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金疙瘩,网红打卡地,袖珍绿宝石……青岛之“岛”,文章咋写都好
··
本期撰稿/摄影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敏 王守华 实习生 王钦真(署名除外)
青岛,常被称为“岛城”。
名副其实,青岛的岛多!
除了灵山岛、小麦岛、小青岛,
还有兔子岛、牛岛、大公岛……总共约120个。
炎炎夏日,坐在岛上听风、看海,足矣。
本期新闻周刊,
带你聆听青岛海岛的故事。
>>>灵山岛<<<
四十不惑海岛梦
忘记这个社会的种种“标配”,寻一处远离喧嚣、人心不杂的小岛,过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于山水间,晨起出海,暮至收网,看潮涨潮落,云卷云舒。这是很多人心神向往的生活,却是陈雷过了40年的日子。
他说,“小时候恨透了这种日子,总想着逃离这座岛。”
多年以后,陈雷携家带口重回故地,当起那个曾让他“恨透了”的岛民,日子一天天在迎来送往中滑过,已是不惑之年的他又说:“这是生我养我的地儿,根在这儿,人就会一直在……”
“出个岛像逃荒” 5月1日清晨7点30分,当天第一班船从容地驶离西海岸新区积米崖轮渡码头,向着灵山岛进发。船头处,初来乍到的游客兴奋地用手机记录着海上晨光;船舱里,返岛的村民习以为常地眯着眼睡觉。
“到了到了……”40分钟后,游客兴奋的呼喊声把沉睡的村民惊醒。
从游船上眺望灵山岛。
一个魁梧的汉子早已守在码头旁。他叫陈雷,今天要接待从济宁而来的游客。渡轮靠岸,他动作利索地接下游客手中的行李,把他们招待到电动车上坐好,启动车子,驶向自家开办的民宿。
1981年出生的陈雷生在灵山岛、长在灵山岛,从小跟着父辈出海打鱼,往返于海陆贩卖海鲜。渔民们因此成为岛上感知外界讯息最灵敏的一群人,陈雷也成了岛上最早一批开民宿的岛民。
陈雷在岛上经营起民宿。
可是,时间转回30多年前,陈雷却“恨透了这种日子,总想着逃离”——
“快看啊,又是灵山岛的人,出来一趟跟逃荒似的。”小时候跟着父亲上岸采购过冬物资,陈雷常听到灵山卫的人老远就对着他们指指点点,“低头看看我们的穿着,蓬头垢面不修边幅,还一个个弓着身子背着大蛇皮袋子。再看看人家,身子更低了。”那时的陈雷顾不上那么多,一个月难得出岛一次见光景,在他眼里“像过年一样”。
岛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外出不便,冬天有大风大浪的日子,一两个月上不了岸,岛上居民依赖的米面、青菜等物资就断了。赶上每月初一的灵山卫大集,全家出动,到陆上采购。“简陋的小木船马力小,单程一趟就要两个多小时。”
灵山岛一角。
陈雷跟着父母挤在赶大集的人群中,直奔土豆、白菜的摊子。“七八个蛇皮袋子装满白菜、土豆,再背到船上运回去,就够一冬天吃的了。”陈雷最盼着出岛这一天,可日久天长,他注意到,“人家一看我们灵山岛的人来,就开始坐地起价,两毛一斤的白菜卖给我们五毛钱,他们知道我们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肯定不会空手回去。”
每次出岛后听到有人在背后奚落,陈雷心里会失落很久。“民风淳朴的岛民思想简单,不知道跟人争辩,也不愿多说啥,但心里还是不舒服。”已经是不惑之年的陈雷想起童年的一幕幕,仍然难以释怀。看着岛外笔挺的柏油路,再看看岛上破烂的“筷子路”,小时候的陈雷总想着快点长大,远离海岛的日子早点到来。
动起回家的心思
岛上的日子自由散漫,无欲无求,出了岛的日子一下子就慌乱起来。这种价值观层面带来的冲撞,让最初闯离岛荡社会的陈雷深感困惑。
“为什么人人都有的东西,放在外面还会被别人拿?”陈雷好长时间想不通,外出捕鱼晒网,自己的网就晾晒在沙滩上,傍晚去收的时候就不见了。
灵山岛民风淳朴、夜不闭户,岛民有着最朴素的价值观:想要东西自己去争取,别人的东西再好也不动心,“我们岛上晚上睡觉从来都不关门”。
毕业后,陈雷跟外界的接触逐渐多起来,也有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发现。日子久了,他有些厌倦眼前的乏味与困扰,想着换种生活。
航拍灵山岛。
