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硕:用国际视野观教育 以慈母之心爱学生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邵梓浩 潍坊报道
2012年,郑硕从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带着对老师这份职业的憧憬迈入了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的校门。工作近10年,她一直保持着最初育人的初心,尊重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到工作中,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辛勤的汗水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用真挚的感情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大众网记者在与郑硕老师见面前便多次听说过她的事迹。领导、同事提及郑硕时纷纷称赞年轻有为、教师榜样,谈及她所获得的奖项,学院的老师们更像如数家珍一样,为记者一一列举:第二届全国护理院校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山东省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山东省教育系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荣誉称号、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把教育职业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
大众网记者见到郑硕时,她正在一间空旷的教室内独自研究专业文件,这份文件主要讲述了当前背景下国际、国内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未来预测。郑硕告诉记者,自己作为一名教育着,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专业知识,眼界必须要放得长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眼界与格局才会更加宽广。
在采访的开始,郑硕以国际护理行业为背景与记者深入探讨护理教学的意义,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郑硕说:“我国每千人仅有3名护士,护理行业的人才是非常匮乏的,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了解专业,为祖国培育更多护理专业人才。”
郑硕于2012年入职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从教时间未满10年,但她已收获无数奖项与荣誉,面对如此多的奖项,令人好奇她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是如何做到的。郑硕用一句话便解答了这个疑问,“我把教育职业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在接受采访时,郑硕的言行举止都充满着她对教育工作的热爱,而她的眼神中也透露着对医学教育的笃定。
与名校名师同台竞技 郑硕老师获佳绩
2020年10月30日,在福建厦门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高等护理院校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现场,来自北大、协和等知名院校以及“双高”校的高手齐聚一堂。“看来,我这次拿到好成绩希望比较渺茫了。”看了一遍参赛选手名单,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的郑硕内心有些忐忑。
但是,骨子里追求卓越的精神,一直以来对自己教学设计的自信,让郑硕重新梳理了心情,调整状态,稳定自如地开始展示自己的授课风采。课程讲到一半,郑硕看到台下的评委、领队、专家们频频点头,心中暗道:看来讲课效果不错。
郑硕展示完,刚走出赛场,武汉某大学的领队老师追出来喊住了她:“老师,您讲得真好!尤其这个选题太好了。您是哪个学校的?”郑硕当时就觉得,无论比赛结果如何,能够得到共鸣和认可,自己就很知足了。她微笑回复道:“您好,我是来自潍坊护理职业学院的老师。”
等到比赛成绩公布,全国一等奖只有10个人,名单里“郑硕潍坊护理职业学院”赫然在列。“潍护人,一直在努力沉淀,追求卓越,我们做到了!”郑硕说,那一刻郑硕觉着自己内心有一种情愫在流动,是激动、是欣喜、是自豪。
毅然决然选择教育行业 传道受业实现人生价值
研究生毕业后,郑硕参加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招聘考试的同时,也参加了济宁市一家三甲医院的招聘考试,两家单位的面试结果恰巧在同一天晚上公布,郑硕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顺利通过了两家单位的招聘考试,此时的她面临抉择。思索过后,郑硕毅然决然地选择来到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做一名老师。
放弃济宁老家在三甲医院做护士的这份工作,愿意远离家乡来到潍坊做老师。郑硕说:“对于护理行业,我有太多的想法,我想通过做一名老师把所想所得及救死扶伤的道理传递给更多人,通过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热爱医学的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郑硕主讲的课程是《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她更像是学生们的知心大姐姐。“研究生期间一直研究卫生法学方向,在医学人文这块有较深的了解,结合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很多学生课下找我探讨一些医学领域的社会热点话题,我会把我的观点和想法给学生们讲解清楚,学生们顿悟了其道理后,仿佛拨云见雾,这一刻感觉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郑硕说道。
面对工作孜孜不倦 对待学生爱心满满
谈及育人理念,郑硕表示非常认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句话,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一直秉承这句话为原则,传授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学校有一位同学成绩非常优异,但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我跟我对象知道这个情况后,每年会捐赠几千块钱帮助这名学生。”郑硕告诉记者,为了不让这名学生有压力,自己一直是匿名捐赠的,希望这名学生感受到社会温暖的同时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学业有成后帮助患者减少疾病的痛苦。
回首过往,郑硕以自己的能力与实力夺得一个个荣誉;展望未来,郑硕将时刻秉承为人师表的教学观念再攀高峰。有温度的医学是她常常提及的一个词语,而这份“温度”不仅体现在医学领域,日常的教学中、与学生的相处中……她都不忘传递“温度”、传达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