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谷:书写不负时代的最美华章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洁 青岛报道

  时光飞逝,但它在特殊节点镌刻的历史印记,历久弥新,清晰如昨。

  犹记三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第一站亲临青岛蓝谷,视察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并留下对海洋强国战略的深深期许:“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是推动我们强国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定要抓好。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海洋经济的发展前途无量。”

  三年一挥间,城市绽新颜。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再回首,更能感受到那个时刻的厚重深远。殷殷嘱托,为山东、青岛,也为蓝谷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战略定位、找准了行动坐标,激发出蓝谷上下奋斗新征程的不竭动力。

  伟大旗帜指引前进方向,开拓实干绘就美好蓝图!三年来,青岛蓝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全面落实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要求,以只争朝夕的昂扬斗志推动改革不停顿、奋斗不止步,奋力走在最前列,不断擦亮“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这块“金字招牌”。

  以“建设海洋强国”信念为指引,以“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为抓手,全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青岛蓝谷在迈向“世界蓝谷”的路上在不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向着高质量发展全速进发。

  坚守信念打造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

  “跳出蓝谷看蓝谷 站在未来看现在”,在这盘建设“海洋强国”的大棋之上,作为青岛市改革先行示范区,青岛蓝谷重塑发展理念,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将发展定位由原来的“青岛蓝谷、中国蓝谷”提升为“世界蓝谷”。

  迈入“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省、市都将“创新”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首要任务。青岛市在“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国家海洋科学城,更加明确了蓝谷在青岛打造“国家海洋科学城”这一战略中的核心作用。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左右青岛履行国家战略、达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支撑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科创大脑”,集聚了众多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国家栋梁的蓝谷,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提出了“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的总体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成效。为加快打造“世界蓝谷”,青岛蓝谷提出了“1336”发展思路:“1”即锚定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的总体目标,第一个“3”即建设鳌山湾海洋科创引领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第二个“3”即围绕科技创新、产业组织、功能完善三条主线,“6”即聚力开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品质提升、体制改革六大攻坚,加快把蓝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成为海洋科创的引领之城、开放创新的智慧之城、产城融合的活力之城、宜居宜业的魅力之城。

  经略海洋,蓝谷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海洋产业转型跨越,海洋生态湾美岸绿……三年来,蓝谷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生动实践,聚焦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和海洋强市战略部署,发起经略海洋攻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海洋科学技术领域进行更多前瞻性研究,争取更多的原创性成果,构建高端研发机构和人才高度集聚、海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海洋战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金融资本等要素活跃流动的蓝谷发展新生态,借势青岛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机遇,全力以赴把蓝谷建成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科创引领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

  实践告诉我们,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我们才能拥有自己的“大国重器”。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也是突破发展瓶颈、解决相关问题的战略选择。

  “关键的技术要靠我们自主来研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岛蓝谷时留下的殷殷嘱托。党的十九大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出进一步部署动员,并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等重要措施。由此,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年来,青岛蓝谷时刻牢记嘱托,充分发挥有效整合科研资源的作用,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一大批刷新国内甚至世界记录、填补国内空白、实现“从0到1”突破的科研成果,在青岛蓝谷不断涌现。

  “海燕”号水下滑翔机——屡破世界纪录,最大下潜深度达10619米;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渔业工业化养殖领域创造了多项国内外纪录,填补了行业空白;10MW级垂直轴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国内首套重大技术装备,蓝谷先行示范;“黑珍珠”波浪滑翔器——填补国内行业空白;华兴“环保水下清洗船底机器人系统”——国内首套,远洋科考船体上正式使用;易华录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省内首个产业示范项目;“智腾”号无人驾驶自主航行系统实验船——国内首艘,下水航行;“智飞”号300TEU集装箱商船——世界最大,正式下水……

  以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的趋势锐不可当,与此同时,实现海洋科技创新的“硬件装备”也在持续增强——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进入快速发展期,拥有目前全球海洋科研领域运算速度最快的P级超级计算机,超算升级项目也已落户;在国家深海基地,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系列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了“三龙聚首”……

  捷报频传,喜讯连连。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再迎重大节点:就在6月11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签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三方将共享平台与人才资源,合作开展研究,打造代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海洋智库,同时还发布了一系列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应用的世界顶级成果,为打造海洋科研高地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洋科研机构云集,海洋人才荟萃,推动蓝谷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喷涌勃发,让蓝谷担负起“问海”的使命更有底气。2020年蓝谷新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8项,同比增长170%,达到历年最高水平。今年1至5月,蓝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是去年同期的3.3倍,达到去年全年的15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19%;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27%,其中本地转移占比80.88%。

  敢闯敢试以体制机制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坚持把改革作为“冲击钻”,下好打法创新“先手棋”,这是推动蓝谷经济社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法宝和关键一招。作为中国江北第一家法定机构,2018年随着第一批职员调入,青岛蓝谷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2019年10月,作为青岛市试点改革功能区之一的青岛蓝谷迈向纵深发展阶段,不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更大决心、更大魄力将改革推向深入:

