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胶东|③红色威海:奋斗百年路 红色文化“老树发新芽”

··

  编者按:

  协同振翅飞,五色绘胶东。自胶东经济圈成立一年多以来,胶东五市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城市竞争力进一步跃升。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五市携手阔步新征程,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大众网·海报新闻应时启动“五色胶东”系列采访,以“红、金、蓝、绿、橙”五色为底色,聚焦胶东五市红色革命历史、金色农业农村提档升级、蓝色海洋高质量发展、绿色生态环保、橙色温暖民生五个领域,书写五市担负新使命、合力打造高质量城市圈的新篇章。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杨小禾 威海报道

  “威”巍高山,汪洋大海。每到春夏之交,总有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威海,于满目蔚蓝和葱绿之中,感受“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独特风采。

  很难想象,八十多年前,这里也曾硝烟弥漫。

  波澜壮阔 红色印迹再焕新生

  “现在龙山革命纪念馆的位置是原龙王庙的正厢房,威海第一个党组织就是在和尚东厢房的北炕上诞生的。”72岁的龙山革命纪念馆馆长毕监胜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为了将那段红色历史讲得准确、生动,他走访了很多亲历者,了解史料上没有记载的故事。

  毕监胜所说的威海第一个党组织正是荣成县临时革命委员会。1930年6月,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月的孙己太回到威海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次年7月,孙己太同李德生、张鲁生二人在与上级断联的情况下毅然成立荣成县临时革命委员会。

  穿越时间长廊,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威海,党组织生存环境极端恶劣,中共胶东特委历经挫折,前三届特委的存在时间加起来只有短短的两年,第一届与第二届均成立7个月就夭折。然而,坚守初心的共产党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用热血和身躯撑起一个红色胶东,他们是理琪、张静源、张连珠,是吕志恒、刘经三、邹恒禄,也是无数为胶东党组织建设默默工作却没留下姓名的共产党员……

  时光荏苒,转眼百年,威海人民从来没有忘记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往事。2019年11月,威海市全面启动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抢救保护利用工作,重点对胶东早期党组织建立及活动地、武装斗争和战斗遗址纪念地、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故居等红色印迹进行抢救保护。在梳理过程中,一批“沉默”多年的传奇故事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这是我与丈夫刘福考结婚时所戴的珠花,丈夫壮烈牺牲后,我追随他的脚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交通站的一员。传递情报遇到敌人搜查时,我就利用珠花将情报藏在发簪里,今天,我将它托付给你,希望你能将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革命老人王淑贞就是红色印迹抢救保护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2019年,王淑贞郑重地将珍藏88年的珠花托付给了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讲解员田淑丽。

  讲好革命故事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手段,田淑丽将遇到王淑贞老人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思融入讲解之中,打磨讲解词,讲述她的故事,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王淑贞老人的事迹,社会各界纷纷上门探望慰问。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时间回到2021年,一批又一批威海市民来到龙山革命纪念馆宣誓广场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表达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2020年7月1日、10月1日,威海市分两批发布60处红色印迹名录,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为持续营造红色威海建设氛围,便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观学习,2月1日,第三批20处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予以公布。截至目前,威海市474处红色印迹已完成抢救保护299处。

  串点成线 威海打造“沉浸式”党史学习体验

  “胶东育儿所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在多次日军扫荡和迁徙中,乳儿无一伤亡。”带着儿子自驾前往胶东育儿所接受“红色教育”的卢先生讲解道,西部环山路去年全线贯通,所在区域红色文化深厚,其中“红色支线”将胶东育儿所、马石山等红色教育基地串联起来。

  以胶东育儿所和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为龙头,西部环山路周边实施“红色印迹”工程,修缮保护118处红色印迹,着力打造包括东尚山村山菊花展览馆、下石硼村大后方医疗机构历史陈列馆、北海银行历史陈列馆等7个主题馆在内的23个重点场馆的红色旅游系列景区景点,在乳山北部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链条和精品片区。

  “您14岁时就开始护理伤员,害怕吗?”一位参加红色研学的小学生问道。“战友们在战场上打仗都不害怕,我护理伤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只是那时消炎药太少,连手术台都是搭在破庙里的,伤员得不到最好的治疗。”曾是东海医院护理员的王远娥向参观文登区宋村镇南马村东海医院旧址的小学生回答道。

  与西部环山路“红色支线”相似,文登区制定红色研学线路。眼下,与小学生同王远娥问答类似的场景时常发生在文登区各大红色展馆、各处红色印迹中。

  自威海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文登区筛选全区115处红色印迹并对其中19处进行复原改造,制定《关于开展中小学红色研学方案》,加快打造出天福山、昆嵛山、鸺鹠山3条各具特色的红色研学线路,让人沉浸其中的“情景式”党史学习教育逐渐“火”了起来。

  “乘客们,下一站我们就要到达天福山起义纪念馆。1937年12月24日,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同志领导和发动了威震胶东的抗日武装起义——天福山起义……”4月20日,一辆车身印有“建党百年,盛世华夏”字样的公交车缓缓驶向天福山。

  “情景式”党史学习教育如何普及更多群众?威海公交集团文登公司给出了答案:公交车流动分散、辐射面广、贴近群众,在文登选取开通大水泊、六度寺、崔家口三条线路作为文登红色公交,根据路线各自印刷天福山起义、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的简明介绍,让更多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党史学习教育氛围。目前三条线路已覆盖文登区近300个村庄和社区。

  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红色威海还需“全域红”。“行走的党史宣讲”活动开展以来,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工厂车间、社区广场……宣讲的足迹遍布全市各处;吕剧表演、快闪合唱、红色公交专线……宣讲的形式灵活多样。

  “77年前战火燃,恨鬼子血洗马石山……”5月1日上午,取材于抗日英雄群体“马石山十勇士”事迹的吕剧《永远不会忘记》在乳山市城区街道综合文化站广场正式拉开序幕。把红色故事唱出来,让红色记忆‘活’起来,连日来,红色文化演出带来的沉浸式宣讲体验,在威海市多地上演。

  “永远跟党走·万人同唱一首歌”快闪活动在龙山革命纪念馆、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外相继开唱,九十多岁的田和街道“小喇叭”微宣讲志愿服务队成员张云昌为辖区居民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威海市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讲师孙洁将自己“装扮”成郭永怀、沈秀芹,以“情景故事”讲解前辈一生……

责编:姚潇雨
审签:王陆见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