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于自己的奋斗书写自己的历史
··
“学史讲史”如何“常学常新”?山东滨州的体会是:挖掘身边故事,传递百姓声音,通过记录“看得见”的变化,让每个生活其中的个体成为主体,用自己的经历书写自己的历史。实践中,他们尤其注重讲述“历史与现实”“家国与个体”“史实与实事”的相互关系,让讲史者脚下有根、心中有光,让学史者眼前有物、身边有暖,从而达到于崇德明理中培根铸魂,于春风化雨中启智润心的学习目的,为学史懂史、力行增信提供实践范例。
滨州黄河楼
“渤海之望”:矗立乡园,眺望远方
互联网上,当人们正在为“科技卡脖子”的问题胶着争论的时候,位于鲁北平原的山东滨州已在悄然布局。
今年4月29日,国科天骥新材料有限公司光刻胶滨州生产园正式交付使用。“园区的建设为整个行业筑起母巢,通过融情汇智,将助推国家光刻胶事业不断前行。”项目负责人杨国强说。
光刻胶滨州生产园区交付使用
立足自身实际,瞄准先进领域,引进优质项目,形成行业引领,这已成为滨州的共识,而相关事例已有太多。
譬如去年早春时节,新冠疫情不期而至,当无数人正在满心恐慌、不知所措之时,“严防死守”中滨州已在蓄势待发、谋划新局。
2020年3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顶着凛冽寒风,扛着“防疫情、保生产,两手抓、都要硬”的大旗,在黄河岸边挥锹破土,为“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奠基。一座现代科创新城就此动工。园区主建筑取名“渤海之望”,形如一只巨大眼睛,矗立河滩,眺望远方。
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
坐落于研究院的滨州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
放眼当下:以智兴城,未来已来
回顾着一年变化,市科技局局长孙学森至今心潮起伏。他说,“如果一年前你告诉滨州人,未来这片黄河碱滩将会屹立起一座科创新城,他们大多不会相信。即使去年‘渤海之望’破土之时,人们也不曾预料,这艘生于逆境的科创巨轮将会在几个月后拔锚启航。”
“而随船出征的,是整个滨州的科创布局。”孙学森说,“顺着这只大眼睛向前张望,你会发现,一年里,滨州各地都在起变化。”
侧前方,是魏桥创业集团携手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信集团共建的渤海科技大学。实业家、教育家、金融家在这里“握指成拳”,让一座世界一流的科创型工科大学拔地而起。今年9月,这里将迎来首批600位优质本科生,也使得“高教洼地”滨州就此蝶变“科教高地”;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轻量化基地生产车间。董乃德摄
正北方,怀揣着“向北、向海、向未来”经略海洋的宏图志向,储量过千亿方的渤海油气田即将上岸,为未来中国摆脱卡住脖子的“能源枷锁”贡献力量;
西南角,是建设一新、设施齐备的人才公寓。滨州在最好的位置,以最大的诚意,通过最佳的配置、最优的服务,向青年才俊张开双臂,吸引他们在此安居,也让“人才净流入的滨州现象”成功落地;
再举目环顾,整个城市,“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立体联通格局加快成型,“五院十校N基地”产教融合现代新城渐次落地,更多更有科技含量、示范引领的项目陆续开工,吸引更多人才前来落户……人们不仅惊呼:滨州,智取未来,未来已来!