  ——建立蓝谷和即墨区协同发展机制和“解难题、促协同、助发展”值周工作机制,顶格统筹社会管理、腾地拆迁、社区建设等重大事宜,实现“一盘棋”发展。

  ——打破“双招双引”传统思路,明确了以信息产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技术装备产业三大产业为主导,以高端服务产业、众创服务产业、金融产业三大配套产业为支撑的“3+3”产业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出“6+8+3”“双招双引”作战体系,实现了由招商引资向产业组织、政策优惠向环境优化、招引项目为主向招引平台为主转变。

  ——打造“三化一型”干部队伍,创新开展“三述三提三评”活动。

  ——组建“双招双引”五大战队,每个局领导带一个战队,战队组成部门和事业部作为22支分队,在战队总指挥的率领下分工配合、协同作战,对于这些战队,青岛蓝谷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

  ——探索一系列招数打法,建立招商决策体系、协同作战体系、专班推进体系、战报督促体系、考核激励体系、容错纠错体系,实行解难题、促协同、促发展的“值周”工作机制。

  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对外,青岛蓝谷在双招双引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走出去,赴上海、深圳等地进行专题推介交流;瞄准北京、深圳、上海等国内高校集聚、高科技产业集聚、四新经济发达的重点城市开展登门拜访、招商推介、定向招商和项目签约活动。对内,牵手区域内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启携手共进、协同创新的发展新局面:与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深化合作,借助2029年世界海洋观测大会的号召力,汇聚全球资源,共同打造“世界蓝谷”;与山东大学成立科教产融合发展对接专班,推动校地协同、创新发展;发起成立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青岛海洋能源融合发展产业联盟、青岛蓝谷海洋科普研学联盟等,以平台思维招商引资,并让蓝谷院所与本地企业发生化学反应……

  在一系列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路数打法加持下,青岛蓝谷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0年,青岛蓝谷新引进重点项目数量、投资额分别增长183%和98%;新增市场主体增长53%;新增金融类投资机构260家、总规模达285亿元;新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增长170%,达到历年最高水平。今年一季度,青岛蓝谷新签约项目增长33%,新增市场主体增长103.9%。

  做优生态 以服务“软环境” 筑牢成长“硬支撑”

  多元化的载体发展模式、专业贴心的“双创”服务、“四链合一”的发展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作为青岛发起“海洋攻势”的主战场,青岛蓝谷一直用市场逻辑谋事、生态思维干事、资本力量成事,在高成长中追求高质量。

  新年伊始,青岛蓝谷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蓝谷创业中心获科技部批复成为国家级孵化器,实现“零”突破。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发展迎来新机遇——通过搭建区域内双创合作交流平台,发挥重大科研项目的桥梁作用,释放人才带动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蓝谷注重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和专业服务能力,尤其是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建立起“信息员+调研员+协调员+服务员”的服务专员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编制“惠企政策清单”, 将国家、省、市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暖企惠企政策措施通过微信群、QQ群和实地调研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推送到企业,帮助企业及时全面了解。在2021年一季度,青岛蓝谷更是先后举办10余场政策宣讲,实现近200家企业、400余人次参与。以政策拥抱企业,拥企业融入惠企发展海洋,这是青岛蓝谷用心用情的服务姿态。

  随着双创服务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2020年,青岛蓝谷新增技术合同交易额9.5亿元,是2019年的6倍,其中本地转移占比达52.4%。今年一季度,蓝谷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0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速40.5%,“四上”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同比增长24.0%,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同比增长24.9%。

  蓝谷有一条“问海路”,名字颇有深意。路名的背后,充满了独具匠心的智慧。在这条路上,聚集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船重工725所、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基地等众多海洋科研机构。这条具有海洋特色的街道,形成一条全国绝无仅有、名副其实的黄金科研岸线。

  为了吸引创新创业者,青岛蓝谷还在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环境与居住生活品质上下功夫、做文章,全心全意打造让企业家和人才感到舒服的“生态系统”,一方面实施一批市政道路、景观绿化等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另一方面引进高品质服务业项目,如共享汽车、高端商超等,全方位提升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和宜业宜居生态。如今的青岛蓝谷,坐拥山、海、湾、岛、泉、滩等突出自然资源优势,正从一个远离中心城区、自带“高冷”气质的科教新区,加速迈向充满人文气息和烟火味道的海洋宜居宜业新城。

  殷殷嘱托,绵绵厚望,时刻牢记在蓝谷人心间,化为无坚不摧的力量,绘就出一份份沉甸甸的答卷。三年来,青岛蓝谷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注册数量年均增长7.1%、22.7%和39.5%,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27%、66.3%,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114%,各类人才总量达到8000余人。

  用最高的站位诠释初心,以最实的行动担当使命。青岛蓝谷,牢记嘱托、不负使命,主动扛起大格局中的大担当,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排头兵”,长江以北国家海洋科技创新基地的“尖刀连”,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锋队”而奋勇向前!最真诚的信念在岁月洗礼中历久弥坚,最伟大的事业经过时间沉淀方能感受其澎湃力量。葆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坚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心,焕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蓝谷定不负嘱托、不负厚望,书写不负时代的最美华章!

责编:毛道光
审签:王世瑞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