岛上的男孩热衷参军,陈雷成为2002年唯一从岛上参军离开的幸运儿。部队就在城阳,服役8年,淳朴厚道的灵山岛人特质让他成了最有人缘的一个兵,“部队锻炼了我,交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好战友,还娶到了一个漂亮老婆。”
2006年,陈雷跟一位城阳的漂亮姑娘喜结连理。带着妻子回灵山岛探亲的时候,发现灵山岛开始起了变化。
起初,往返的小木船一次最多承载90人,海上颠簸两个多小时,新婚妻子吐得天昏地暗,要歇上两天才能缓过劲来。那以后再回家,陈雷每次都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晕船药。但很快,小木船换成了玻璃钢快船,船舱不仅宽敞明亮,还有了二层观景台,一路吹着海风欣赏着海景,40多分钟就靠了岸。妻子回家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以前最怵坐船变成了盼着坐船回家。
灵山岛上著名的贝壳楼。
船上的乘客也不一样了,除了岛上居民,每次还有很多陌生面孔,都是上岛旅游、吃渔家宴的,出岛时还会大包小包带上很多岛上的海产品。陈雷的父亲也不用再跑到对岸卖鲍鱼了,会有人主动上门收。特别是往来灵山岛的快船码头开通后,陈雷发现上岛旅游的人更多了,有脑子活络的岛民把渔家宴办得有模有样,夏天接待起旅游团是一批接一批。
看着灵山岛一点点的变化,陈雷动了回家的心思。
首个开民宿的岛民
灵山岛上有一条上世纪60年代修的环岛路,左右各一米宽,汽车的左右轮刚好轧过,俗称“筷子路”。两条小路中间,一到秋天就长满了齐腰高的杂草。岛上建设成本太高,为了节约资金,只能修成这种半拉子路。
一次回家探亲,陈雷发现这条半拉子路被扒开了。
“这条路要修了。”家人的话让陈雷心底突然一动:这条50多年的老路,这个自己和小伙伴曾经追逐嬉闹的小道,终于要变模样了。
2013年,昔日的“筷子路”被一条4米宽的水泥路取而代之,岛上还多了3处观光停车场。每逢节假日,灵山岛码头就变得人头攒动,灵山岛的名气逐渐被外人知晓。
灵山岛目前是省级自然保护区。
必须要回家了。
2013年,离家11年的陈雷挈妇将雏回到了灵山岛,跟父辈们开启了灵山岛最早的民宿经营之路。
生态修复后的灵山岛成了世人眼中的桃花源,不断有上岛游客传递出希望“留下住一宿”的诉求。陈雷瞅准时机,租了岛上的旧房子进行改造,跟岛外旅行社搞起了“海岛体验”等主题的夏令营活动。岛民们的勤劳聪慧被启动,让初踏岛内的游客惊喜连连。
透过民宿的落地窗可以远望大海。
“这是济宁的一个老顾客,微信里说要推荐朋友来玩,预订了4间房。”陈雷翻看手机,给弟弟去了个电话,询问房间预订情况。火爆的五一假期,让自家两个店的五六十间客房提前俩月就预订一空。
初夏时节,岛上村落临海而立,葱翠的绿树点缀在山峦间,穿行在崭新的环岛公路上,灵山岛的灵秀之气慢慢展开。以前被岛外人嘲笑“逃荒”的灵山岛人,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你们天天生活在画里。”陈雷感觉这是上岛游客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每次听到这句话,陈雷就觉得当初回岛真是个英明决断。
明年码头玩儿游艇 2015年,灵山岛上家家户户都经营起民宿。市场化竞争下,数量众多、参差不齐的灵山岛民宿业开启了内部的升级迭代。第一批做民宿起家的陈雷关注起品牌效应,他重新改造自家民宿,并起了个灵气的名字——“水灵驿”。
“当时投资建好后,第一批客人根本赚不到钱。最早的时候电力不行,大风一吹就容易断电,游客不干了,要求退房退租,只能好生相劝减免房租,或者送点特产。”陈雷感叹做点生意太不容易,但如此坚持下来,年收入也达到了20多万元,比一家人出去打工生活更好。
陈雷以前的顾客现在都处成了朋友,朋友介绍朋友,人越来越多。每当有老朋友打来电话时,无论有什么困难,陈雷都不好意思拒绝。“岛民自由散漫惯了,一开始太忙碌。但一忙碌起来,没有人想到放弃。这就是岛民的淳朴所在,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陈雷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下去。
