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评】“大菏泽”的标配——永不落幕的牡丹节
··
古诗云:“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但当季节交替、繁华落尽之时,菏泽“牡丹节”如何才能摆脱“一游而过”这个“周期率”?值得深思……
一个成熟的城市,往往有一个成熟的展会平台作支撑。城市因展会而兴,展会因城市而活。例如,上海的世博会、进博会,广州的广交会……永不落幕的“牡丹节”同样需要强大的“两会一节”平台来支撑。
永不落幕,就要办成一场人民大众的节日。这次节会期间,累计有130余项精彩活动轮番上演,200余万外地游客共赏国色天香;15万余名市民和游客打卡“花开盛世”牡丹文化艺术展,近800名省级及以上绘画、摄影等艺术界会员来菏泽采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67家主流媒体和213家涉外媒体聚焦菏泽,“两会一节”有关话题累计点击量破2亿。这样的传播力、影响力,对多年来的菏泽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打造永不落幕的牡丹节,就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真正让菏泽牡丹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融入血脉,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永不落幕,就要办成一场改革创新的旅游盛宴。今年的节会有三大亮点:一是打破了传统游园赏花模式,结合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水浒文化等资源禀赋,实现了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的由点及面的转变。二是挖掘夜间旅游潜力,推出夜间水上实景剧《曹州吟》,避免与周边区域旅游资源同质化,实现了旅游的关注点从空间扩展到时间延展的转变。三是开展牡丹系列奖项评选活动,海内外参赛作品3万多件。这三大创新,激活了社会各界人人喜牡丹、爱牡丹、赏牡丹的“花样情怀”。打造永不落幕的牡丹节,就必须把这些创新元素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永不落幕,就要打造“五化并举”的牡丹品牌。回顾我市历年的牡丹节,大众化有余而人文化不足,产业化提升而市场化滞后,究其原因就是没有顺应成熟展会的发展规律。打造永不落幕的牡丹节,就应该坚持大众化、市场化、产业化、人文化、国际化“五化并举”,厚植乡土情怀、打造名花品牌、拉长价值链条、传承文化基因、拓展开放合作,叫响牡丹品牌优势,真正让牡丹芬芳、牡丹健康、牡丹文化飘香世界。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菏泽牡丹节“三十而立”的背后,是牡丹文化延续千年的深厚底蕴,是菏泽人民辛勤耕耘、敢于突破的厚积薄发。菏泽牡丹文化源远流长,牡丹情结根深蒂固,已深深地融入到菏泽人民的血液之中。老一辈牡丹农技师们择一事、终一生,不计报酬、不为名利,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育种培植工作;新一代牡丹工作者们传承创新牡丹事业,牡丹产品层出不穷,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牡丹这朵“富贵之花”已经变成“产业之花”“富民之花”。
花落情仍在,天时尚艳阳。从欣赏一朵花、品味一口汤中慢下来、留下来,到游览一座城、感悟一种情,牡丹拓展了城市旅游的“带宽”,更放大了菏泽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
作者:中共菏泽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李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