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正在走出舒适圈!

··

  过去的清明、五一两个长假,数据证明博物馆给人们的印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圣宫殿”,而是带有亲切历史文化的网红打卡地。“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知”的三星堆考古大发现,带火了三星堆博物馆。甘孜走红的丁真入职理塘小微博物馆群,粉丝慕名而来,一时间这个小城成了热门景点。

  坐惯了冷板凳的博物馆突然活起来,火起来,出文创、上综艺、开直播……在过去的疫情期间,不少博物馆还开启了线上云博览,博物馆的收藏、展示和传播,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传承创新的社会实践链条。

  活起来的镇馆之宝

  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横空出世,修复文物的匠人走进公众的视野,考古热掀起了一阵风。2017年《国家宝藏》联合故宫等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每集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交予民众甄选。 每件宝藏都拥有自己的明星“国宝守护人”,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27位“国宝守护人”透过节目的核心元素能够看出节目尝试在文物与人之间建立联结,拉近当代人与历史文物的距离。镇馆之宝不再是柜子里冷冰冰的物件,变成了有血有肉“活起来”的文物,《国家宝藏》也变成了全网催更的宝藏综艺,目前更新到第三季,仍然斩获了豆瓣9.4的高分。

  2018年,100集的《如果国宝会说话》播出,为拍摄该纪录片,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

  博物馆借助讲述国宝故事,展现国宝传承历史,以点带面,带火了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也拉近了博物馆、古董文物和游客、网友的距离。博物馆尝试从“橱窗中的历史”走向“可参与、可体验、可互动的历史”,通过营造主题空间、体验场景、VR/AR等科技,尽可能缩小博物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网红博物馆走在潮流前线

  和官方博物馆相比,现在的街头巷尾也多了许多“网红”博物馆,它们充满了特色、文化与个性。相比于传统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展品谈不上名贵,参观对象多是年轻人,馆内场景多是“网红”打卡的拍照圣地。视觉艺术博物馆、星空艺术馆、失恋博物馆......这些光听名字就觉得“奇奇怪怪”的博物馆们,就这样闯进了大众的视野。

梵高星空艺术馆

  世界上第一家失恋博物馆建于2006年,位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随后全球29个国家都开设了失恋博物馆,这其中包括中国。其中的展品多为情侣捐赠的“失恋纪念品”,还有一些则是专门为了拍照搭建的布景。在这里可以缓解情场中的失意,在游览中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放下心中的惆怅。即使尚在恋情之中或者单身,也可以拍照留念。

图源活在这珍贵的人世间_

  梵高星空艺术馆则是更注重艺术展现和视觉冲突,启用的是空间视错觉,利用光影特效、道具应用,甚至透视学和几何学来打造或炫酷、或梦幻的场景,是可触摸、可进入、可互动的4D体验。顾名思义,星空艺术馆常见的就是星空的模拟场景,利用灯光、投影、镜面打造出一种“浩瀚无垠”星海的视觉错觉,是主要针对年轻消费者的展馆。

  而这样的博物馆也越来越多,主题也逐渐丰富,这种视觉系展馆很好地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群。不过这类新兴网红博物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弊端:走在潮流前则难免沦为一次性消费的摄影棚,千店一面也让人们产生了审美疲劳,很难二次消费。

  博物馆文创出圈,真香

  化妆品、服饰、文具、美食……博物馆文创种类变多,跟以往留在家里“吃灰”的宽大文化衫、纪念品相比,这些新潮的文创产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零售平台数据显示,2019年实际购买过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消费者数量已近900万人,相比2017年增长超过4倍。

  2014-2018年,至少9份支持博物馆文创发展的政策文件先后发布。其中就有2015年正式实施的《博物馆条例》,明确博物馆可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据故宫前院长单霁翔透露,早在2017年,故宫方面的文创年收入就达到了15亿元。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8年以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敦煌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敦煌莫高窟、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纷纷上线网店;雍正、乾隆在线“带货”,四大才子、大唐仕女组团“出道”;配合年轻一代的“盲盒热”,故宫推出了帝王后妃系列盲盒、河南博物馆推出了考古盲盒、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的“青铜小分队”系列盲盒、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也推出“三星堆祈福官神”系列盲盒,都是博物馆文创店铺中的热销单品。

  在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山东的博物馆也来了一场“云直播”,为全网献上山东文化旅游的饕餮盛宴。第二届“文物山东·薪火云传”山东省博物馆直播联动活动将联合山东博物馆、孔子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等12家文博单位涵盖历史类、纪念类、地质类等多个展览主题,通过藏品展示物质文化,带人们追寻那些文明的痕迹。

  2021年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随着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观光旅游无法满足新生需求,旅游活动中深度游、文化游的占比迅速提升。在此背景下,博物馆不再“高冷”,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机构,更是社会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满足人的新功能和新需求的新体制,它不仅收藏历史,实际上也是在塑造历史记忆和一种面向未来的价值信仰,让历史、科学与艺术的精神成为大众的自觉接受和追求。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孙蕊 综合自西安晚报、国家宝藏、文旅山东等)

责编:陈凤祁
审签:丁厚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