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花开满城芳!德州奏响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观博 通讯员 李晶晶 王金鑫 德州报道
齐河欧乐堡动物王国景区建成对外开放,宁津德百杂技蟋蟀欢乐谷、庆云海岛金山寺三期正式营业,齐河博物馆群、平原东海温泉康养小镇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旅游项目建设由齐河“一枝独秀”转向各县市区“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全市旅游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这一件件亮眼的文旅大事折射出一个事实:逐步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正日渐成为助推德州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柱产业。
近年来,德州市立足比较优势,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原则,聚焦核心文旅产品,构建了文旅融合“大格局”,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推动文旅融合 整合资源强实力
德州地处黄河故道、运河之滨,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百强市、中国杂技之乡。德州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时期,悠久的历史馈赠了众多文明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一片秀美景色,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是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
如何让镌刻着厚重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前行中熠熠生辉,让一方沃土更有文化,让文化更有价值?德州市紧紧围绕做好“运河”“黄河”“红色”“儒学”等特色资源开发利用文章,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在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德州段,文物保护和文旅融合并举,成为让京杭大运河在德州焕发新生机的重要方式。2012年,德州市就加快实施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项目,完成“三弯展示区”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真实再现了南运河河道顺畅、岸线清晰、植被茂盛的原真性生态环境。
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夏津县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夏津县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利用”的原则,对景区内所有古树挂牌保护,建立古树“户口簿”,3万余株古树得到有效保护。连续举办了十四届中国·夏津椹果生态文化节,全国各地游客吃农家乐、住民宿、购买特色商品,极大带动夏津百姓增收致富。
乐陵突出红枣文化和红色精神双轮驱动,以千年枣林景区、大孙生态采摘园、龙悦生态园等为依托,发展生态旅游。以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大孙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等为主体,发展红色旅游,以文庙、孙轶青艺术馆、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等为载体,发展文化旅游,擦亮叫响“冀鲁边区,红色乐陵;福寿枣乡,早来枣好”全域旅游品牌。
齐河坚持把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深入挖掘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以晏婴为代表的齐文化等,黄河号子、打夯小调、绣球灯舞等一系列有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正在焕发新的光彩。
庆云县依托唐枣、货郎等传统文化,吴钟八极拳、刘贵哈哈腔等非物质遗产文化,积极打造唐枣生态园、金山国际海淘城、吴钟八极拳博物馆、民俗体验馆等精品项目,努力把地域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
临邑县作为中国书法之乡、中国书画之乡,近年来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了AA级景区邢侗纪念馆的整体修缮和改陈布展,建成了刘曦林艺术馆,并多次举办和承办省级、国家级书画展览,全面叫响了临邑特色书画文化品牌。
加快大项目建设 产业化推进添动力
如何推进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如何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德州给出的答案是:坚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速产业提档升级。
德州市以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实施“文化+”“旅游+”“文化和旅游+”“5G+文旅”,不断培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了一批新供给、新需求。规模化、高端化、精品化的优质旅游项目的建成、在建,正加快德州市朝着特色鲜明、业态丰富的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迈进。
目前,全市在建旅游项目49个,齐河县共实施重大文旅项目19个,总投资达887.6亿元。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欧乐堡梦幻王国、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建设中的齐河博物馆群、黄河水乡湿地公园将拉动全县形成千亿级旅游集群。
此外,德州还建立了旅游发展高效推进机制。成立全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由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洪涛任组长,15个市直部门参与,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和旅游局,进一步完善了德州旅游发展领导体制。成立“541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专班,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业队伍,保障工作经费,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抢抓发展机遇 创新引领增活力
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是城市的“软名片”,如何让这张“名片”叫得响、能发光,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如何让文化旅游资源走向大众,助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德州在思考、在行动。
2018、2019连续两年全市文化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位列全省第8名,分别高出全省平均分0.5分、0.3分,根据《2020年全省公共服务质量检测情况分析报告》,德州总分80.61分,位居全省第8名。同时在省对市考核中,德州“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和“戏曲进乡村”两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名。
德州加快推动非遗等文化产品进入旅游景区,推进文化设施景区化建设,不断加强专业艺术创作,打造旅游演艺精品。2019年,德州市杂技团深化与长隆珠海合作,参加珠海景区《龙秀》演出,实现合同创收额每年1100万元。2021年,市杂技团又与德百集团合作,打造红色革命文化题材杂技情景剧《大刀传奇》,实现合同创收额每年600万元,丰富了全市旅游产品供给。
不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努力打造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群众需求的文艺精品力作。歌曲《亲亲的老百姓》《中国船号震天地》荣获政府最高奖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杂技《高椅》荣获国际杂技艺术节黄鹤金奖第一名,成为德州杂技、德州文化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德州市抢抓发展机遇,以创新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了文化旅游产业从有到强的转变。
6月5日至6日,第二届德州市旅游发展大会在夏津县成功举办。“我们将以此次旅发大会为起点,继续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内涵,提炼其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促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资源‘活’起来、文旅品牌‘靓’起来、文化旅游‘旺’起来,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助推德州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的新引擎。”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