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将:从基层操作者到“大国工匠”的华丽转身
··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管路安装班班长杨德将
工作中的杨德将
杨德将和工友检查管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屈晨晨 烟台报道
杨德将,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一名管路安装班班长。虽然是普通的一线工人,但他却凭借一股闯劲儿不断成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2008年至今连续11年被公司评为“年度优秀员工”、“铁人”称号,先后荣获“烟台市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完成了从一名现场基层操作者到“大国工匠”的华丽转身。
“活儿交给德将干,放心!”
“老杨,我们这条船管路有点问题,你快过来帮忙看看吧。”早上7点半一上班,杨德将的微信就接连收到几条同事求助的信息。杨德将1999年技校毕业后加入中集来福士,2008年该公司成立第一个管路安装班组,担任班长的他带领班组总是冲锋在第一线,每当项目到了攻坚阶段就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活儿交给德将干,放心!”这是很多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
2017年,H194自升平台进行调试工作,拔桩作业因泥浆泵辅助系统无法作业,陷在18米深的淤泥里拔不出来,严重影响项目交付进度。时间紧、任务重,杨德将带领班组临危受命,另辟蹊径,在无泥浆泵辅助情况下利用现有的高压串洗设备设计泥浆冲洗解决方案,通宵制作工装,并在24小时内完成了拔桩作业,协助项目实现调试工程按期达标,并节省了不少费用。“当时领导找到我,问能不能干,我看了之后说试试吧。当时这个故障连西门子专家都没法解决,我们自己却把它解决了,这是我和班组感到最自豪的事了。”杨德将笑着对记者讲述道。
20多年来,杨德将根据工作需求不断革新技术,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参与建造的四十几座海工项目遍布在世界上各个深海油田。
杨德将对待工作认真负责
除了拼劲儿,更有巧劲儿
“蓝鲸1号”,自重43725吨,长117米,高11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是全球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钻井平台,这个海上巨无霸的核心就是钻井设备,其中水泥固井装置是保障“蓝鲸1号”钻井开采重要安全保障。水泥固井管汇30000PSI在海工界从没有人染指,面对国外船东的蔑视与质疑,杨德将被委以重任,他勇挑重担,依靠多年的工作经验,不等不靠,自己与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实地勘察,制定打压方案、风险评估方案,降低危险系数,通过(进水、排气、应急措施、逃生通道、远程操作、视频监控)起压、稳压、保压、泄压等一系列防范措施来保证此项任务的完成。定格在210Mpa海工界的压力记录就此诞生。
除了拼劲儿,杨德将还善于运用巧劲儿,是公司有名的“创意工夫”明星,目前已有30多项专利装备。2013年,在COSL1#项目上,杨德将发明了工装管路对口器,将原本需要6个人干的活缩减为2个人就可以完成。“以前一根管就有几百斤重,之前的安装对接设备比较笨重,经过我的改装后,四两拨千斤,只需要微调几个螺丝就可以了。这样不仅节省了不少时间、人力、物力,而且对工人来说更安全、省事、不遭罪,这项发明已经申请专利了,之后的COSL系列、蓝鲸系列,都在应用这项技术。我所有的专利都来自工作实践,以后还要不断改进创新。”杨德将谦虚地对记者说道。
工作中的杨德将
亲人眼中的“工作狂”,工友心中的“领头杨”
由于工作需要跟着项目走,加班加点对杨德将来说是常事,有的时候必须为了大家舍弃小家,对此杨德将心中也很是愧疚。
2012年,中集来福士承建一座号称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设计最为复杂的自卸式散货船,杨德将主动请缨,带领团队负责全船液压系统的安装及调试工作。这个项目对液压系统的精度和清洁度都有极高要求,杨德将带领班组成员昼夜奋战,半年没休过一个整天,即使工作环境恶劣,也从不放松,冬天用纸箱铺在甲板的冰面上一干就是几小时。“烟台冬天海边气温特别低,干活的时候手冻得麻木了,就哈口气暖和一下接着干,水溅到头盔上都结成了冰。”杨德将回忆道,“当时我们对于这种液压系统还毫无概念,在项目关键时刻我接到家人的电话,说母亲生了重病,我在生产现场听到消息,心里又急又担心。”
当杨德将抽出一点空隙请假赶到医院的时候,母亲已经被安排好了住院。“当天我守在母亲身边,手机电话却一直不停,父亲看到我左右为难的样子,劝我回到工作岗位,不要挂念家里。我是家中独子,父母为了我付出了所有心血,但是当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却没办法守在他们身边,心里很难受,犹豫再三,还是含泪离开了医院。”杨德将表示,幸好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最终,该项目整个液压系统历时6个月完美收官,创造了当时业界的施工记录,杨德将也收获了“铁人”美誉。
杨德将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多年来,杨德将收获了无数荣誉,成为一名有技术,有手艺,受人尊敬的“师傅”。他说,一路走来,家人永远是自己事业上升的奠基石。时至今日,杨德将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那一刻的感受,“很激动,工作这么多年终于为父母争了光。当时他们抚摸着证书奖章激动得都落泪了,我也流泪了。”杨德将动情地说道。
据了解,杨德将所在班组一共13个人,作为班长的杨德将在平时工作上一直亲力亲为,和大家一起解决难题、一起熬夜加班,被称为班组的“领头杨”。谈起杨德将,大家伙儿纷纷竖起大拇指。“我跟随杨班长有七八年了,一起做过很多项目,比如在‘蓝鲸1号’的适应性改造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但是杨班长面对困难不退缩,而是创新工艺、解决问题,从他这里我学到了很多新技术、新思路。”班组成员吕磊说,杨班长特别有人格魅力,让大家伙愿意跟着他一起干。
在另一位班组成员李德贤的眼中,杨德将是一个很拼的人。“2019年,我们负责H415号船串油,当时是夏天,天气非常热,船板上温度差不多有60度,我们需要在300多米长的船体上来回检查管路是否有泄漏等问题。杨班长当时膝盖有滑膜炎,打了三针封闭,虽然行动不便也依然和我们并肩作战,正常上下班,每天晚上工作到9、10点钟才回去。他这股拼劲儿让我非常佩服。”李德贤对记者说道。
在杨德将眼中,班组成员既是工友也是好兄弟,在带领他们完成任务、提高工艺的同时,也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伸把手。“我虽然获得了很多荣誉,但我知道这些荣誉属于班组所有人,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也无法取得成绩。生活上我常跟他们说,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家里有什么事也指望不上,所以班组兄弟之间一定团结互助。”杨德将说道。
2012年在公司负责维修的胜利六号钻井平台上,杨德将班组六天五夜不曾回家忙碌在生产一线,最终完成了桩腿液压管路升级改造的工作,并一次性将平台高高地升起,令船东和公司领导竖起了大拇指,连声称赞老杨太厉害了。同年4月,他所带领的班组获得了“烟台市十佳优秀班组”“烟台市先进班组”“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杨德将参加劳模工匠宣讲活动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敢于创新、不断突破,凭着勤学苦干、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一线工人杨德将成为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基层实践者,完成了从一名基层操作者到“大国工匠”的华丽转身。“我有一个‘五心’工作法,即有信心、有恒心、有狠心、有平常心、有感恩心,人只要踏踏实实地干,一步一个脚印,敢于创新,勤动脑,总会在工作中发光的。”杨德将如是说。
在烟台,像杨德将这样具备高超技艺技能,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为全市经济发展和重大战略实施作出突出贡献,并长期坚守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工作的技术工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行动弘扬“工匠精神”,践行“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为推动烟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制造业强市建设贡献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