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胶东也有“井冈山”,文登儿女多英雄
··
1958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威海著名作家冯德英时说:“你写的《苦菜花》里的事我知道,刚到延安,我就知道昆嵛山,知道于得水……”
众所周知,打响胶东武装抗日第一枪的是天福山起义,而这支抗日武装队伍的骨干力量,就是“一一·四”暴动保留下来的红军胶东游击队。
在昆嵛山南麓无染山下无染寺,是“一一·四”暴动中共胶东特委指挥部所在地。暴动失败后,传奇英雄于得水等带领部分幸存人员进入昆嵛山诸峰,成立胶东第一支人民武装——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昆嵛山因此被誉为胶东的“井冈山”,是红色革命的摇篮。
无染山位于昆嵛山南麓,其山下是著名的无染寺景区,景区内有人们熟悉的无染寺旧址、王母娘娘洗脚盆等景点。
时间倒退至上世纪30年代初,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全面战争一触即发。1933年,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共胶东特委,编写了《告胶东工农群众书》,号召工农兵学商组织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1935年春,胶东各地人民的反修路斗争惨遭镇压后,中共胶东特委决定在文登、荣成、牟平、海阳、莱阳等地发动农民暴动,并将时间定在当年农历十一月四日,而暴动总指挥部则设在无染山下的无染寺。
位于无染寺的“一一·四”暴动遗址,是一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胶东民房。遗址还原了当时中共胶东特委书记、暴动总指挥张连珠、副总指挥程伦等人在研究暴动实施方案。
正是在这间民房下达的决定,“一一·四”暴动迅速成为土地革命时期,胶东地区最大的武装斗争。暴动以昆嵛山为中心,迅速蔓延至文登、荣成、牟平、海阳一带。
这次暴动虽然遭到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以失败告终,但暴动幸存人员组成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一直在昆嵛山区中的无染山等地坚持斗争。打响胶东地区抗日第一枪的天福山起义部队,正是以坚持在昆嵛山的游击队为基础。
于得水是威海市传奇抗日英雄,小说《山菊花》中主人公于震海的形象基本上就来自于得水。
在无染山中,有一处名为“帷幄洞”的地点,这里就是于得水在“一一·四”暴动失败后养伤的地方。
于得水,原名于作海,1906年出生于文登葛家镇洛格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中。他少年习武,为贫苦老百姓出头,被当地群众誉为“飞檐走壁”的传奇英雄。
于得水也是“一一·四”暴动的领导者之一,任东路三大队大队长。1935年农历十一月四日,于得水乔扮成打官司的样子,混进荣成人和,缴获当时区公所全部枪支。后来,他又和其他暴动领导者汇合,撑起大旗在大街小巷进行抗日宣传,并于当晚到达孔格庄,开始全面地武装暴动。
暴动失败后,于得水被迫率领仅存的30多人,进入昆嵛山坚持游击斗争。
1936年5月,于得水在智取界石战斗中负伤,先是在倪家产村倪得兰家养伤。待伤势好转后,为防止被敌人发现,于得水转移到无染寺一处山洞,边养伤便指挥战斗。该山洞即为上文提到的“帷幄洞”。
帷幄洞地势险要,洞深丈许,可容纳10余人。如今,帷幄洞仍保存完好。成为不少游客参观、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1982年9月18日,开国将军仲曦东在威海著名作家冯德英等陪同下,重登阔别38年的昆嵛山,他深情地回忆起于得水:“早在1938年5月,我就认识了于得水同志。我同于得水同志共事近4年。于得水同志是一位传奇式英雄,一位当之无愧的昆嵛山英雄。我深信他英勇战斗的故事,将与昆嵛山共存。”(沈道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