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 菏泽故事|郑尔拙:壮志未酬誓不休
··
郑尔拙(1906—1936),字养斋,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人,毕业于南华中学,1926年10月在武汉参加北伐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回乡组织农运工作,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坚持斗争。1933年出狱后继续为党工作,以病弱之身奔波操劳,1936年病逝于家中。
他是以天下为己任的青年才俊,成绩优异却投笔从戎,凭借满腔的热血豪情参加了北伐。他是悲天悯人、心忧苍生的仁人志士,在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中毅然加入组织,成为山东省菏泽市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他积极组织“青运”工作,被捕入狱后严守党的秘密,深受多种折磨而坚贞不屈……
出狱后,他带病坚持为党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思想进步 投笔从戎
1906年,郑尔拙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城西南郑庄村。他自幼读私塾,后进入曹县第一高小读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菏泽南华中学。1925年,郑尔拙升入济南高中,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接近革命青年和进步知识分子,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
先进思想的影响和大革命浪潮的冲击,少年时的郑尔拙开始关注时事。他研究政治,愈来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曾与挚友互相勉励,曾豪言说:“志者应以天下为己任,当今国事日非、民不聊生,岂可再静坐书斋而读子曰诗云?为国家民众,吾辈应效法班超,投笔从戎!”
言必行,行必果,意气风发的他说到做到。1926年10月,进步青年郑尔拙响应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的号召,和一大批进步青年一道从济南出发,绕道青岛、上海到达革命风潮风起云涌的武汉,参加北伐战争。在那里,他见到了同为曹州人的中共党员徐鹏翥,经其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他受训于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人员训练所,结业后被派到任应岐部工作。
1927年7月15日,继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又背叛了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根据形势变化,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决定派部分在武汉的山东籍同志回山东开展党的工作,山东省执委领导人邓恩铭、丁君羊等在武汉亲自召集部分曹州籍同志开会,部署具体任务,决定成立由徐鹏翥、刘仰月负责,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刘子举为成员的6人曹州农运工作组。此时此刻,这六位曹州革命的先行者,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这批革命的“火种”,将在鲁西南大地上燃起熊熊烈火。
投身革命 全力以赴
北方的八月末已过处暑,盛夏的炙热难耐正慢慢转为初秋的清凉,郑尔拙等一行六人行走在回乡的大道上。为谨慎起见,途经开封时,他们简单地开了个小会,决定先各自回家,摸清当地的情况后再到省立六中会合。
郑尔拙回到家乡曹县后,时刻不忘肩负的使命,他不顾鞍马劳顿,以探亲访友为名,走村入户,和广大农民群众交朋友。他常常与大家谈心拉家常,嘘寒问暖,向农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一次,他瞅准时机,登上曹县城隍庙内的大戏楼发表演说。面对众多群众,他慷慨陈词,痛斥军阀战乱给百姓带来的失亲之恨和流离之苦,激烈抨击时弊和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他的演说引发听众强烈共鸣,赢得阵阵掌声。
9月初,郑尔拙和徐鹏翥、刘仰月等六人从各县汇集曹州城,与在曹州坚持工作的共青团员田位东秘密接头,很快就在城内奎星楼街路西刘仰月住处、城南三李庄田位东家及宋宝贞的家里建立了秘密联络点。
经过严格的革命考验和工作锻炼,郑尔拙、田位东、丁培之、李道一四位同志逐渐成熟,经徐鹏翥、刘仰月介绍,他们先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他们坚持向广大群众宣传真理,发动民众同各种反动势力作坚决斗争。与此同时,他们每人还是一颗炯炯不熄的“火种”,注重在斗争中吸收有革命觉悟、意志坚强的积极分子入党,积极筹建党的地方组织。