又经历一个寒暑,原来的小码头已经满足不了游客大军的驻足。2016年起,灵山岛再次动起“手术”,一批批的工程队来到岛上,一处处美景被木栈道串联起来,老虎嘴、象鼻山、石秀才等景点开始大放异彩,上岛的游客不再满足“住一宿”,一天、两天……一周,惬意享受着灵山岛上的“慢时光”。
各路“网红达人”闻讯而至,打卡分享、网络推介,将灵山岛推到了全国甚至全世界人的目光下。
“外地的河南、江苏、四川游客,国外的韩国、美国游客都来岛上。”陈雷发现游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你们房间里怎么不能看海?夏天怎么没有空调?房间里怎么没有洗漱用品?我还想吃你们当地的特色早餐,能提供吗?”
想要满足这些要求,再修整实在费时费力。2018年,赚了钱的陈雷跟家人筹资400多万元,开启了第二家店的建设。精致小资的装修、考究的家居摆设、现代化的洗浴设施,游客可以躺在三面都是海景的床上看海岛日出……第二家店还没正式开业,客房已经在网上抢订一空。
灵山岛民宿外景。
伴随着陈雷第二家店开业,2021年,灵山岛的第二个陆岛交通码头也正加紧建设。
“明年这个时候,游客说不定还能在码头玩儿游艇呢。”陈雷满是期待地翘起嘴角,“这是生我养我的地儿,根在这儿,人就会一直在……”
>>>小麦岛<<<
谁“推火”了小麦岛
小麦岛火了。
从今年的清明假期开始,小麦岛的声名一路扶摇直上。五一假期第一天,当10000人瞬间出现在15.7公顷的小麦岛上,那条连接陆地的唯一通道彻底堵住了。
这个不挂“星”的休闲场所,知名度甚至超过了百年历史的青岛栈桥,成为来青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地。而很多青岛本地人,对于它的印象,还仅停留在一个普通的小岛上。
是谁,在背后推动了这座寂寂无名的小岛一夜爆红?
空中俯瞰小麦岛。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摄
到底有多火? 这是一个普通工作日的早上,5月19日上午10点钟,小麦岛入口处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已经有950多人上岛。此时,仍不断有游客通过入口处的道闸排队进入景区。
道闸是在今年五一之前紧急设置的,因为从今年清明节假期开始,小麦岛的人流量暴涨。设置道闸,目的就是将人流量控制在安全可靠的范围内。这一举措,让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科的曲有颇有成就感,“今年五一期间的客流量印证了我们的准备及时又有效。”
今年4月3日,小麦岛景区里人流如潮。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摄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小麦岛总客流量达32万人次,瞬时客流量达10000人(最高容纳15000人),上半年至今游客量已达200万人次。
看着小麦岛这个从小玩到大的地方突然变成“网红”,崂山区城市管理局的徐欢欢也颇感意外,“从2020年起,小麦岛内的游客开始增多。真正爆火是从清明节开始,十分出乎意料。因为之前就算是人多,也没有出现整座桥被堵住的情况,但是今年五一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小麦岛不仅吸引了本地人,也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和外国人。现在就像滚雪球一样,人越来越多。”
小麦岛爆火还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的火爆。
五一期间麦岛的商业街游客暴增,晚上八点还有游客在排队等吃饭,“很多老街坊跟我说,多少年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24小时都有人上门吃饭,每天都要忙到深夜。”徐欢欢将这种“溢出效应”归结为小麦岛的爆红。
出圈又“出片”
小麦岛爆红前的第一批游客是谁?
