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瓶车电梯内爆燃致多人受伤 电瓶充电安全“顽疾”如何解?
··
5月10日晚7时左右,有网友爆料,成都丛树家园小区一电梯内着火。据调查,起火原因初步认定为业主推进电梯内的电瓶车着火引发,厢内5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其中一位婴儿仍在抢救中。
根据视频画面显示,一名业主推着电瓶车走进电梯,电梯门关上后电瓶车即爆燃起火,随后电梯内浓烟一片。在网友随后发出的视频中,抱着婴儿的女士正坐在路边等待救援,身上有部分被烧伤。根据四川观察报道,11日早6时左右,婴儿目前5个月大,仍然在重症监护室,没有脱离生命危险。抱着孩子的女士是婆婆,全身75%烧伤,情况也不乐观。
电瓶、电池,最易被忽视的隐患!
电瓶车又称为“电动车”,它是由蓄电池(电瓶)提供电能,由电动机驱动的纯电动机动车辆。除了环卫车、观光车等工作车辆外,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交通拥堵化日益严重,双轮电瓶车逐渐成了人们生活中最普遍、最受欢迎的交通工具之一。而电瓶的电池类型一般有三类,分别是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制定的《危险货物品名表》,三种电池的主要成分都属于危险品,尤其是锂电池中的主要成分还极易发生爆炸。
江苏省苏州市一快递员被烧伤
在百度搜索“电动车+爆炸”可以发现,全国各地由电动车引发的爆炸火灾屡见不鲜。5月2日,湖北省黄冈市一商铺店主外出时,将电动车电池放在店内充电,因充电时间过长导致电池起火,使得商铺被浓烟笼罩;2月16日,江西省赣州章贡区一小区单元楼门口的12辆电动车突然起火,火势凶猛,气味刺鼻;2020年9月14日,江苏省苏州市一快递员将租赁的电动车锂电池带回家中充电,而后便在家中午休,不料锂电池发生爆炸起火,快递员全身烧伤面积达98%……
某消防物品公司曾模拟电瓶车燃烧实验,数据表明,电动车着火7分钟,楼道温度即可达900摄氏度,同时伴随大量有毒浓烟,极易引发伤亡事故。
由于电池的特殊构造,电瓶车发生起火燃烧后极易造成以下伤害:
一,会产生剧毒的一氧化碳等气体,充斥在楼房内;
二;吸入高温烟气,气管会被灼伤,进而导致窒息;
三、电动车燃烧产生的黑烟多,容易导致楼房内光线不足,给人员疏散带来很大困难。
一般情况下,电池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绝大多数燃烧事故都发生在充电时,所以造成安全隐患的最大原因就是不良充电习惯。比如购买劣质充电器或与原厂电池不匹配的充电器;已经老化电池继续使用;私自改动车内电气线路,更换大容量电池;加装易燃材料的围挡、坐垫、灯具等;在小区内充电时乱拉乱接电线,造成电路故障从而引发火灾。
配套设施+增强意识 让安全与便捷同行
2018年1月,公安部就曾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通告中指出,要充分认识电动车火灾危害,落实停放充电管理责任。 物业服务企业及政府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应根据相关规定,对管理区域内的电动车停放、充电实施消防安全管理;有条件的小区应当结合实际设置电动车集中停放及充电场所。
济南某小区,电瓶车停放处,新装了一排“天天充”装置,扫码交费即可为电瓶车充电。
通告要求居民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行为,“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物业、主管单位或居委会等要严厉查处违规停放充电行为。同时要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提升居民安全意识。
根据这一通告,不少地区指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2021年5月1日,《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开始施行。其中就有关于电瓶车停放和充电问题的明确规定:5月1日起上海禁止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充电,最高罚款5万元。“五一”期间,上海奉贤消防等部门在某小区开展的消防安全检查中,对在楼道充电的居民开出首张200元罚单。
2020年5月1日,因“飞线”充电且拒不改正,北京一市民被处以500元的罚款。
然而对于这一罚单,部分网友却表达了不满,认为小区在未能保证配套设施的前提下仓促罚款,居民充电难的问题没有解决。网友建议,小区物业管理以及与电瓶车相关的电瓶、充电等行业,也要尽快发展成熟起来,才能保证政策的推进实施。
电瓶车的消防安全要点在这
充电注意“四不要”
不要长时间给电动车充电,电池老化要及时更换。
不要私自改装电池。改动电气线路、拆除限速装置。
不要贪图便宜购买劣质充电器。要选择正规商家的电动车和充电器。
不要在楼梯间、过道或房间室内充电。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吕原 综合中新网、浙江消防、中国应急管理报、海报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