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授研究起美食!农科院校实力“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雨萌 叶开 济南报道
当吃货遇上学霸,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近些年,以农科院为首的各地农科院校研究所出品的农副产品备受关注,甚至出圈成了社交平台上的网红食品。这些产品包装上透露着朴实无华甚至带点“土味儿”,却被网友称为“美食界的隐藏菜单”。好吃+学院派似乎成了健康靠谱的代名词,农科院专业人士做吃的到底是大材小用还是真香定律?今天我们买到了六种网络爆火的农科院美食进行测评,看看到底味道如何。
南京农业大学 黄教授烧鸡
“南农大·黄教授”系列食品是南农食品学院的黄教授带领十多名博士生、硕士一起研发出秘方就源自黄教授的一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烧鸡采用的是三黄鸡,开袋即食,撕开包装卤香味已是扑鼻而来,外皮油亮而不腻,肉质紧实但不柴,咸香脱骨,让人越吃越“上头”。
东北农业大学 农大红肠
哈尔滨红肠一直在美食圈享有盛誉,坐落在哈尔滨的东北农业大学能在这里树招牌肯定“有点儿东西”。这款农大红肠也是真空包装,开袋即食,有很浓的黑椒味和蒜香,肥瘦相间。但美中不足的是肠衣略厚,口味偏咸,需要和主食搭配。此外东北农大有自己的食品厂,卖的东西很丰富,有面包、酸奶、酸菜、长白糕……喜欢东北美食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彩色马铃薯锅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在读硕士杜好田和他的团队为解决兴隆镇的土豆滞销问题,向当地引入了西农培育的彩色马铃薯并开发出了彩色马铃薯锅巴,帮助村民们增收致富。彩色马铃薯锅巴既是科研成果又是扶贫产品,在被媒体报道后曾一度卖到脱销。锅巴共有孜然和麻辣两个口味,锅巴颜色分为紫色和黄色,无香精色素,吃起来酥酥脆脆,有浓浓的土豆香气。
湖南农业大学 翻天娃辣条
你以为农科院产品都是为中老年养生准备的吗?看看湖南农业大学的辣条,被称作辣条界的学术担当。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辣条不健康。这款辣条乍看包装比较简陋,有薯条味和素蹄筋两种口味,带着湖南独特的椒香,口感劲道,与市面上的辣条相较更加干爽少油。
中国农科院 燕麦片
中国农科院的燕麦片是最早出圈的农科院美食,外表其貌不扬却一直火爆至今。该麦片的包装上写有可调节血脂字样,并且无任何化学制剂,不仅健康口感也是一绝。在烹煮后燕麦粒粒Q弹软滑,与牛奶豆浆等同煮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烟台市农科院 烟薯25号
“烟薯25号”是烟台市农科院通过杂交技术选育而成,具有多重特点,富含β—胡萝蔔素、膳食纤维、黏液蛋白等成分,曾在2011年获全囯甘薯食用品质组竞赛鲜薯产量第二名、食味第一名。“烟薯25号”属于好吃的烘烤型地瓜品种,简单的蒸煮就能“流油”,入口细腻,比普通薯类更加香软甜糯,还可以代替主食,减肥人士也能放心吃。
“研究吃的,没有人比农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更专业的了。”
农科院校零食为何频频“出圈”?看似朴实无华的背后其实是“知识的力量”。最近大火的农科院世壮牌燕麦片,起初因其朴实无华甚至还有点像“化肥”的外包装被人熟知,但在产品走红背后,是中国农科院专家几十年艰辛的科研努力。农科院科研工作者发现,燕麦中的脂肪以亚油酸的含量最高。根据研究,每50克优质燕麦中所含的亚油酸,相当于常用降压药“益寿宁”15丸的主要成分。在经过一轮轮的动物实验以及大规模的临床观察之后,专家得出结论,燕麦片的降脂效果与降脂药的降脂效果基本持平。1987年,我国第一条燕麦生产线成立,寓意强壮(英语“strong“)的“世壮品牌”随之诞生,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明星品牌。1993年,“世壮”燕麦被国家科委评为1993年度国家级新产品。科研人员介绍,在后续的研究中,其中一轮种子筛选共做了五年,其中前三年都在种地。后来,科研人员从1000多份的样品中,综合β-葡聚糖含量以及口感,确定了一份主打燕麦,进行了新一轮临床观察。如今,选育工作仍在进行。针对饱受“诟病”的朴素包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暂无调整计划,“朴素到极致也是一种美,这也是我们对传统的敬畏。”
除此之外,还有最近在高校科研美食PK赛中获得冠军的“华农酸奶”。据华南农业大学官方介绍,在上世纪30年代,华农前身的岭南大学农学院拥有一两百头奶牛规模的乳品制造场。后来依托乳品加工专业,将研究领域拓展至酸奶的制作和研发。1997年,华农成立华南农业大学乳品厂,正式对外销售酸奶。
