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山街道会仙山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慧: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选择,但并不是每一次的选择都会成为风景。
我很荣幸选择成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进了社区门,就是一家人,既然选择社区,就要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要把社区工作当自己的事业来做。正是这份无悔选择和执着付出,让我体会到了群众满意和信任的幸福,让我感受到了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先后被表彰为“济南市优秀党员”“济南市担当作为出彩型好干部”,并荣立三等功,作为社区治理典型,我们会仙山社区也承接了济南市基层党建重点项目观摩会和市域社会治理现场会,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一首歌把我带回到了80年代。我出生于一个红色世家,有着优良的传统家风。外祖父胡兴楷时任农会会长,1947年任孔村镇南尹庄村党支部书记,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党的事业。我的祖父和叔叔也都是党员,教育世家的他们一根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轮转,他们的故事点点滴滴都融入我的血液,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砥砺奋进。
我的妈妈胡淑梅曾经是南门村妇代会主任、计生主任,退休以后担任五岭社区楼长,义务服务居民,她也曾因突出贡献,先后被表彰为“山东省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她每天走街串巷、服务群众。我的衣服没人补、作业没人辅导,去街坊邻居家蹭饭成了我童年的最深记忆。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人家的孩子有人疼,这成了儿时最美的奢望。言传大于身教,在家风的滋润涵养下,逐渐长大的我也渐渐理解了妈妈的工作,更知道了责任的意义。
非常幸运,儿时的两个夙愿在长大后都得到了实现:源自于祖父和叔叔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情怀,2000年,在信息技术课刚刚起步的年代,我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教会乡村孩子电脑操作、带领他们畅游科技知识的海洋,奉献着我的青春和阳光。带着外祖父对党的事业的责任与担当,和妈妈心怀群众的耐心与细致,2006年,我调入到平阴镇从事妇联和社区工作,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干一行,就爱一行,干就干好,如今,作为社区书记,我深知社区就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深感责任重大,群众工作像潺潺的溪水流入我的心田,可以说,之所以我在社区的工作中不知疲倦、进百家门、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支撑我永远奔腾向前的源头就是我的家世。家风的滋养,党风的沐浴,是我工作永不枯竭的动力。
“长大后我就成了您……”,每当这首歌耳边响起,总会陷入沉思,祖辈当年托举起来的不仅是我幼小的身躯,更是用他们的理想信念撑起了我的人生舞台,用他们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影响着我,直到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初来乍到,一片茫然,社区如何治理?身为光杆司令的我,如何更好地群众服务?而坚强的理想信念使我越是遇到困难,就越挫越勇,越是寸步难行,就越要迎难而上,县社小区就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难题。
当我进入到县社小区走访,75岁的丁文岐大爷疑惑地看着我说,我给你说了你能给我们解决吗?我们这个小区20多年没人管没人问,环境脏、乱、差,污水横流,杂草丛生,也没有双气。通过走访调研,我意识到,社区工作不能坐等群众上门,要真正走到群众中去,才能了解居民所需所求所想所盼,为他们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丁大爷反映的这些棘手难题,是我入职社区工作的第一场大考。那年寒冬腊月,我到小区每一户居民家中了解情况,成立家庭委员会,多次召开协商会议,商讨解决方案,带领家委会成员不分昼夜与热电、燃气等相关部门连续作战,凭着自己的那份执着和韧劲,克服重重困难,仅三个月,就让20多年无人管理的县社小区终于有了暖气、天然气,下水道连接到了大管网,安装了群众需求强烈的移动公厕。那段时间,我的嗓子喊哑失声了,爱好唱歌的我,再也不能唱歌了,但我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再到小区时,丁大爷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竟然真的给我们操了心,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我们小区居民打心眼里感谢你!”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党员是干什么的?党员就是群众有事时冲在前面的带头干事的人。只要居民满意,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当我看到群众脸上幸福的笑容,看着这面县社小区的居民自发送来的“情系社区,为民解忧”的锦旗,我的心中油然升起了为社区、为居民鞠躬尽瘁的自豪感。
县社小区治理的成功经验让我深深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社区工作仅靠我们4名工作人员是不可能实现高效治理和精细服务的。必须实现居民自治,让居民做自己的管理者。秉承这一理念,我进行了大胆尝试,将社区划分为一个个小网格,逐步建成“网格长-网格管理员-网格信息员”组成的“三级网格”体系,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的工作模式。刚开始我信心满满,认为推选楼长是件很容易的事,可现实却让我吃了闭门羹,只选出了4、5个热心党员,我们想尽办法,又用投票的方式选楼长,只选出了10个楼长,远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想要把社区治理好,还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
为了能请到有热心有责任心的居民担任楼长,我们再次到各小区逐一探访,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有的也不知道去了多少次,为了让最乐于奉献的退役军转干部、老党员李玉锋同志当楼长,只要社区有活动我们就邀请他参加,真心关心关爱他的家人,他最终被我们打动了,他已经为党和群众奉献了自己的青春,退休之后,他依然选择第一个站出来发挥余热,协调解决了食品公司老旧小区改造和拆迁问题。他曾为了参加社区的邻里节活动强忍着颈椎突出的疼痛为居民跑前跑后,他的女儿李燕曾告诉我说:“谢谢您,自从俺爸爸当了楼长,他每天都精神满满,也不这里疼那里疼了,天天就认往社区、小区跑,天天开心得像个孩子!”
