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声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着重从这七个方面发力
··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兵 李子路
近年来,我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全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正处于点上探索到全面推开、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今年初,我省贯彻中央要求,明确了当前和“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着重从这七个方面发力:
必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说,没有全面脱贫就没有全面振兴。要继续对190.2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进行帮扶,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继续坚持开发式帮扶,做大做强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带动更多脱贫人口致富。
必须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夯实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了,才能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产业振兴首先要确保粮食安全,要统筹做好夏收、夏种和田间管理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针对种业发展短板,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集中力量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积极培育壮大寿光蔬菜、金乡大蒜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更多特色农产品品牌和“链主”企业,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必须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打造强大的人才队伍。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有了人才能实现农业升级、智慧农业。要广辟引才育才用才渠道,常态化实施在外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新建和整合提升一批县域返乡入乡创业园,探索推进乡村人才分类评价,吸引更多人才在乡村建功立业。
必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作为文化大省的山东,要充分发挥独特的文化优势、文化资源,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坚决遏制非法宗教在农村蔓延,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必须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实施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等,不断引导群众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习惯;要深入开展节水、减肥、控药综合治理,加快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探索开展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抓好生态修复和新兴项目培育,让良好的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必须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是保障。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要适应村庄建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总结推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经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向乡村一线选派干部驻村帮扶制度,进一步整合优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乡村振兴服务队等力量,推动工作力量向乡村下沉,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必须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下好这盘棋,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要继续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特别是县委书记要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乡村振兴上;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根据每个地方、每个村庄情况,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做好各项工作,避免脱离实际、超越发展阶段,避免急于求成、搞“一刀切”。(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兵 李子路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