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沟于家村:奉献精神薪火传 奋斗人生放光芒

··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众网·海报新闻威海频道联合文登区委宣传部推出“红色足迹铭初心 扬帆起航再出发”系列报道,通过实地寻访红色印迹,讲好革命故事,唱响文登儿女勇往直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赞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程永生 于霄雁 威海报道

  威海市文登区文登营镇沟于家村,位于天福山脚下,村子不大但景致宜人,胶东传统特色民居错落有致,与周围的山景交相辉映。行走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处处都能听到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历久弥新,催人奋进。

  6月时节,天福山群山含翠。从文登城区驱车向东不到半小时,步蜿蜒村道,便来到了沟于家村。中共胶东特委旧址坐落在村中北部,正房4间,厢房3间,砖石结构,自成院落,系张修己故居。特委书记理琪曾在这里居住,是当时胶东革命的中心。现如今,张修己的故居已被整修一新,内部也还原了当年的旧貌,甚至连物品摆放都和当年一模一样。走进屋内,眼前仿佛浮现出夜深人静时,张修己向理琪汇报“一一·四”暴动详细过程时忍不住流下泪水的悲怆画面;浮现出理琪在油灯下起草《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时的思考场景……

  “我们自小就听着村里面的老人讲张修己,讲‘老贴’的故事,可以说是听着村里革命故事长大的。”在沟于家村,记者见到了黄相君老人,他和张修己的儿子张延滋是老同事、老朋友。黄相君介绍说,张延滋经常和他提起他的父亲张修己,张修己用家产为地下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因革命工作几乎把家产花光,同志们送他外号“老贴”。

  新中国成立后,张修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他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身居要职,他没有居功自傲,沾沾自喜,而是更加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经常深入基层,走进工地,同工人们在一起谈心交友,解决问题。在家里,他经常告诫孩子们生活要俭朴,学习要努力,不要有优越感。吃饭时,就是掉下一粒米,他也要责令孩子捡起来吃掉。从普通农民到革命实践者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张修己用行动实现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

  而张延滋在其父亲张修己红色精神引导下,主动留在村里,着力改变村庄落后面貌,尽心尽力为村民服务。

  沟于家村有一百多户村民,过去由于环境和交通等方面因素影响,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来源不多,村民以外出打工、种地为生,经济来源较单一。在看到乡亲们依旧面朝黄土背朝天,犁地还是靠人拉的场面后,张延滋为村里换取了第一台拖拉机。有了这台拖拉机,村里的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收成也越来越多。

  “张延滋干工作真是没的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张延滋上任后就发动全村兴修水利,开沟挖渠,现在沟于家村的农业灌溉率达到80%以上,这些都是他当年打下的底子。”黄相君说,村里需要重新规划,张延滋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后来村里的整体规划顺利进行,张延滋功不可没;为了丰富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他找人为村里拉电修建了电影院。

  如今,在他们父子二人倾情奉献过的这片土地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内的中共胶东特委旧址已整修一新,复原了革命时期的旧貌;红色胶东文化院落里的文艺展馆已完成展陈设计,曾经火遍十里八乡的老电影院正在改造升级,建成后每周为村民免费放映红色电影;红色胶东干部学院和红色印迹抢救保护利用重点工程都在如火如荼进行……一幅融合红色资源、红色教育、乡村旅游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沟于家村徐徐展开。在这里,天福山革命精神和张修已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变成了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继续激励一代代人奋勇前行。

责编:周美男
审签:王陆见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