徐欢欢是土生土长的麦岛人,从小跟小伙伴在小麦岛捡蛤蜊、拾海蛎子,小麦岛的海滩留下了她很多成长记忆。“迪拜集团撤走后,小麦岛上遗留了大量拆迁垃圾,呈现出荒岛的样子,我们就不愿意来这里玩了。一方面是我的朋友都迁走了,另一方面是上面建筑垃圾多,没有什么可玩的。那几年,当地人几乎都很少再来。”
小麦岛的蝶变从2018年开始,杂草丛生的荒凉小岛仿佛一夜间就惊艳了人间。
游客在小麦岛拍照。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摄
“小麦岛环境变美了,吸引了第一批游客,其实就是我们附近的居民,还有附近青岛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生。大学生们拍照效果好,会在朋友圈、微博、小红书上发布,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探访。加上这两年短视频火热,年轻人来这里拍舞蹈视频、拍影视作品,各种宣传让小麦岛在网上出圈了。”小麦岛上的人越来越多,徐欢欢接到的各方面反馈也逐渐增多。
“晚上11点多,岛上依然还有不少人,住在周边的老百姓出来遛狗、跑步的多。”徐欢欢觉得,生态休闲正在成为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小麦岛就成为了市民的后花园。
“2018年大一的时候,舍友提议去小麦岛散散步。从青岛大学一路向南,远远地就看见了海天一线的美景。沿着海岸线一路向西,大海、沙滩、海风、礁石……唯美又浪漫。那时候,小麦岛很多设施并没有那么齐全,但并不影响它成为宁静的彼岸。”青岛大学大三学生王钦真和舍友们也目睹了小麦岛的惊艳之变,“后来,摄影课老师就带着我们来练习拍摄。白色砂石,路灯,配上木制栏杆,映衬着蓝天大海。小麦岛的树也很有特色,配上绿油油的草地,十分出片。”
网红的力量 置身小麦岛,一眼望去处处是美景。岛上的木栈道、海岸小道、绿植造型……每一处都像是一幅独立的画,都值得驻足欣赏。有网友说,在这里能拍出一半欧洲、一半日韩的出国感觉。在出国游仍然受限的今天,年轻人去小麦岛拍大片发朋友圈,足能引得一片点赞。
年轻人争相打卡小麦岛。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摄
小红书上两万多篇游记推荐,抖音热榜屡登榜首,足以证明小麦岛的炫圈实力。那小麦岛是什么时候火爆全网的?
疫情之后的2020年,是小麦岛开始爆火的前夜。
网红师大大考证,2020年年初有个住在附近的居民,在小麦岛拍了一条视频,上传到了抖音平台,引来几千万的播放。然后惊动了一大群爱拍风景的小伙伴,白天日落时各种角度的小麦岛视频暴增,还有人航拍时发现了小麦岛上有一个“笑脸”,于是,在一拨拨流量过后,小麦岛彻底火起来。
小麦岛成网红景区。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达 摄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评级的景点,最高时候冲到了抖音旅行排行榜第一位,霸占了周榜的前三。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名气的小岛,在全国排行榜始终占领前三十。”师大大觉得这就是“网红的力量”。
网红们将小麦岛的相关视频不断推向各大平台,通过平台把小麦岛刷进普通用户的心里。流量引爆了网络,在被系统不断推送的各种视频轰炸下,小麦岛吸引了全国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小麦岛彻底火出了圈。
看不见的“装修工” 从2018年起就参与了小麦岛建设,在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科曲有看来,小麦岛的爆火不是偶然,“像装修房子一样,每天看着它完善变美起来,还得到了那么多人的认可,自己心里也十分舒服。”
曲有对小麦岛的每一处改变都如数家珍。
位于青岛市区东部海岸的小麦岛,占地仅15.7公顷,不算大,却是青岛市内一座原生态的岛屿。它的位置得天独厚,离岸只有150米,而且不需要乘船就可以登岛。景观上,更是身处“黄金卡点”线,西可观市景、南可观礁石大海、东可观崂山,是名副其实的“城市后花园”。
