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际行动向时代作答
··
大众日报记者 赵琳
用实际行动向时代作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座谈会侧记
□ 本报记者 赵 琳 实习生 崔瑞洋
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界产生强烈反响。连日来,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学术热情空前高涨。5月17日,省直有关部门、省内高校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和重点学术期刊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回信精神展开学习交流。
“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令人振奋,亲切关怀温暖人心,殷殷嘱托催人奋进。”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回信集中阐明和深刻回答了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站在“两个一百年”重大历史交汇点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大家表示,将聚焦回信提出的目标,坚持正确方向,锐意改革创新,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主动担当作为,用实际行动答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聚力答好时代课题,全省社科工作者责无旁贷。”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致福说,回信明确了社科工作者对内“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对外“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两个目标。社科联将团结引导全省社科工作者,围绕目标,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最核心的文化软实力、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实践经验这个最生动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最鲜活的文化软实力,精准选题、引导话题,着力加强话语体系建设。
“回信鲜明提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体现了科学的历史观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山东社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袁红英表示,这种自信源于我们的理论优势、文化优势、实践优势。社科工作者要把“四个自信”融入学术研究,转化为学术自信和创新动力,以“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深刻阐释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时代之变。
“回信是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的丰富和发展,赋予了高校构建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使命。”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王琪珑说,山东大学将始终扎根齐鲁文化沃土,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求,聚焦国家、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和学科前沿,加快培育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山大学派”,为加快推进“两创”、弘扬中华文明作贡献。
“回信发出了一个号召,就是要进一步向研究中国问题、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华文明集中。”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哲》杂志主编、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王学典认为,社科工作者应把主要精力放到解读和说明中国道路上来,提炼出一套能够体现中国主体性的概念、理论和思想,使中国经验升华为一般的理论原则,进而推动社会科学各学科门类向本土化转型。
“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王巨新表示,要从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建党100年、近代以来180年、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维度把握历史和现实;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阐释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气脉根基;要直面社会发展实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目的在于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通过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促进中外学术交流。”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政党研究所所长王韶兴认为,“这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最关键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如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万光侠认为,社科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走在前列。“山东师范大学将用好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等优势,努力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贡献。”
我省目前共有265家期刊,其中人文社科期刊有100多家。回信明确提出打造“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刘要停认为,《文史哲》70年办刊经验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办刊传统。“各学术期刊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旗帜鲜明、分清是非,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