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非遗传播 2021年非遗传播高级研修班开班

··

  “非遗保护既需要政府部门的主导推动、专家的智力支持,也需要媒体的广泛呼吁,促进人人参与传播,人人传承弘扬。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将以各种方式来聚合非遗传播力量,支持更多媒体和平台参与,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希望大家发挥各自优势,投入更多资源,把非遗传播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构建起非遗传播新格局。”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一级巡视员王晨阳,在2021年非遗传播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上说道。

  5月10日,2021年非遗传播高级研修班在青岛正式开班。开班仪式,也是开门见山。这场为期四天、紧凑高效的培训,让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宣传工作者“眼前一亮”,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崭新的认识。

  名师指路,“开卷有益”长知识

  2021非遗传播高级研修班,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手艺网负责具体实施。地点在历史悠久、文化集萃的名城,山东青岛即墨区。60余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既有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主管者,也有来自媒体以及头部互联网的从业人员。

  王晨阳不仅进行了动员讲话。同时也作为第一位授课人进行了面对面授课。他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为题,系统梳理了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定位逐步完善的过程,以及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践。很多资料都是他自己到一线去调研整理的,颇具针对性。

  基础教学的其他几位老师也是在非遗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安德明,主讲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我国申遗工作解读;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红,主讲领域为《非遗传播研究专题》;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邱春林,主讲《传统工艺的历史》。

  “非遗不是遗留物,不是活化石,是现实中人鲜活地传承和使用的生活文化……”

  “非遗传播,应该从名词普及到深度传播过渡……”

  专家老师们的倾情授课,让学员们在理论认识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很多感性的、模糊的概念,在老师们的剖析讲述之下渐渐清晰。“收获很多,长知识了。”很多学员感叹。

  教学相长,“实操案例”有触发

  培训学员、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融媒中心总编丁来表示,除了理论上的提升,他很愿意听听全国各地关于非遗传播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多收集点“实操案例”。而在本次培训班上,有一个下午的课程,是来自各地的非遗传播案例分享。 包含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郭象峥,就在现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为典型案例,解析了济南非遗传播理念不断进阶的过程。而来自央视、光明网、中青网、国家图书馆等单位,以及抖音、快手、文旅中国等平台的相关负责人,也以丰富多彩的切入角度,阐释了自身在非遗传播中的作为。

  抖音“非遗合伙人计划”运营人员陈帅,既是学员,又是半个“老师”。在她的讲述之下,历史韵味的“非遗”与时尚气质的“抖音”,有了琴箫合奏的美妙共振。从2019年4月,该计划发起以后到2020年五月底,“抖音”软件中的年轻用户,为非遗点赞64.8亿次。有很多非遗传承人,在抖音软件中得到了百万元以上的收益。

  同样,快手“幸福乡村带头人”负责人李秉钧,也在分享中表示,互联网产品与“非遗”的结合点在于,并不仅仅是传播,更能以高关注度获得商业变现。而“让更多人知道非遗,让传承人更好生活”,也是快手介入非遗领域的愿景。

  此外,央视对于非遗的包装讲述能力,中青网“非遗进校园”,光明网的“非遗人物评选”等实操案例,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在会后,引起了小范围的围坐讨论,大家互相交流请教,“教学相长”的气氛很快浓厚起来。

  余韵不绝,从“播种机”到“宣传队”

  授课老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安德明认为,非遗传承的社区构成,并不是“均质”的,各种角色和职能的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参与,并起到传承作用。而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管理系主任、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红看来,传播者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地位很重要,是“激活者”、“整合者”和“推动者”。

  从5月9日报到,到12日闭幕。仅仅四天时间的非遗传播高级研修班,或许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学员们对非遗领域的完备知识体系,但大家的获益仍然良多。“回去之后还是会补课,关键是提升了认知和眼界”,不少学员表示,这次培训算是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会让自己加深对于非遗传播重要性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投入,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思路。

  在紧张的授课以及案例分享之外,本次培训还设计了视频教学,以及实地考察环节。在实地考察中,学员们先后考察了即墨古城和崂山博物馆,并亲身见证了即墨花边、大欧鸟笼等具有极高工艺水准和地方特色的“非遗”工艺。而“好客山东”的热情,也给各位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鲍淑玲说,能够参加培训特别开心,听专家讲课、了解非遗历史、知晓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和学员们的交流,更能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多种角度宣传报道非遗,助力非遗走进千家万户。

责编:李嘉倩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