正因独特的景观与得天独厚地理位置,2008年,迪拜世界集团以总价43.68亿元人民币竞得小麦岛开发建设权,让小麦岛荣登当年的“地王”宝座。按照当时的设想,世界闻名的棕榈岛盛景将在小麦岛被复制。但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不期而至,受此影响,2010年,迪拜世界集团取消了对小麦岛的投资意向。小麦岛从此“沉睡”多年。
也许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小麦岛注定不会被埋没,一场生态修复之战在8年后打响。大量工作人员默默付出,有一群倾注了心血和热情的“装修工”每天穿梭在岛上,不断美化着小麦岛的容颜。“保护小麦岛现有山体及尊重场地肌理,小麦岛的绿化修复通过采取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混交密植,实现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使山体自然景观修复整合,保护好原有山体植被。”曲有说,为了保护好这片大自然的馈赠,工作人员在设计之初就持审慎的态度,除了在植被选择上尊重小麦岛原始风貌,在后续基础设施建设中也秉持生态绿色理念。
“滨海步道环岛顺势而建,长约1.1公里,整个小岛突出海绵设计理念,这条滨海步道也是如此,建设过程中没有用水泥、砂浆,而是采用植草格+白色中八粒石子组合,形成碧海、蓝天、白石子路的唯美画面。”曲有对岛屿的每一处改变都如数家珍。
爆火后的考验 小麦岛爆火带来大量客流的同时,也给政府管理部门提出各种考验。
“我们每天都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各种反馈和建议,游客们会提出各种需求,也会提出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好点子。”曲有坦言,“收获关注的同时,也感觉到了压力。”
“有游客说跟我们说,你们小麦岛确实很美,但我穿着高跟鞋在石子路上不好走。还有游客是残疾人,提出滨海步道走不了。”根据游客提出的想法和建议,曲有表示他们也在考虑不断完善和改进。
“下半年我们将启动新一轮的建设。”在进岛的东侧,已经有建设人员正在修建一座新公厕,以解决游客的如厕难。
曲有几乎每天都要上岛巡查一遍,“我们科室的人都要轮流上,碰到节假日全员都要上岛维持秩序。”看到海边护栏松动,他立马拍照安排维修人员修整,掉在垃圾桶旁的烟蒂被他很自然地捡起来,海边一棵大黑松不知被谁钉进一只大钉子,他看着很心疼,拍下来想办法解决。
小麦岛上原生态植被以黑松和刺槐为主,支撑起岛上的整体“生态骨架”。为了体现小麦岛的空阔感和视野无阻挡,岛上又栽种了其他耐海风海雾的乔木及适合生长的中低空间灌木。在岛上有一片“野花组合园子”,园区内包含波斯菊、天人菊、金鸡菊、鼠尾草、虞美人、报春花等20多个品种。春天伊始,花儿竞相开放,整个岛屿一片生机勃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岛上漫步一圈,往西看是奥帆中心,时尚现代的活力海岸线;往南看是惊涛拍岸,不远处白帆点点;往东看,钟灵毓秀的崂山时隐时现;往北看,整齐的居民楼依傍着浮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修复与自然山水共鸣,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这,也许就是小麦岛爆红背后的秘密。
>>>牛岛<<<
老人与岛
“突、突、突……”发动机的轰鸣声从船尾传来,70岁的刘大爷站在船头,望向不远处的牛岛,眼神中留有一丝遗憾,又映射着一丝期待。
刘大爷是西海岸新区刘家岛村的老渔民,打了一辈子鱼,牛岛是他每次出海的必经之地,也是他经常休整作业的“补给站”。七十年相伴相生,对于牛岛的未来,刘大爷有着自己的想法,更盼着那一天早点到来,“牛岛可好了,就是一直荒着没开发……”在他心中,一直埋藏着一个桃源梦。
