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看山东·央媒一周文字集萃丨新华社关注2021年寿光“菜博会”“种博会”
··
大众日报记者 马章安
【内容提要】
4月20日,新华社播发通讯《“一棵菜”带来的小城巨变——写在2021年寿光“菜博会”“种博会”开幕之际》。这篇文章,透露了以下重要信息:
一是寿光蔬菜栽培技术科技支撑作用愈加明显,栽培技术不断提质升级,目前已进入空间电场栽培技术新阶段:通过模拟自然界存在的正向大气电场,使植物带负电、栽培架带正电,从而形成正向电场,可以让植物“毛孔”张开,增加光合作用,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
二是菜博会从2000年举办伊始,就十分引人关注:原定7天的会期延长为18天,参观者人流如潮。菜博会背后依托的是雄厚的蔬菜产业基础和农业科技优势。
三是寿光农业生产正在向智能化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深深影响了寿光农民: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都可远程调控,一部智能手机就可替代原先不少劳作。
四是寿光高端蔬菜种子曾长期受制于外。高峰时期,西红柿、无刺黄瓜等洋种子占据七八成市场份额。为打破国外种子垄断局面,寿光通过“内培、外引+扶持”,全力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目前,寿光成为全国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在寿光种子销售公司,黄瓜、豇豆等蔬菜品种,国产种子占九成以上份额;粉果西红柿,国产率达70%-80%。全市种子种苗企业已达300多家,自主知识产权蔬菜新品种69个,年育苗量17亿株。
五是寿光的蔬菜种植技术和发展模式正加速推向全国各地,累计向近30个省份输出农业生产集成解决方案。全国一半以上的新建大棚都少不了“寿光元素”。
六是寿光是通过农业现代化推动区域现代化的典范。三产融合、城乡一体和整县推进是“寿光模式”新阶段的本质和特点。
新华社关注2021年寿光“菜博会”“种博会”
【原文呈现】
“一棵菜”带来的小城巨变
——写在2021年寿光“菜博会”“种博会”开幕之际
“空间电场栽培技术是今年的新亮点,通过模拟自然界存在的正向大气电场,使植物带负电、栽培架带正电,从而形成正向电场,可以让植物‘毛孔’张开,增加光合作用,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寿光菜博会十号馆馆长马尊娟告诉记者。
▲4月20日,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展出的根际带电栽培技术
4月20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2021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菜博会、种博会)开幕。展会在山东省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和寿光蔬菜小镇共同举办,为期40天。
据介绍,菜博会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主展区45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16.5万平方米,包括12个展馆、优质蔬菜品种展示区、蔬菜博物馆及广场展区。
种博会的主题为“创新、合作、发展”,主展区位于寿光蔬菜小镇。展会将借助数字地展系统,线上线下集中展示来自国内外400多家单位的番茄、辣椒、黄瓜、甜瓜、西葫芦等7类作物优良品种共计4000多个。
▲4月20日,游客在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展出的巨人南瓜旁拍照
“菜博会从2000年开始举办,第一年原定7天的会期延长为18天,参观者人流如潮,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寿光菜博会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王启龙说,菜博会到今年连续举办了22届,这背后依托的是雄厚的蔬菜产业基础和农业科技优势。
开车进入寿光境内,蔬菜大棚林立。1989年,因农起步、以菜为先的寿光三元朱村创造的“冬暖式大棚”拉开了全国“蔬菜革命”的帷幕,也解决了中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问题。
如今,寿光农业生产正在向智能化发展。稻田镇农民崔江元说,物联网技术已经深深影响了以他为代表的寿光农民: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都可远程调控,一部智能手机就可替代原先不少劳作。
▲4月20日,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展出的一株多果番茄树
寿光高端蔬菜种子曾长期受制于外。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立新说,20世纪90年代,蔬菜种子研发领域世界排名前十的企业纷纷进驻寿光。高峰时期,西红柿、无刺黄瓜等洋种子占据七八成市场份额,经销商经常随意提价,菜农有苦难言。
种业是蔬菜产业核心,种业强则农业强。寿光市委书记赵绪春说,为打破国外种子垄断局面,寿光通过“内培、外引+扶持”,全力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
目前,寿光成为全国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在寿光种子销售公司,黄瓜、豇豆等蔬菜品种,国产种子占九成以上份额;粉果西红柿,国产率达70%-80%。全市种子种苗企业已达300多家,自主知识产权蔬菜新品种69个,年育苗量17亿株。
寿光从“一棵菜”开始,三十多年筚路蓝缕,不仅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国蔬菜之乡,还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如今的寿光,三产融合发展、城乡一体、百姓富足。
▲4月20日,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展出的空中红薯栽培技术
寿光虽以农业著称,但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比高达近9成。寿光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提出“存量技改、增量培育”双轮驱动,加快推进动能转换,目前全市有7家上市公司、12只股票发行,还有多家上市储备企业。
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寿光翻天覆地的变化。1990年,寿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7亿元,财政总收入1.5亿元,年末各类存款余额10.9亿元。2020年,寿光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8亿元,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突破900亿元,是山东省第一个各项存款过千亿元的县级市。寿光还在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以第1名的成绩入选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一些专家表示,作为县级市,寿光是通过农业现代化推动区域现代化的典范。三产融合、城乡一体和整县推进是“寿光模式”新阶段的本质和特点。
近年来,寿光的蔬菜种植技术和发展模式正加速推向全国各地,累计向近30个省份输出农业生产集成解决方案。全国一半以上的新建大棚都少不了“寿光元素”。
寿光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寿光将突出提升“寿光模式”、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城乡融合等重点工作,力争“十四五”末,以蔬菜产业为龙头,率先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华社济南4月20日电 记者 张志龙、邵琨、王欢、张力元)
【知道多一点】
“一棵菜”如何长成国内特色产业集群?
