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共产党员】良言如春的父亲

··

作者:(淄博)德喜

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也是一名有着四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不吸烟,不喜酒,不打牌,把自己的身心都献给了乡村的教育事业。我家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什么特别的家风,但父亲平日里的言行,却有着深刻的哲理。

父亲去城里开会,每每他会带些乡村集市难见其踪的食品。父亲总会让我和哥哥送左邻右舍一些,我埋怨剩得太少了,巴巴地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有点舍不得。父亲总会说:“分甘共苦,有福同享……”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节省的父亲却不吝啬,一点一滴呵护着村人口口相诵的口碑。经年以后,我才慢慢懂得,父亲是在潜移默化地教育我们,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与人为善。

少时的我,有着挑食的坏毛病。时常会把不喜欢吃与吃剩下的饭菜一股脑倒掉,一点节约意识都没有。看到这些,父亲会不假思索、义正辞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看我似懂非懂的样子,就会又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给我讲“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道理。勤俭节约的父亲,常常把物品的使用价值发挥到极致。比如,我们的写字用纸,一页纸正反两面,他让我们把用铅笔写的再用钢笔写,有时,还让我们在上面练习毛笔字。对此,我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但父亲认为弥足珍贵,他说“成由勤俭破有奢”,这样的意义就在于,有利于遏制攀比作风的养成,有利于坚韧品格的培养。

有一次,我跟着父亲去村小卖部买东西。我拿在手里的一个小玩具忘记付钱了,回家后我沾沾自喜地把玩着。可父亲硬生生撵我回去付钱,当时,我很不以为然,耿耿于怀。父亲严厉批评了我,人家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做人做事一定公私分明。“民无信而不立”啊!这虽然是件小事,但又无时无刻不在用他的一言一行,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我,从此,诚信的种子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父亲是校长,找父亲办事跑关系的自然就多,一波一波的来人,免不了要带些东西。罐头、饼干、水果……总会勾起我的味蕾,巴巴地盼望着来人早点走,我好一饱口福,大快朵颐。盼来盼去,人到是走了,可东西也不见了,是父亲坚绝拒收的。有时是在和来人相互推搡间让人带走的,那场面看了有点让人忍俊不禁要发笑。对符合要求规定的,父亲会负责及时办理,给人家吃个定心丸。对不符要求的,会耐心做出解释。父亲给我们灌输的是“不贪为宝”“无功不受禄”的理念。有一年,父亲用自己的私人关系,为学校置办了一批电脑,尽管是二手机。那时电脑并不像现在一样普及,家里有一台电脑是很风光的事。我先是央求父亲顺便给我弄一台,父亲不肯,我又软磨硬泡,还是不为所动。父亲说,不能因为我在职位就谋私利,不能因为做了一点工作就给自己行方便,这些都不是共产党员应该干的事。父亲又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醒我多读读一代廉吏于成龙的传记,内心油然而生对父亲的钦佩之情。

父亲低调谦和,口碑很好。对工作尽己之心,待人接物持心近厚,他淡泊、厚重的形象却像大山一样深深刻在我们心间。

“学海无涯,持之一恒”,这是父亲提醒我们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父亲劝慰我们成绩面前,要戒骄戒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父亲告诫我们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不要墨守成规,保守守旧。诸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等等为人处世的俗语,茶余饭后,劳作间歇,父亲总会娓娓道来。

这些良言,暖在我的心田,滋长的是希望的春天。这些良言的浇灌,坚定我成长的信念,教我们学会克服困难,教我们学会知恩图报,教我们学会向着阳光奔跑,做个充满温暖的人。这些不正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可贵品质吗?

做了一辈子教书育人的父亲,用自己的言行映照着淳朴的美德。良言如春,让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作者简介:孙德喜,山东淄博人。作品散见《鸭绿江》《参花》《文学少年》《散文百家》《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花溪》《青海湖》《人民日报·海外版》《德州晚报》《南湖晚报》等纸刊及网络平台。

责任编辑:齐云楼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