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攻坚战|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
新学期伊始,地处沂蒙山区深处的沂水县诸葛镇第一初中焕然一新。崭新的教学楼、宿舍楼取代了原来的老旧校舍,还建成了100套教师周转公寓,眼见学校这几年来的变化,校长于松磊心里颇不平静。“‘全面改薄’前,学生住的是大通铺,老师住的是上世纪50年代盖的瓦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只是干着急没办法。现在可真是旧貌换新颜啊。”
山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这所乡村学校的巨变即是一个缩影。
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跑”出改善民生加速度,众多民生改革全国领先,一系列民生工程提前完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厚实。
长期以来,城乡教育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城乡二元办学体制带来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差,即“乡村弱”难题;二是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学校建设跟不上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步伐而造成的“城镇挤”难题。
瞄准这两大民生痛点,山东以全面改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为两翼,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全面改薄”已累计投入资金416.8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99.04%。截至今年4月底,山东解决大班额问题累计完成投资853.09亿元,全省新建、改扩建学校已开工2909所。
在社会保障领域,我省致力于做好城乡统筹这篇大文章。曾经,农村居民参加的是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只有1100多种,而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药品目录是新农合的2倍。为让城乡老百姓享受公平的医保待遇,2014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并轨,并同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大病保险制度。目前,我省居民医保制度逐步进入规范完善期。截至今年7月底,
参保居民7248.7万人,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45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支付比例达到70%左右。
我省还率先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建立全省统一的职工大病保险制度;率先推动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从双轨制到单轨制,我省社保体系越来越趋向于公平、可持续。”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政策研究处处长崔艳平表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山东就业创业最大特点就是就业稳、创业兴。“十二五”以来,全省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始终保持“百万”以上的高位,创业成为带动就业的新引擎,山东推出了多项堪称全国之最的改革:省政府每年安排10亿元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在全国率先将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分别提高到10万元和300万元;在国内首创创业大学创业培训模式,累计依托创业大学培训10万多人次;对省级创业示范单位,省财政给予500万元奖补,这个力度在全国也属最大。
政策红利释放,全省掀起“双创”热潮。2016年,全省实现创业47.64万人,带动就业129.53万人,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五年民生改善,除有制度上的规范和保障,还有更多看得见、摸得到的民生工程。无论是在山区修路筑桥,改造棚户区,还是改善百姓的居住、交通、用电、用水条件,一件件民生实事都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小厕所关系着大民生。近年来,山东掀起一场“厕所革命”。自2016年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完成农村改厕751万户,完成任务目标的77%。到2018年,全省将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现在上厕所,和城里人一模一样。”即墨李家庄村村民李翠云在这场“革命”中尝到了甜头。“政府拿大头,个人拿小头,这事儿办得好!”李翠云说。
一条路、一座房、一个小小的厕所,改善了民生,更温暖了民心。
【延伸阅读】一部电梯了却苏大娘烦心事
9月7日晚7:00,莱芜市经济开发区张家洼街道敬老院,十来位老人在院子里听戏拉呱,好不热闹。
“俺也想下楼去听听戏拉拉呱,光在屋里憋得慌。”每天一听到老人们下楼的声音,83岁的苏学兰就有些着急。
因为一楼的特护房间已经满员,苏大娘只能住二楼。“眼睛看不见,腿也不听使唤,以后怎么下楼晒太阳?”老人爱晒太阳,又是个戏迷,每天只能靠在窗边听,这让她十分不适应。
然而,几天来,又有一件烦心事,让苏大娘气不打一处来。二楼似乎在拆墙,叮叮咚咚的,动静还不小。“我看不见,他们扒个窟窿,我掉下去咋办?”苏大娘质问护理部主任宁红征。
“给您安上电梯,您就能下楼了。”
“是不是真安了,我们的费用会涨吗?”苏大娘以为骗她,隔三差五地问。
“是,都调试完了,10月份就能用,都是政府掏钱,不用您掏。”
这回苏大娘真高兴了。
今年,莱芜市把“完善社会服务设施,保障特殊群体利益”作为2017年为民办实事之一,对全市10家既有公办养老机构免费加装28台电梯,方便老年人生活。
现在,苏大娘每天听听电梯安装的动静,打听打听电梯安装的进度,盼着下楼听戏晒太阳的日子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