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蒋海昆:地震预测这张“冷板凳”我已坐了36年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余华尊 北京报道

  地震预测研究,到目前为止仍是没有被攻破的世界性科学难题。在这张自我调侃为“非常冷的冷板凳”上,蒋海昆已经坐了36年,见证了几十年来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蒋海昆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党委委员、科技委主任。6月18日,在中宣部召开的“为安全守护 为生命逆行”应急管理系统党员代表见面会上,他向记者分享了这些年对中国地震预测能力的观察和思考。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党委委员、科技委主任蒋海昆。 徐想/摄

  “从地震的周、月、年度震情会商到地震预测方法研究,再到汶川、玉树等显著地震事件的现场应急工作,我见证了几十年来我们国家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参与者。”

  蒋海昆说,这几年,无论是地震站网的密度,地震定位的准确性,还是数据服务产品的丰富程度,地震监测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地震的自动速报定位时间大概是2分钟,人工修订的正式速报大概是10分钟。非天然地震事件的定位时间,从以前的一个多小时缩短到现在的20分钟。与此同时,地震速报微博每年阅读量超过20亿,地震信息能在一分钟之内覆盖到上亿网民。

  45年前,1976年唐山地震,台网几个小时都没有找到定位所在,最后还是唐山当地的同志开着车到北京汇报才明确的。32年后,2008年汶川地震,地震定位用了13分钟。又过了13年,今年5月22日青海玛多地震,仅用了9分钟。

  蒋海昆坦言,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地震预测研究是一个非常冷的“冷板凳”行业。之所以还有一批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的科学家继续坚持,他认为这是因为这一行业被国家和人民所需要。同时,任何一个冷门的科学都需要有人去探索,这是科学进步的需要。

  “功成不必在我,但是功成一定有我。”蒋海坤相信,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只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责编:张明月
审签:冯世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