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日丨文旅惠民助力全民出游!跨省游成主场 “Z世代”群体崛起
··
今天是第11个“中国旅游日”,主题为“绿色发展,美好生活”。
2001年5月19日,浙江宁海人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建议《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11年来,中国旅游日已成为我国旅游发展成果的“宣传日”、旅游产业繁荣壮大的“促进日”和全民分享旅游幸福的“惠民日”。
中国旅游日设立以来,各地每年都会在节日前后推出一系列活动。例如,天台山作为《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日记》中的首游地,每年5月18、19日,六大国有景点包括国清寺、琼台仙谷、赤城山、石梁、华顶、济公故居,对全球游客实行半价开放。每逢5月19日,山西全省景区门票半价迎客;国家规定享受门票价格优惠的,在半价基础上执行原优惠政策。
2020年6月30日,山西临汾,游客在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游览。
免票!半价!文旅惠民助力全民出游
为鼓励更多国人走出家门,广泛参与旅游,部分地区推出了文旅惠民周活动,通过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减免门票等方式邀请市民乐享生活。
5月19日,2021年中国旅游日活动将在主会场武汉启动,黄鹤楼、欢乐谷、海昌极地海洋公园等热门景区准备了门票折扣、免费入园等活动。
5月19日,山东将推出222项重点活动、346项惠民政策、景区降价免费等五大方面优惠政策,同时还将发放600万元旅游惠民消费券。青岛在发放100万优惠券的基础上,继续广泛开展公益惠民活动。天后宫、康有为故居等免费开放,小青岛、小鱼山、银海大世界等半价优惠,青岛海底世界、崂山风景区、海尔家电博物馆等推出优惠票价。
5月18日起,江苏推出部分景区免费开放,门票半价、免费讲解服务、旅游助老、助残等惠民措施。其中,其中,朝天宫、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盂城驿、黄海森林公园等景区免费开放;瘦西湖、世博园、太湖鼋头渚风景区等景区门票半价。
值得一提的是,多地继续以优惠措施致敬最美逆行者和劳动者,例如,河北20余家景区抗疫工作者、劳动模范实行免门票、门票打折等优惠。5月19日当天,河南开封铁塔、曹丞相府、九卧岩、老子故里、南湖湾等景区对医护人员免票。2025年前,全国援鄂医疗队员,包括国家、军队及各省医疗队所有队员凭有效证件,5年内不限次免门票游览安徽所有A级景区。
疫情防控向好 跨省游成绝对主场
最新出炉的《中国国民旅游状况调查(2020—2021)》报告显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游客消费心理、行为、偏好发生了明显变化,国民旅游半径扩大,逐步从周边游走向省外游;一部分出境游转化为国内游,高端游、小众游和定制游成为重要挖掘点;亲近自然感受山水为旅游首位动机,自驾游上升势头明显,住宿费用占比最大。群体结构方面,“60后”为个人旅游消费主力,“80后”为家庭消费主力,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旅游群体消费特点鲜明,娱乐购物或成其旅游消费重点。旅游者年龄越小,门票消费占比越少,门票经济已不适用于“00后”,他们非常注重旅游中的娱乐购物条件,也非常愿意在社交媒体上打卡。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分析,随着国内游的全面开放,一系列安全保障政策和措施让人们对旅游重拾信心,周边游向国内跨省游转化,国内跨省游市场将成为2021年中国居民旅游目的地的绝对主场,以中西部自然风光为主的目的地将是旅游热点,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核心。
“Z世代”旅游群体崛起 是旅途也是挑战
所谓“Z世代”,是指95、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他们从小就与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伴,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原住民”。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在今年“五一”出游的人群当中,90后占比超过50%,成为绝对的主力,其中95后占比达到23%。武汉、天津、重庆、济南、青岛、长沙等目的地城市00后的预订占比首次超过70后,成为第三大出游人群。“这可能会是影响未来中国旅游格局很大的变量。”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表示。
2021年4月24日,陕西渭南,西岳华山春雨绵绵、云雾缭绕,壮丽云海瞬息万变。
“Z世代”与“80后”,这两大主要出游群体在旅游消费中差异化十分明显。以携程提供的景区数据为例,在“Z世代”所青睐的热门景区中,以“险”著称的华山位列第一——参与体验感强、挑战性又高,成为年轻人的首选。
“去哪儿旅行”平台数据也显示,在增幅最高的新疆阿克苏、西藏阿里、湖北黄石、云南怒江、黑龙江黑河等地的预订中,95后、00后占比超过4成,远超80后的占比。很多年轻人选择这些地方,都是基于运动旅游的全新生活方式,将锻炼与挑战贯穿在旅途中,不仅培养更为健康的体魄,也能享受异域风情景致,可谓是一举两得。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曲欣萍 综合文旅山东、经济参考报、中国文化报、长江日报、新浪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