还没汇泉广场大 发动起那条斑驳的小渔船,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南门的海岸边出发,短短的航程上,一艘扯着白色风帆的游艇擦肩而过,艇上游客不停地拿着手机拍照。看着这艘现代化的游艇,刘大爷心生羡慕。“游艇拉满游客,围着牛岛这里转一圈,就能赚一千多块钱。快到旅游旺季了,人越来越多。”刘大爷意犹未尽,“要是牛岛开发出来,来岛上玩的人绝对海了去了。”
七八分钟过后,渔船停靠在一个废弃的码头边。码头只有几十米长,周围密密麻麻布满了礁石。刘大爷一边娴熟地用绳子固定好渔船,一边提醒大家下船小心点,不要滑倒。“这个码头是七八年前一家公司建的,当时想开发牛岛,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最后不了了之。”刘大爷边说边摇头,“太可惜了,那时候要是开发了,牛岛就不是现在这个样了。”
牛岛上有个废弃的码头。
牛岛很小。2005年的时候,三个村曾共同派人上岛进行测量。刘大爷和几名村民拿着尺子,一米一米地量过,整个岛也就146亩地,还没有市里的汇泉广场大。
登上牛岛的码头,一片面积不大的沙滩映入眼帘,两排平房背靠一片茂密的山林,沿着沙滩静静矗立。这座位于唐岛湾内的小岛,目前属于顾家岛村、刘家岛村和花科子村共有,房子是很久以前顾家岛村一户顾姓人家盖的,新中国成立后顾家岛村保留了大部分土地使用权,小部分分给了另外两个村。“之前有一个老人在岛上生活了二十年吧,现在人已经去世了。”
戛然而止的开发 两排平房像安静的观察者,见证了牛岛当年启动开发时的热火朝天,也望见了自己一年年的破败。
透过破损的窗户,屋子里入目是摆放凌乱的床、沙发、椅子等简单家具,床上甚至还有被褥。这是好多年前,岛外有人偶尔来玩,喜欢上了这里,就自己花钱把房子简单装修了一番,结果房子装修好,那人却再没来住过。“岛上没水没电,还有蚊子和蛇。”刘大爷或许给出了原因。
房子南侧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也是岛上唯一一条贯通东西的路。沿路进入牛岛腹地,路两旁生长着各种松树、槐树、榕树,松果和松针落了一地。树墙背后,成片的桃树、杏树茂密生长,留下了当年开发时的印记。
牛岛很小,还没汇泉广场大。
几年前,一位做生意的人承包了牛岛几十亩林地,种上了这些果树,“结的果都不大行,桃子几乎长不大,还是因为土薄、缺淡水吧。”刘大爷叹息道。
沿着小路往西,只用三四分钟便来到了岛的西侧。令人惊喜的是,这里有一片沙滩,呈南北走向,虽然很窄但沙子却非常细,走在上面如同踩在软垫上。坐在沙滩上,吹着柔和的海风,望着湛蓝的海水和不远处的高楼大厦,恍然让人有一种闹中取静、世外桃源的感觉。
小路在这片沙滩上画上了句号,沿着沙滩不管是再往南或往北,就只剩了礁石、草木丛生、遍地荆棘。
一个牛岛的梦想 从高空俯瞰,牛岛整体形似牛背,凸起于海平面,这也是它得名牛岛的原因之一。整个岛呈南北走向,除沙滩外,几乎被植被所覆盖,如同一块绿宝石,镶嵌在唐岛湾,美不胜收。
“这周边还有几个岛,像竹岔岛、大公岛、小公岛等,虽然牛岛不是面积最大的,但却是离陆地最近的一个海岛,直线距离只有500米左右。”陪伴了牛岛这么多年,刘大爷对海岛的开发寄予了很大希望。
“啥?开发的时候建个桥?”对于牛岛的开发,刘大爷有自己的想法,这个陆岛连接的最便捷方案首先被他否定,“海岛就是海岛,不能建桥,如果搭建起桥来,就没有那种海岛的感觉了。游客就是奔着体验海岛的安静生活来的,搭个桥就破坏了,不稀罕了。”
牛岛上停靠的渔船。
在刘大爷看来,坐船到岛上来就挺好,“如果建个索道,大家从上面看着海飞到岛上最好了,游客肯定喜欢。”然而,这只是70岁的刘大爷,关于牛岛开发的一个小小的设想。
“最好在岛上建小房子搞民宿,住在岛上,顺便在吃个渔家宴,沙滩上整个烧烤,还能钓钓鱼,没事还能坐船到周边海域逛逛,我觉得游客就是来体验海岛生活的。”
小船再次靠泊城区的滩头,路过的几个行人看记者背着相机从岛上回来,主动打起了招呼,问起岛上的情况,充满着浓浓的兴趣。
2011年4月,牛岛入选中国首批无居民海岛开发目录,主导用途定位为旅游娱乐。一晃十年过去,刘大爷一直在盼望,不久的将来,这块宝岛的价值终将会被开发出来,蒙在它身上的神秘面纱终会揭开,向世人惊艳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