书书记耿进平曾经说过,不带领村民搬出黄河滩拔掉穷根儿,他死不瞑目。”李敬柱说,耿山口村党支书耿进平号召力大,村民都相信他,觉得跟着他干事肯定没错,所以当时搬迁的事儿一呼百应。他回忆说,要搬迁的事一公布,村民都特别高兴,早早就排队抢着签搬迁协议,很快就签完了。
“我们全村783户,原计划三天签完,实际一天签完了。”耿山口村党支部副书记耿进周回忆说,当时原计划早晨6点开始签字,但很多村民凌晨12点一过就来排队了,到凌晨四五点已经排了三四百人,为了不让大家等太多,只好把原计划的签字时间提前了。原计划三天完成签字,一天就完成了。耿进周回忆说,当时分了8个组同时组织签字,场面非常热烈。
“当时搬迁的时候,耿进平带领党员干部付出了很多努力。”耿进周说,“让群众住上好房子、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是耿进平当初给父老乡亲许下的诺言,他不让耿山口一个人吃亏受委屈。
当时搬迁签字顺利,是因为村两委早就提前做了大量工作,党员干部带头挨家挨户测量了老房面积,做好了评估,提前算出明白账并张榜公布,让群众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村两委干部还必须在自身房屋实际面积的基础上,让出10-60厘米的尺寸,这些也全部张榜公布,村民们把一切看在眼里,心里也踏实了。
在工程建设中,村里还组建了村民代表监督小组和五老志愿者工作组,监督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让百姓对工程质量放心、入住后生活安心。
另外,耿山口村每名村“两委”成员都签订了廉政倡议书,并向全体村民作出承诺,保证不参与任何工程建设。村党支部书记耿进平为社区建设带头捐款1000万元。
令耿山口人骄傲的是,他们不但从黄河滩搬进了高楼,搬进的还是一个“高端”社区。
耿进平向记者介绍,耿山口不但建了近30栋住宅,还建了一栋社区服务中心,一栋养老中心,还有一所幼儿园,社区全部免费安装了电梯、中央空调、天然气。“我们的门窗、玻璃等都是用的全国有名的品牌,盖社区找的建筑单位也是国内知名企业。”耿进周表示。
“生活太好了!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我们社区里啥都不缺,有综合服务楼、老年公寓,还有幼儿园和商业街,社区内外修了宽阔的大路,咱买东西、看病等去哪儿都方便。”李敬柱说,看看现在幸福的花园社区生活,再想想以前在黄河滩区的苦日子,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家门口上班拿“高薪”
就要离别了,陈涛心中难忘的,还有耿山口的鞋厂。
他告诉记者,当初耿山口村搬迁后,村民们圆了安居梦,随之而来的乐业梦又提上了日程。
作为驻村的第一书记,陈涛和派出单位东平税务局一起,为耿山口村引进了际华集团的项目,成立了耿山口银河鞋业公司,主要生产军靴。
“忘不了当初,我和鞋厂的兄弟姐妹们在食堂加班开会的那些日子。”陈涛回忆说,滩区村的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技术人员。厂房刚建好了,全村却找不出一个会做鞋的人来,他就亲自带领员工出去学习。
“在税务局的帮助下,村里分批次安排有意向的村民去其他鞋类企业学习。学习期间薪水照常发,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这些人把技术学回来之后,再继续培训其他员工。很快,厂子开工了,一批批崭新的靴子生产出来。”陈涛回忆说。
“其实耿山口社区和鞋厂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在各方面的扶持下,一天天长大。”陈涛感慨说,这几年来,很多党员干部关心着耿山口,就在这个6月,刚刚获得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东平县税务局银山分局局长刘成金,第一时间将所得6000元奖金捐献给了耿山口社区,他认为,这个奖金应该给更需要它的人。
6月22日下午3点,在鞋厂车间里,流水线上的工人闫芳正在熟练地打样、裁剪、拼接,生产靴子。
闫芳正是从黄河滩老村搬过来的,搬新社区和建鞋厂给她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以前在黄河岸边一天天守着旧房在家看孩子的农村妇女,现在变成了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在窗明几净工厂里上班的女工。
“我以前常年在家看孩子,没有任何收入,现在到厂里上班,效益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挣四五千,我们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闫芳说,在鞋厂里,像她一样的妇女还有很多,有的甚至能挣到一个月六七千元。
“我们家现在也有房有车了,日子过得太好了!”闫芳说,她以前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搬进花园式的社区的楼房,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拿“高薪”,这对她来说,就像做梦一样。
陈涛告诉记者,在这个鞋厂里,还有数百个像闫芳一样的妇女。
令闫芳没想到的事还有很多,她没想到一家社区里的鞋厂,不仅配备了中央空调、24小时热水,还为员工建了食堂和儿童托管中心,大家不但每天能在家门口上班,就连孩子放学后都有人帮忙照顾。
“在耿山口的每一天,都被一种精神感动着。”陈涛在信中写道。
两年来,他见证了耿山口从一个黄河岸边的旧村落,变成了现代化的社区,从饱受黄河水患侵害,到24小时中央空调、电梯入户的幸福生活。
“我想,这一切都应该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同时,我们也要感谢自己,感谢我们耿山口人,用勤劳的双手,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奋斗,创造出了今天的幸福新生活。”陈涛写道。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项目正在建设……幸福的耿山口只是山东黄河滩迁建的一个缩影。
黄河在山东奔流千里,滩区百姓困苦百年。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滩区面积1702平方公里,多年来,60万名滩区群众饱受水患困扰。
2017年8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山东省黄河滩区村民迁建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完成山东黄河滩区村民迁建任务,基本解决60多万滩区村民的防洪和安居问题。
万里黄河奔腾依旧,千里滩区换了人间。伴随着黄河滩迁建,如今,一幅幅滩区村民安居乐业、产业振兴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正如耿山口人民一样,山东曾经居住在黄河滩的人民,再也不用重复“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日子。
在1702平方公里的黄河滩,有无数像陈涛这样的第一书记,奋斗在一线,也有无数像耿山口村耿进平这样的村支书、党员干部,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奋斗在一线。
如今,蜿蜒千里的黄河山东段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而这样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未来,更多属于人民的幸福的日子将迎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