老党员刘东军大爷,已经84岁了,前年他脑出血做了开颅手术,身体刚刚恢复就马不停蹄地走村入户,义务给大家上党课,宣传党的政策,他说他自从参与社区建设后,他仿佛活成了18岁,他愿意为党奉献自己的一生。他们模范带头,带动了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我们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我从中体会到“只要你能给群众一分爱,群众就会给你十分情,只要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我们放在心里,也会理解、支持和配合我们的工作。在以后的推选楼长中,我分别用了物色热心人法、以情感召法、模范带动法等多种方法,使45个小区楼长全部落实到网格内,义务零距离服务居民,实现了家门口精细化服务。
选择社区工作,我无怨无悔,只想多为居民办点实事,结合社区实际,将传统文化理念植入区域化党建工作,组建睦邻党员志愿服务队,创新微积分兑换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社区干部、党员、群众组织开展以群众文化节、社区邻里节、快闪《我和我的祖国》等丰富多彩的睦邻党建活动100多次;赢得了居民群众的广泛赞扬和认可,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用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各方群众的众志成城为居民谋福利,是我永恒的心之所向。在我和社区同仁的真情感召下,睦邻党建已初具雏形。
面对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带领150多名党员、群众奋斗在一线,筑强战斗堡垒,抓实网格管理,设立13个卡口,24小时轮流值班值守,开展地毯式排查,多次深入社区2715户居民户和109户商户,全面采集外来人员、车辆、发热病人、特殊人员信息,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那段时间我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顾不得吃一口热饭、喝一口热水,两部手机轮流接听拨打电话,尽管如此,我也把各项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恰到好处。面对各种不确定危险,我一张张便利贴上写满了我所有的记录,我倒排任务抓好落实,微信上所有居民留言和群信息每天几千条,我都会一一回复,及时解决居民的各种诉求,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哪家隔离户有思想波动,不管我有多忙、多累、多难受,我都会想尽办法安抚她们,陪他们聊天到深夜。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拼命,如同“拼命三娘”一般。我的回答很简单:“只要保证居民的安全,再苦再累我都愿意。”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一门心思扑在社区睦邻工作上的我,对家庭的亏欠太多却无法弥补。作为儿媳,当公公肺心病发,婆婆高烧不退时,我只能把他们送到医院,却不能分分钟在老人病床前照顾;作为女儿,妈妈心梗病发,她强忍疼痛自己去了医院,不得已要做手术才给我打电话时,我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泪水,等妈妈安全出了手术室,又让姐姐照顾,因为我还要去水系治理拆迁、棚户区改造的一线做群众工作。
作为妻子,我们夫妻俩都在榆山街道,每天忙碌在两点一线。我爱人刘再建负责街道的安全生产工作,安全责任大于天,每天忙得他团团转,但他照顾我体弱多病,大多的家务都自己默默地承担,给予我更多的支持和关爱。作为妈妈,一忙起来我就忘了女儿,一次次让她体验着我曾经体验的痛,不是把她自己丢在家里,就是让爸妈、邻居帮忙带,女儿不知道拉着我的衣襟哭了多少次,但为了社区居民,我只有狠心丢下她,让她成了“留守儿童”。
我舍小家顾大家,但有时满腔热情还是会被误解。为了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小区物业和业主之间的矛盾,我加班加点两个多月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多方协调,受了诸多委屈。老旧小区改造时,我怀着将近三个月的身孕,做持有“风水论”不同意拆除危墙居民的工作,又亲自带人,协助施工队装卸土石垃圾车,直到围墙加固完成。过度的劳累和一次次交涉的疲惫,让我没能留住肚子里的孩子,心肌缺血又让我一年内三次住院治疗,屋漏偏逢连夜雨,恰逢女儿的青春期,从小乖巧懂事的她,变得沉默寡言,成绩一落千丈,而我再也不能承受这一切,一度选择了放下和逃避。但群众的信任、各级领导的嘱托,唤醒了我,又让我在痛苦中找回了自己,一想到刚到社区时,只要居民满意,只要居民需要我,再苦再累都值得的那份心,我毅然决然选择回到了社区。
择一生做一事,一生只做好一件事,那就是为民服务。2021年,我愿意像我的祖辈、父辈一样,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睦邻党建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为打造精致、生态、活力、幸福新平阴,贡献自己的力量。然后骄傲地对祖辈说:“长大后,我就成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