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自立自强书写山钢“答卷”
··
突破H1000大规格H型钢耐低温的世界性难题、完成超薄异型坯全保护浇铸核心技术研发、攻克稀土钢冶炼及连铸等关键工艺技术……“十三五”时期,山钢集团科技创新坚持方向瞄准市场、创新来自现场,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在2020年全球钢铁企业创新指数评比中,山钢集团获“较强创新力企业”称号。
科技创新成为山钢集团高质量发展“顶梁立柱”的背后,是山钢集团激发科技创新制度活力、激活基层科技创新经验、激励科研人员勇立潮头的改革思路和有效措施。
创新要素集成、创新成果转化,山钢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让创新“生态”变“业态”
在4月13日召开的山钢集团首次科技创新大会上,一串数字见证了5年来创新驱动为山钢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的强劲动力:确定107个技术研发方向、每年立项开展500多项科技项目、研发投入增长376%、研发的新产品销量超1100万吨、新产品销售收入超668亿元。
山钢集团党委常委、董事陈向阳表示:“过去5年,山钢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科技创新发挥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企业生产规模、营业收入、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十四五’做强山钢汇聚起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力量。”
走进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技术中心,这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一片繁忙景象。2020年,在山钢股份平均每天“诞生”2项专利技术,主持或参与编制国家标准6个、在研国家/省级重大科技专项9项,专利技术能力位列世界钢铁企业第十二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体制机制的活力。莱芜分公司技术中心优化集成创新要素,形成技术创新咨询决策层——冶金专家委员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研究开发层——钢铁研究院及分公司技术中心/合作研究院校、生产实施层——分公司的生产厂、合作应用层——合作应用战略用户等组成的分层科学、功能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
而这只是山钢集团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部分。“十三五”期间,山钢集团确定了“人才驱动,协同创新,智赢市场”的科技创新战略,完善“一院多中心”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研发项目绩效薪酬,创效提成,科学技术奖励”激励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制度保障,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发挥了优势引领、束河冲沙的重要作用。
体制机制的改革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山钢集团科技创新“生态”正在变为“业态”:日照公司自主制定专项开炉方案,开创国内5000立方米级高炉自主开炉先河;济钢国际工程自主研发国内首套干熄焦预存室压力调节放散烟气独立干法脱硫系统,99%的脱硫效率远超国家超低排放标准要求;山钢矿业创新实施井下近矿体顶板灰岩注浆堵水技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在科技创新上吃到甜头的山钢集团,部署“十四五”“强”起来的发展规划,也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山钢集团科技创新部副总经理李丰功表示:“过去,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带动、改革转型的催动和全体职工价值创造的推动,未来,在做大基础上实现做强做优,必须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一次次挑战、一次次破题,踮着脚尖往上跳,基层科技创新探索与顶层设计“同向发力”
地处济南市章丘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萨博汽车公司,是济钢集团的存续子公司。春光正浓时,其生产车间也被100多辆特种车“长龙”所环绕。萨博汽车研发了野战工事车、事故现场突击抢险机器人车、高速公路事故处置警戒车等新产品,销售收入4年间增长了17倍,从2017年的5885万元一举跃升至2020年的突破10亿元。
萨博汽车在优势产品上的研发突破不是孤例。贝斯山钢联合山钢研究院、日照公司进行科技研发、协同创新,深耕耐磨钢领域。2020年,他们优化日照公司4300毫米宽厚板产线热处理工艺,彻底解决贝斯钢板表面花斑及性能不均匀的问题,并带动产线传统工艺技术升级改造,共同参与的《BISPLATE系列耐磨钢板关键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过去5年,山钢集团科技产出量质双升、工艺研究成果斐然、新产品不断涌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
为什么是山钢?“多年来,山钢集团在科技产出、工艺研究、产品研发上的突破,得益于基层探索和顶层设计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山钢集团科技创新部高级经理宋国栋给出答案。
山钢集团各产业公司紧紧围绕山钢整体战略部署及行业战略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工作,将论文写在市场需求里,创新落实在现场攻关上,成果体现在客户账本里、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山钢集团也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先试点再推行、逐步铺开相结合,充分尊重每一个市场主体的首创精神和探索经验。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成果的使用者、受益者。“十三五”期间,山钢履带钢、轨道型钢、钢板桩等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创新性设计了针对多种规格耐磨钢的差异化合金成分体系,实现高强度耐磨钢板系列化生产,树立山钢高端耐磨钢品牌;试制出高强度结构用钢,实现高级别调质产品的重大突破;压力容器用钢、海工钢板、风电钢板不断升级,广泛应用于各类重大工程,高端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热轧、冷轧新产品不断涌现,形成性能稳定的汽车及家电用钢产品群,订单打入欧洲宝马、中国一汽等企业。
突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强化核心技术攻坚两条主线,山钢集团持之以恒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研效率、建设创新高地。各产业公司一次次挑战、一次次破题,踮着脚尖往上跳,以原始创新、改进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山钢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到原始创新的“无人区”探索、向核心技术的“制高点”进攻,科研人员“揭榜挂帅”、争先“拔关”
炼钢过程中加入稀土,就能使原本优质的钢变得更加“坚强”。但怎么加?如同一盆水中滴入一滴墨汁,1吨钢水加入多少微量稀土合适?如何控制稀土的加入?如何监控稀土的改性?……这是世界轴承钢巨头们的核心秘密。
“18项专利、42项技术秘密,山钢研究院历经两年科研攻关,攻克了稀土钢冶炼及连铸关键工艺技术,轴承钢、齿轮钢、轧辊钢,3个品种的万余吨稀土钢一经试制成功就被4家行业重点企业采购。”山钢研究院副院长何毅满怀喜悦地说,“攻克高端轴承用钢‘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我们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科研活动,是一种基于思想意识、致力于知识生产的社会实践,激发内生动力,离不开对科研人才的价值观念、精神气质和所处环境的培养与构建。”山钢科技创新部业务经理牛玉波阐释。
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山钢千方百计培养引进“高精尖”短缺人才和“工匠型”人才,健全以科技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带着更多成果从“试验场”走向“实战场”。
“有关键核心技术和强大科技创新能力做支撑,山钢高质量发展才有底蕴和底气。”刚刚获得山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受奖百万元,日照公司钢铁研究院技术专家胡淑娥备受鼓舞。
过去一年,胡淑娥和她的创新工作室一起完成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专项,即浮式海上风电装备用高强韧易焊接耐海水腐蚀钢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实现国内首台套海上浮式风电装备制造,还加强特种高强钢的研发工作,完成国内龙头企业的订单任务。
2020年,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筛选40个项目、100个课题,全部采用揭榜制方式。山钢揭榜“海洋工程用特种钢板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高品质特厚钢板绿色生产与高效制造技术”两个课题。
“‘海洋工程用特种钢板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这个课题由我们挂帅,目前正加快推进。”莱钢银山型钢技术中心能源工程用钢研究所所长麻衡介绍,“该课题主要以高强度、耐低温、耐腐蚀、可大线能量焊接等先进特殊钢板材料生产技术为重点,为开发海洋资源提供原创性理论、关键技术储备、高品质钢铁材料和产业化示范提供支撑,研发的高性能产品将在海洋油气开采、海洋风力发电、船舶制造以及人工岛礁建设等得到广泛应用。”
“山钢‘强’起来,必须让科技创新率先‘强’起来。”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言语铿锵,“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以山钢‘强’起来的新成就迎接建党100周年。”
(党 浅 谢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