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民丨黄河三角洲:盐碱荒滩变身“绿富美”

··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编者按】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百年辉煌,初心未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月7日起,在省委网信办、省委党史研究院的指导和支持下,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为了人民——红色齐鲁百年印记”大型融媒体报道,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讲述“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奋斗故事,展示新时代齐鲁儿女传承红色基因、接续伟大征程的奋斗精神。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纵横5464公里,最后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流入渤海。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战略”由此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东营,生动阐释着“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的深刻含义。

  位于东营市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5.3万公顷,这里有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这里是黄河入海的地方。滚滚黄河携带大量泥沙从这里流入渤海。据测算,黄河每年向海内延伸约2公里,年均造陆13.8平方公里。沧海桑田,大河息壤,这里因此被誉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龙入海,雄浑的黄河与碧蓝的大海相拥,造就了“河海交汇”的旷世奇观。

  然而,在20多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海水倒灌、地面龟裂、寸草不生。

  上世纪90年代,黄河年平均断流100天,1997年断流226天,断流长度达到683km。据山东黄河河务局相关资料显示,1997年,黄河断流造成山东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5亿元。黄河断流造成河口湿地面积萎缩,鱼类及鸟类死亡,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黄河河口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母亲河流域的治理同样被提上了日程。

  自1999年起,国家各有关部门开始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2002年,黄河开始进行首次调水调沙;2008年经黄河河务部门的科学论证,允许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进行湿地生态补水……这一系列的举措保证了大量河水注入河口地区,使得这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了如今的“绿富美”。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口全面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全力推进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经过一代代人建设,如今的黄河入海口已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好地方,拥有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山东省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六大最美湿地等多项桂冠。

  同时,这里也成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区域内约有鸟类368种,被誉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和“中国黑嘴鸥之乡”。东营市和下辖的各县市区也从“昔日电线杆比树多”,成为“绿色满城郭”的美丽宜居城市。

  目前,山东已全面启动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据了解,2019年以来,山东先后投资5.3亿元在黄河口国家公园区域开展9个生态修复项目,为黄河口国家公园的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杨凯 综合大众日报客户端、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网、央广网、界面新闻等)

责编:于琳琳
审签:辛 然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