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正青春 追寻最绚烂的“红” | 探访《沂蒙山小调》诞生地 追寻革命印记

··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这首流传于抗日战争时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民歌之一的《沂蒙山小调》以极高的传唱度飞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受到了广大军民的普遍喜爱。

这首代表了沂蒙山革命文化的民歌小调唱出了沂蒙山的好风光,也唱红了它的诞生地——山东临沂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

白石屋村分上白石屋、下白石屋两个自然村。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村庄依山傍势,错落有致。由于附近的山石都是白色的,石头摞石头,石头下面有悬空,类似小屋,白石屋村由此而得名。

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曾是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勤机关经常活动、驻扎的地方。抗大一分校、《大众日报》印刷所都曾长期驻扎在这里,至今遗址犹存。

1940年,《沂蒙山小调》就诞生于这里。

当时,抗大一分校由蒙阴县的垛庄一带迁驻费北,该校的文工团就住在下白石屋村。为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打击当地的反动地方武装组织“黄沙会”,他们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由团员李林谱曲,阮若珊作词。后来经过不断地修改加工,便成了今天唱响齐鲁大地、风靡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

1999年,费县县委、县政府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记载了《沂蒙山小调》诞生的过程,以及现今流传的《沂蒙山小调》词曲及作者,以启后人,永志不忘。并请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袁成隆同志题写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名,词作者阮若珊同志题写了“深深怀念沂蒙好地方”,分别镌刻在白石屋村旁的巨形花岗石上。

如今,白石屋村已成为沂蒙山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并于2007年4月被评为临沂十大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白石屋村西、北、南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簸箕”状的山坳,村子就坐落在北面的山坡上。小村依山傍势,错落有致,四面绿树浓荫,山石林立,西面是海拔1000多米的天然屏障“望海楼”,极为隐蔽和幽静。当年,在这种隐蔽而幽静的环境中,年轻的抗大文工团团员创作了旷世绝唱《沂蒙山小调》;借助这种隐蔽和幽静,《大众日报》的地下印刷所源源不断地向外传播着党的指示和抗战的消息。这里盛产板栗,先后获得了“中国板栗之乡”“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的美称,人民生活也逐步富裕起来。

景区依托《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将红色文化和研学旅游深度结合,打造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党性教育基地,同时开展“唱好一首歌、演好一台戏、拍好一部剧、读好一本书、上好一堂课、建好一处党性教育基地”的六个一工程。既突出传统特色又体现时代特性,创新红色教育形式,吸引了大批党员及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同时,临沂市将该地区列入蒙山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县乡积极组织力量,修通了从塔山森林公园到白石屋的旅游路,使白石屋与被旅游专家誉为“天下一绝”的沂蒙石林、指动石,风光优美的塔山森林公园、望海楼,还有记载着山东抗战史上颇为悲壮一幕的大青山突围战纪念地等连成了一条融奇特景观、生态旅游、革命传统教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线。

来源:文旅中国

小编:平邑科技创新产业园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