4月24日上午,寿光举行“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正式公布了“寿光蔬菜”品牌的相关logo标识。区域公用品牌发布后,将对寿光蔬菜品牌提升,开拓高端销售渠道,实现品牌蔬菜优质优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寿光蔬菜产业瞄准品牌化、标准化、组织化、智慧化、融合化,从以前的单纯种菜卖菜向种业研发、品牌打造、生态旅游、科技提升等多方面转变。2020年,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建设的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从“寿光菜”到“品牌菜”,寿光标准走遍全国。4月20日上午,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式上,一个专门环节,就是为桂河芹菜、侯镇葡萄、古城番茄、孙集苦瓜、纪台长茄、孙集黄瓜、斟灌彩椒、浮桥萝卜、田柳西红柿、孙集“苹果”苦瓜等10个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产品颁发证书。
▲寿光蔬菜小镇内展示的种类丰富的蔬菜品种。
2019年,寿光成功注册“寿光蔬菜”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这是全国蔬菜产业唯一的集体商标。寿光市蔬菜合作社联合会会长崔玉禄介绍说,随着“寿光蔬菜”logo的公布,将按照“区域+企业+产品”三位一体的思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或者合作社,授权使用“寿光蔬菜”logo,持续推动寿光蔬菜走“品牌强农”的道路,让“寿光菜”成为“品牌菜”的代名词。
2018年7月,随着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的落地,“寿光技术”正在变成全国蔬菜的“行业标准”。目前,该中心已经编制了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启动了118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研制工作。日光温室番茄、黄瓜两项全产业链农业行业标准已由农业农村部批准发布。
▲寿光当地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西红柿。
大户种菜不再难。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要回答“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寿光正在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体,构建新型组织体系。截至目前,寿光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7家,将80%的农户纳入合作社经营体系。此外,创新成立了国内首家蔬菜合作社联合会,在15个镇街分别成立联合会分会,共有340家合作社加入分会。对种植大户和返乡种菜的年轻人,当地也开展了常态化和定向化培训,推广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模式,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市三分之一的蔬菜面积以家庭农场方式生产经营。
▲在寿光,越来越多的菜农开始选择用手机来管理大棚。
寿光最新一代的温室,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团队创新设计的“中国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融合了中国日光温室的保温蓄热和荷兰栋温室的大空间优势,拥有专利技术120多项,可实现周年连续生产,比“荷兰模式”温室耗能降低50%以上。
▲标准化的蔬菜大棚种植园区。
从蔬菜园区到4A景区,农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4月20日上午,第二十二届寿光菜博会如期开幕。自2000年以来,寿光菜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1届,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万人次参展参会。如今的寿光菜博会,已经成为国际性综合型AAAAA级农业展会,凭借其强大的科技示范和引领带动能力,成为我国蔬菜产业现代化的“助推器”和“寿光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国众多的农业展会中,寿光菜博会率先建立了一个“展位展示+实地种植”的展览模型,打破了传统的纯展位式的展会形态,搭配先进的栽培模式和各具特色的蔬菜园林式景点,将农业展会与农业观光旅游有机结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这在全国各大农业展会中开了先河。寿光蔬菜博览园成为4A级景区。
▲2021年寿光菜博会场馆内的景观造型。
寿光常年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年产量450万吨,蔬菜产值110亿元。(据4月28日农村大众,作者:李伟 傅瑶 韩振龙)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章安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