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老兵访谈⑩:秦子标:退役不褪色 热心助人、勇于担当尽显军人本色

··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8周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目前,无棣县新中国成立前和参加抗美援朝老退役军人等群体还有200余人,但多数年事已高且正逐年减少,他们的事迹弥足珍贵,每一位老兵的经历都承载着不平凡的历史记忆,大众网滨州频道策划推出“忆峥嵘岁月、传红色基因——无棣老兵系列访谈”栏目,深入挖掘、记录老兵们的故事,追忆往昔峥嵘岁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郭峰 王卫 李存 滨州报道

  秦子标,1937年出生于山东省无棣县。1956年,正在无棣埕口关帝庙读书的少年秦子标积极响应工、农、商、学、兵拥护抗美援朝的全国动员,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赴朝作战。

  参军后,秦子标跟随部队从张店一路坐火车到达丹东市,随后按照部队分配成为某独立炮兵营的一名战士,驻军在朝鲜五圣山上甘岭一线修筑坑道防御工事。“敌人有强大的火力优势,但是我们志愿军也有办法,那就是修坑道,那可是朝鲜战场上的地下长城,我们的坑道防御没有人能够撼动,打仗不是比谁的武器先进,比的是正道、是士气,是齐心协力、是万众一心、是人民的支持。”谈起志愿军的坑道工事,秦子标无比自豪。

  长期修筑防御工事,使得秦子标胳膊、小腿等多处严重负伤,至今留有疤痕。“修筑坑道时全靠人用大铁锤一点点砸,当时正值冬季,朝鲜的气温非常低,冻土层又厚又坚硬,工程进度很慢,很多战友的手上都震得出血,但是我们也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取得了胜利。”

  1958年,秦子标从朝鲜撤回国内。1963年,秦子标回到家乡无棣。复员后的秦子标,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对陷入困境的人伸以援手,也从不吝啬自己对他人的帮助,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1973年冬天,无棣大口河被冰封住,秦子标隐约看到远处有一艘运输船始终停留在原处,他瞬间意识到可能出事了,急忙前往察看情况。果然,船被困在结冰的河里,一船12人此刻无助又绝望。“不要哭,不要怕,有勇气才能走出困境,排除万难,才能争取胜利。”秦子标一边大声安慰被困人员一边用船锚一点点破除薄冰前进,越靠近船河里的冰愈厚,随后他将绳索系在自己的腰上往前拉着靠近运输船。在秦子标的不懈努力下,12人最终成功获救。“当时也没想什么,就觉得人命最大,必须得救人。要是现在遇到这种情况,咱也得想尽办法救人!”秦子标斩钉截铁地说道。

  记者看到,在秦子标老人的储物柜里,齐全、完整地收纳着当年的物件,旧军装、各类奖章、朝鲜纸币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本保存完好的、用汉语标注的朝鲜语常用语翻译本,如“同志”“谢谢”“再见”等日常朝鲜用语,85岁的秦子标至今还能清楚地说出来。时隔七十多年,当看到以前的老相框,秦子标依旧可以明确地指出他的战友,清晰地记得他的老排长张祥吉、副排长秦孝荣……

  “我是一名80多岁的老兵,我觉得自己很荣幸能看到今天的中国,看到今天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有尊严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中国!我们的党和祖国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面对镜头,秦子标激动地说出了他对党和国家的祝福。

责编:刘仕超
审签:魏 鹏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