1927年10月的一天夜里,郑尔拙和徐鹏翥、刘仰月等人汇聚到山东省立六中的一间教室里,他们秘密召开会议,宣布了中国共产党曹州党支部正式成立!会议选举徐鹏翥任党支部书记,刘仰月、郑尔拙任支部委员。支部直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这是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的鲁西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从此鲁西南地区开始了党组织领导下的革命斗争。
身处危境 忘我工作
1928年2月,国民革命军吉鸿昌部攻克曹县城,奉系军阀姜明玉兵败自毙。吉鸿昌部搜索队到处捉拿姜明玉部的逃兵。这时,郑尔拙在县城内居住。一天,搜索队突然闯进郑尔拙家中,看到避难的地下党员丁培之,误以为丁培之是姜明玉部的逃兵,举刀便砍。郑尔拙舍身掩护,坚称丁培之是自己的表兄,并以身家性命担保,才使丁培之免遭杀害。
乘吉鸿昌部入城之机,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在县城内挂起了国民党曹县县党部的招牌。同年3月,吉鸿昌在曹县城内召开全县各界群众大会,郑尔拙利用自由讲演之机登上讲台,以充满才气激情的言辞,向与会群众高声宣扬:任何历史的反动都是短命的,黑暗必将被光明代替。在死亡线上挣扎呻吟的劳苦大众,只有团结斗争,才能免受宰割,摆脱贫困,真正获得做人的权利。广大劳苦大众的出路,就是团结一致起来革命,打倒封建军阀及其残余势力。
郑尔拙的公开讲演,极大鼓舞了群众,却引起了国民党曹县县党部的注意和盯梢,他们视郑尔拙为红色隐患,欲尽快铲除。果然,时隔不久,郑尔拙在县城东门突遭逮捕。几天后,他被押解到开封第一监狱。
身陷囹圄 坚贞不屈
早期的共产党人,不少人身陷囹圄,但他们豪情不减、斗志弥坚,郑尔拙便是如此,他为自己立下誓言:“宁死不暴露身份和党的机密,即使坐穿牢底、断头碎骨,也绝不会做可耻的叛徒。”
为使表面文弱的郑尔拙乖乖就范,阴险狡猾的敌人想了很多卑鄙下流的招数。一天夜里,狱警把戴着镣铐的郑尔拙和另一位在押的同志带到监狱外的僻静处,然后当面将那位同志枪毙,妄图以死威吓郑尔拙,从而套出党的机密。但是,他们大大低估了郑尔拙。郑尔拙表面文弱,但内心坚韧倔强,面对鲜血和死亡,他大义凛然、从容无畏,不吐一句实情。
残酷的刑讯与非人的折磨,极大损耗了郑尔拙的身体健康,但丝毫没动摇他对党的忠诚和信心。他坚信,敌人越是猖狂,内心就越是虚弱。他和难友们一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并与狱方展开多种形式的斗争。他们集体要求:反对虐待,要求改善生活和医疗条件;反对封闭信息,要求读书看报自由。黑暗的监狱遮不住他们心向光明的渴望,他们以敲墙壁为联络暗号,秘密举行纪念十月革命活动。
经过党组织的积极营救,1929年秋,郑尔拙被保释出狱。出狱后,他返回家乡曹县,一边养病疗伤,一边迅速联系党组织,以更隐蔽的方式为党工作。
舍生忘死 壮志未酬
在家乡,优秀知识青年孔庆嘉和任守钧也是中共党员。他们从事地下工作,郑尔拙经常和二人秘密聚会、研究工作。在深夜,他们刻印、散发革命传单;在县城,他们积极开展青年运动,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宣传革命道理,启发民众觉悟;在农村,郑尔拙和孔庆嘉在郑庄、孔道口、桃源集一带,一边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一边发动组织农民建立农民协会。经过几个月的深入宣传和组织发动,他们在孔道口村建立了曹县第一个农民协会,点燃了鲁西南农民运动的星星之火。之后,郑尔拙又在桃源集等村相继建立了农民组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着斗争的深入和广大农民的思想觉醒,郑尔拙和同志们开始筹备枪支弹药,组建地方武装,发动革命暴动。他们频繁举行的革命活动,促进了曹县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引起了曹县反动派的极大恐慌。
1931年1月18日,孔庆嘉、任守钧等同志先后在曹县城内被捕,郑尔拙闻讯后急忙化装外出隐蔽。他到济宁找到老战友刘仰月,在那里以卷手工烟为掩护。后来,他打听到因不满黑暗现实已辞去团长职务的同乡王喜太(又名王道平)正在郑州。他素知王喜太豪爽仗义,同时又追求进步,便离开济宁,日夜兼程赶到郑州。王喜太见到他后非常高兴,两人促膝倾谈。郑尔拙对时事政治的评论,激起了王喜太的共鸣,他们认为要想救民出水火,必须唤醒民众、武装民众,奋力颠倒旧乾坤。王喜太同意与郑尔拙一起“回曹县大干一场”。
两年后的1933年,党组织派郑尔拙到陕西省平利县开展工作。不久,他便与川陕鄂边区红二十五师徐海东部取得了联系。为巩固与扩大革命根据地,动员群众捐献粮款,郑尔拙四处奔走,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组织的信任和表扬。
长期奔波不定的艰难困苦,让本已羸弱多病的郑尔拙疲惫不堪。不料,“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的郑尔拙又不慎患上肺病,致使身体更为虚弱。组织指示,郑尔拙离开平利县到西安治疗。后来,他被接回曹县,隐蔽在郑庄的家中继续治疗,因担心自己的特殊身份走漏风声,他始终不敢外出求诊。党组织想方设法送来药物,秘密安排医务人员进行救治。
因条件有限,郑尔拙病情加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告诉身边的亲友:“我不行了,不能亲眼看到革命的胜利,但我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
1936年2月27日,壮志未酬的郑尔拙在家中病逝,年仅30岁。
(稿件原载于2021年3月16日《菏泽日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