1996年,石河子大学专门于设立了神内新疆食品研究开发中心,胡萝卜汁就是其因地制宜推出的一款产品。神内胡萝卜汁采用天山北坡生态区出产的“新黑田五寸参”胡萝卜,用细胞破壁技术新鲜压榨而成。
然而最近,两所大学却悄悄组起了“cp”。网友根据双方的特色产品--酸奶和胡萝卜汁,给这对cp取名为“酸萝卜”。成功牵手的高校还有“黄教授”品牌旗下鸭血粉丝汤和黑龙江大学副教授凌宏志研发的“凌老师酸菜”,两种产品都参与了淘宝“上新吧母校”活动。凌宏志和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黄明在淘宝直播间连麦,两位教授一起向网友推介融入科研成果的健康美食。
农科院校零食火爆全网 吸引消费者的还是“健康”
据统计,2020年“双11”期间,“世壮”燕麦因为销售火爆,网点不得不暂时关闭,预售期长达20多天,数据显示,世壮燕麦片月销量能达1万+;天猫黄教授旗舰店的南农大黄教授烧鸡的总销量达到了8.5w。农科院校美食除了更专业更靠谱外,还有哪里吸引消费者?
农科院校的美食除了“科技感”还有“健康范”。一位在校大学生说,“当初知道黄教授烧鸡,是听说它没有防腐剂,很多袋装食品中都是有防腐剂的。学校的一些产品会传递给学生健康生活的理念,无论是从运动上还是饮食上。”一位农学在读博士认为,“从客观上讲,有些高校零食或许未必能跟市面上其他产品形成碾压式的差距,但其可以利用科技使食品安全最大化。”据凌宏志团队介绍,经过20多年研发,他们推出不仅不含亚硝酸盐、还能生成多种对人体有益物质的酸菜。而“黄教授”则通过科学的方法,让鸭血中的亚铁离子不被氧化,让食客吃到新鲜、健康的美食。
除此之外,高校自己研发的食品,也成为学生寄托学校归属感的载体。正如部分网友所说,很多学生会把自己学校推出的食品作为礼物送给亲友,其实高校研发的食品自带几万人的“地推”团队。近日,淘宝发起了一场高校科研美食PK赛,共有17所高校和机构带着各种从实验室里走出的美食入围。来自华农的汪同学:“为了给华农酸奶投票,我的女友一天换三个账号,我也号召校外的朋友为华农投票。”从各类高校食品测评的评论区我们也不难发现,高校零食非常容易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甚至有很多学生会安利自己学校的产品,以展示自豪感。
农科院校研究零食究竟为哪般?
从品类选择来看,高校研发食品大多源于学校科研成果,具有学校所在地农业特色。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彩色马铃薯锅巴用的是该校陈勤教授团队选育出的高营养彩色马铃薯新品种;黄教授烧鸡是南农大黄明教授带领10余名博士、硕士共同研制出来的“一只有文凭的鸡”;福建农林大学则借助自己茶厂的原料优势,推出了茶酥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事玉米抗病性研究的常博士表示,高校既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也是创新成果的策源地。通过与企业合作,将高校的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让高校的“精”专利变为市场的“金”专利,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切实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科研人员持续研究的积极性。
前几日,陕西的一位研究生“锅巴镇长”登上了热搜。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兴隆镇土豆种植面积大、品质好。但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土豆打不开销路,卖不上好价钱,当地农户一直十分头疼。杜好田是西农的在读硕士,他和他的团队为了解决兴隆镇的土豆滞销问题
向当地引入了西农的彩色马铃薯,并开发出了彩色马铃薯锅巴帮助村民们增收致富。为了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杜好田甚至申请延迟毕业一年。与杜好田一样,通过科技助力农民增收,靠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农业科研人员正在为之努力。
如今,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许多承载了科研技术和现代化健康生活理念的农科院校美食,走入了更多人的视野。高校在电商平台开设的深藏不露的实验室美食也被越来越多人喜爱。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科研美食陆续“出道”。你被“安利”了哪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