凝视沃土:厚德载物、文以化人
“没有资源、交通、人才禀赋,后发城市滨州何以长期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经济社会各项指标连年攀升?不仅党政核心部门,全市各个单位在缺少经济手段激励的前提下,何以干劲活力四射?一个个典型从这里出现,一条条经验从这里推出,是什么让这片土地勃发生机……”这是长期从事党史宣传工作的李惠生一直思考的问题。
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 田军摄影
通过对文史,尤其党史的梳理,他逐渐找到答案:原来,长期形成的红色印记,尤其厚植于革命热土中的“老渤海精神”,才是滨州人文气象形成的精神基因。传承这一基因,滨州人初心不负、砥砺奋进,不仅各项事业成绩喜人,更涵养出淳朴厚重的秉性气质。
对于这份认知,越是了解滨州的人,越是深为赞同。
环顾自心:以梦为马、智者智城
2019年初,滨州市两会,新任市委书记佘春明在经过深入调研后不禁感慨:黄河穿城而过,但水资源极为匮乏。十年林水会战,荒沟碱滩变身“北国江南”,是什么让这里绿色崛起;没有禀赋资源,却建起“世界铝谷”。特色乡镇、隐形冠军,“高山群峰”生机勃发,是什么让这里饱含希望、敢于图强……
世界铝谷
是梦想、是改革、是落实、是担当。他由此从“梦想、发展、改革、创新、落实、担当”六问谋篇,并在几天后的“两会”闭幕式上再以“实业、民生、品牌、改革、开放、创新、诚信”八策布局,由此揭开“富强滨州”的崭新篇章。
“直面时局,以梦为马,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有了梦想,有了规划,滨州人着手用自己的奋斗书写自己的历史,让每个生活其中的滨州人,尤其党员干部成为创新创富的实践主体,在融情融智、聚心聚力中建起一座“智者智城”,人才活力、工作热情充分激发,呈现鹰击长空、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发展态势一年强于一年。
返观历史:以史明志,崇德自强
“山东走在前列,滨州担当什么?富强滨州建设,百姓得到什么?立足时代新局,我们谋划什么?聚焦群众期待,我们该做什么?”这是今年3月5日,市委书记佘春明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开场白。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那天正值惊蛰,屋外花开正艳,屋内人头攒动。对于这几个问题,他提的真切、答的坦诚,人们听得仔细、心里暖和。
学党史、感党恩,明是非、定方向。两个小时的动员会上,他从红色血脉讲到现代治理,从渤海老区讲到乡村振兴,从建党伟业讲到基层党建,从苦海沿边讲到绿色崛起……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的到的变化说出大伙儿摸得着的体验、够得着的期许。一堂党课涉及民生、教育、改革、发展诸多话题。浓浓泥土味儿,满满真情意。
“这也是我们学史讲史中的一份心得。”滨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晓娟说,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历史,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气质,立足自身实际,讲好自身故事,用自己的成长史、发展史点亮前行的道路,寻找发展的方向,这正是学史明理、学史崇德的现实意义。
回望来路:用我历史,照我征途
讲好自己的故事,规划自己的前路,类似学习在全滨州遍地开花。
在博兴县兴福镇,老党员王树银的一堂“兴福现象”历史解读,让在座听众心潮澎湃。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应当如何认定所有制属性及民营经济的历史方位,成为社会焦点。
受兴福镇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所吸引,新华社记者李锦前往调研,经过长达六年的蹲点最终得出结论:市场经济的根源并非所有制而是经营方式,而其中最根本的生产要素其实是“人”本身。
他由此提出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所有制实现形式,为党的十五大“多种所有制企业和公有企业同样是社会主义组成部分”探索理论出路,相关报道得到多位中央领导人的批示。
“应该说,‘兴福现象’对党章的修改起到证明作用,帮助中央下了决心。时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组组长艾云航认为:‘兴福现象’是欠发达地区走向发达的典型,核心是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观点解决改革深化与农村现代化问题,经验新鲜可操作性强。”王树银说,“兴福现象”影响了党的两次全国代表大会,这种情况在全国都不多见。”
无独有偶,还是滨州,邹平韩店镇,也在中国基层民主自治改革进程中留下浓重笔墨。2001年,当地探索“民主议政日”活动。“村务事村民定,每月5日议一议”,并配套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政务财务公开“四民主两公开”等配套文件,为保障村民自治规范提供范例。
“这一简单易行并深得民意的做法,后来被滨州市委及山东省委所认可,面向更广领域普及推广。”邹平市委书记皮台田说,二十年实践,我们的制度不断健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自治逐步完善,呈现出党委统筹有力、镇村各具特色、经济稳健发展、群众更加满意的良好态势。这就要求我们,应当珍惜历史、活化历史、传承历史,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自己的道路,在历史征程中行稳致远。
邹平市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
后记
从党员干部到人民群众,从宏大理论到身边小事,从华夏一族到滨州一城……历史无时不刻不在发生,它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佳的营养剂,是最真的正衣镜,历史的指向不在过往,而在未来,学史的功用不在熟记,而在践行。
这便是滨州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过程中始终关注的地方。如市委书记佘春明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民是历史的亲历者和创造者,学史讲史只有结合实践、融入时代才能常学常新。“尤其进入改革深水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通过学历史、悟真知、明是非、辨方向,用家国往事审视自己、重拾初心,用自身实践检验自心、观照未来,才是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价值所在。”他表示。
得益于这份觉醒,滨州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推动工作全面起势:2020年GDP增长3.7%,前移三个位次,居全省第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前移六个位次,为全省第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前移五个位次,为全省第六;13项指标增速列全省三甲,为历史最高水平。在去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排名全省第七、跻身二等行列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延续良好势头,GDP增速18.3%,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多项经济民生指标保持全省前列,一些关键领域取得可喜成绩:在科创引领方面,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人才)平台54家,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综合评价列全省第4位。在产业转型方面,滨州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唯一的高端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在民生保障方面,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增速列全省第2位,低保、社保、医保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