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润“甘”田 德州宁津农商银行依托党建共建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

  近日,记者走进距离德州市宁津县县城以北20公里的长官镇东王德厚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宽阔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矗立着一栋栋干净整洁的住宅。这里历来民风淳朴,村民勤劳能干,但过去因跟不上农业转型发展、产业升级的步伐,东王德厚村面貌杂乱无序,贫苦落后。近年来,在村两委大刀阔斧的改革下和宁津农商银行的“金融活水”浇灌下,东王德厚村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农业,建立了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建立木器产业园,引导家庭作坊式木器生产“报团取暖”,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从一个村集体经济“空心村”逐渐蜕变为“美丽宜居村庄”和“市级乡村振兴样板村”。

  转方向、促升级 “贷”来农业转型升级

  “村有土地1300多亩,但过去一直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轮种,常年轮种导致土地肥力低下,产量逐年下降,村民挣不到钱,纷纷外出打工,村子变成了‘空心村’。”这是东王德厚村委委员朱玉强描述自己上任伊始村里的景象,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开展走访营销过程中,宁津农商银行长官支行了解了该村的情况后,积极对接村两委,共同寻找农业转型点,探索出了种植辣椒、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经营模式,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主动提供资金支持,努力带领村民通过农业转型升级之路走向共同致富。为了提升村民种植技术,该行多次邀请县农业局相关专家进村现场授课,指导经济作物的生产。通过农业升级转型,现在全村经济作物收入就高达600多万元。

  村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为了进一步加快村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种植规模,在农商行3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下,东王德厚村集体创办了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为村内经济作物种植提供更加广阔的大舞台。

  扩规模、谋发展 “贷”领农民致富增收

  “有资金困难,找农商行啊”这是经常挂在朱玉强嘴边的一句话,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在东王德厚村木器产业升级中所有人对这句话都深有体会。家庭木器生产是东王德厚村的支柱产业,村里有30多户从事木器生产,由于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生产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条短导致经营利润低,长期以来严重挫伤了村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信心。

  今年来,宁津农商银行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在走访营销过程中,了解到东王德厚村木器生产存在“散、乱、小”的特点后,经过与县工商局、环保局等部门多方研究后,提出了产业升级兴建木器产业园的发展思路。该行主动对接长官镇党委提出兴建木器产业园的发展方案,走访木器生产户推广这一方案,得到了各方的一致认可,可是在修建厂房时却遇到了难题,村民缺少修建产业园的启动资金,宁津农商银行主动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推介信贷产品,为村里50户居民办理“家庭亲情贷”,合计贷款额度达600万元,让村民修建产业园无有后顾之忧。

  如今,占地30余亩的木器产业园拔地而起,40多家木器生产作坊入住产业园,这里汇集了餐椅、餐桌、高档实木家具等多种产业,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村民致富也有了更多的保障。

  “多亏了农商行的资金支持帮我们修建了自己的产业园,解决了我们村就业的大难题。现在村里年轻人很少有人出去打工了,在自己家门能挣到钱,谁还愿意舍家撇业出去打工呢?”看着产业园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朱玉强乐得合不拢嘴。

  方向明、产业兴 “贷”动共同致富新发展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我还要带领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一起致富!”朱玉强信心满满的说道,有了咱农商行做后盾,我有信心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现在我们的辣椒、蔬菜等经济作物已经开始规模化种植了,我们的产业园也已经带动了600多人就业,有农商行的支持,未来发展的道路会越来越宽。

  宁津农商银行深耕传统农村市场,为破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创新贷款品种,推出“兴农贷”“助保贷”“家庭亲情贷”等贷款新品种,并主动走访农业局、乡镇党委,对接村两委,把金融知识,资金帮扶送到百姓的家门口。

  近年来,作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宁津农商银行始终牢记服务“三农”的宗旨,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发展普惠金融为依托,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截至目前,该行涉农贷款14714笔,余额57.22亿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服务。(通讯员 许鑫 郑若祥)

责编:张亚茹
审签:赫 洋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