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余岁姐弟为烈士父亲画像 祖孙四代终于“团聚”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杜虹晓 济南报道

  本就不大的画室,被此次的求助者塞得满满当当。

  一家五口,年纪最大的是81岁的烈士女儿伊传芳,年纪最小的是刚刚大学毕业的曾外孙张一帆。一家人整齐、精神的装扮不难看出他们对此次求助的重视。

  林宇辉此前在山东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物证鉴定中心工作,从事刑事模拟画像已近20年,曾通过模拟嫌犯画像等协助各地公安机关破获多起疑难案件。

  从2017年,林宇辉警官参加央视《等着我》栏目,为一位烈士画像得到高度好评之后,全国各地陆续有烈士家属来找他为烈士画像,伊凤文烈士是林宇辉百名烈士画像的第九十九位烈士。

伊凤文烈士家庭照 伊传芳(左二) 伊传胜(中)

  “我父亲是非常勇敢,非常正直,非常有正义感的人,舍小家顾国家。”这是伊传胜对烈士父亲的评价。父亲伊凤文牺牲的时候,伊传胜仅仅六个月大。

  伊凤文于1919年2月出生,是山东省长清县许寺公社南汝村人,1939年7月参加革命,生前任峰山县大队二连连长。

  谈到伊凤文生前的革命事迹,伊传胜显得十分自豪,“我父亲跟共产党接触比较多,因为他在村里当过村长,思想比较进步,据我的分析,父亲当区队长之前就入党了。”关于父亲的故事伊传胜大多都是听母亲说的,“一九四几年,有个日本鬼子在黄河边搞侦查,我父亲了解情况之后,同几名区队的同志装扮成割麦子的农民,边割麦子,边接近敌人,等到鬼子跟前,拿出枪来,把鬼子打死了。”

  “我父亲胆子比较大,缴获了敌人的物资之后,还穿着敌人的衣服回了家,当时我母亲吓了一跳,还以为是日本鬼子来家里了。”母亲讲的种种故事,让父亲的形象在姐弟俩的心目中逐渐丰满起来,“我虽然不记得父亲的样子,但是他是我的英雄,是我从小的榜样。”

  因为伊凤文烈士出色的抗日工作,连同自己的家人一同被敌人盯上了,“我父亲刚到那个村,就被坏人告发了,几个据点的特务汉奸包括鬼子,都包围上来。我父亲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边打边退,那时候条件特别艰苦,没有食物也没有水,就只能吃树皮。”

  “据点的特务找不到我父亲,就把我母亲五花大绑带到据点去了,严刑拷打,最后党做地下工作,才把我母亲保出来。”伊传胜回忆到这里,不禁低下头擦了擦眼泪。

  1947年5月,伊凤文带领连队冲锋的时候,在肥城县姜庄的解放战争中被炮弹炸伤,英勇牺牲。

  伊传芳说:“父亲牺牲之后,母亲带着我们姊妹五个,还有姥姥,东躲西藏,躲避敌人的抓捕,一天连一顿饭都吃不上,就只能饿着,新中国成立以后才算安定下来。”

伊凤文烈士祖孙四代人终于“团聚”

  父亲牺牲时,姐姐只有五岁,弟弟还不到半岁。虽然没有父亲陪伴姐弟俩长大,但父亲的故事却是从小听到大。

  伊传芳说:“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日子还是十分艰苦,但母亲拼尽全力,让孩子们都学了文化。”因为父亲在世时,一直嘱咐母亲,让孩子们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我父亲跟她说,要把孩子好好培养好,我就是干革命,为国家牺牲了也光荣。”

  在母亲的悉心培养之下,1960年,18岁的伊传芳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就更加怀念父母,所以姐弟二人专程来到林宇辉的画室,为烈士父亲画一幅画像,见到父亲的真容,了却自己的心愿。

  林宇辉左右对比了姐弟二人的照片与现在的模样,“大眼睛,爱笑,长方脸……”伊传芳说起心目中父亲的形象一直说个不停,“我父亲最后一次回来穿着八路军的衣服,灰色的,还带着八路军的帽子。”

  带着姐弟二人的期待,林宇辉俯下身子开始为烈士伊凤文画像,伊传芳在客厅就同一起来的后辈们讲起了从母亲口中听到的革命故事,革命精神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了下去……

伊凤文烈士画像

  当林宇辉将手中完稿的画像递给伊传芳时,她的双手已经开始颤抖,嘴唇也止不住打起颤来,“爸爸。”这久违的一声爸爸寄托着多年的思念,记忆里那唯一空缺的面庞也逐渐清晰起来。

  “爸爸,我们非常怀念你,我们一定听你的话,跟着共产党,建设我们伟大的中国。”

  “爷爷,在我心中您一直是个大英雄,但形象一直是模糊的,孙子今天终于见到您了。”

  “曾爷爷,我们会跟着爸爸爷爷一起学习、传承您的精神和遗志,用在工作和学习中去。”

  祖孙四代,在今天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团聚”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也在子子辈辈的口述中传递下去,革命精神就这样扎根后代的心中。

责编:杨童童
审签:丁厚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