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在微山:真抓实干换真心 科学谋划谱新篇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派驻西渡口村第一书记工作组工作纪实
西渡口村干净整洁笔直的户户通硬化道路,新建的文化广场,孩子们追逐嬉戏玩耍,老人们晒着太阳聊着家常。第一书记宋占帅和工作队员杜易洲匆匆忙忙地赶往去村委会的路上,他们今天要与村两委开会商议扶贫资金如何使用的问题。路过文化广场,拉呱的老人们纷纷打招呼,“宋书记,你吃了没”“宋书记,没吃去俺家吃,俺家刚蒸的馍馍好吃了”,“行,李大娘,改天就去”宋占帅忙不迭地回答。与热情的村民们一一打过招呼之后,宋占帅和杜易洲往村委会的方向走去。
村里来了两个大学生
村民口中的“宋书记”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派驻微山县南阳镇西渡口村的第一书记宋占帅。2019年4月,按照省委组织部选派办的相关要求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省医科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宋占帅、杜易洲到微山县南阳镇西渡口村开展帮包工作。作为两个80后,百姓们看着两个清秀书生怎么也想不到是省里派下来的第一书记,不好意思上前打招呼的老百姓给他们定义为“没有安排工作的大学生”。 驻村伊始,每当碰上村里的百姓,他们都主动亮明自己的身份,递上手里印制的第一书记工作名片,拉拉家常,看到他们疑惑的眼神,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更加坚定了他们驻村工作的决心。
抓党建,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村子要想富,关键看支部。宋占帅、杜易洲到了西渡口村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抓党建,强组织。完善村内各项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及监督机制,利用宣传栏、村广播、村民微信群扩大村级管理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党务、村务、财务”及时公开,增强了两委的公信力。村里党组织后备力量不足,他们就积极发展新的年轻的人才,做好入党积极分子、村后备人才的遴选、培养工作,经充分考察发展2名回乡创业大学生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为村庄基层党组织发展提供持久保障。
真抓实干换真心,生态美来产业兴
为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驻村伊始,宋占帅、杜易洲就开始逐户走访,在村头巷尾和群众拉家常,讲政策,一声“大爷、大娘”,一根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通过前期的摸底走访,宋占帅、杜易洲带领村“两委”制定了《西渡口村两年帮包规划》,让大家明晰了工作方向,调动群众积极性,同心协力打开西渡口村发展的通道。
班子搭起来了,组织强起来了,如何让村民富起来成为宋占帅他们的心头大事,西渡口村是一个渔村,土地少,项目少,一些政策性的帮扶资金只能解决眼前的困难并不能使村子长久的发展。通过多次开发,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从改造村头的脏坑入手,兼顾产业兴、生态美的产业发展思路,立足村情实际,制定渔业产品引领脱贫攻坚的方案。但是真正开始寻求征用坑塘的时候,难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闭门羹是常事,谈多了老百姓也是直接拍桌子。一时间,项目陷入了停顿。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宋占帅、杜易洲积极转变工作思路,直接面对村内已有的历史性问题,不回避,不逃避,慢慢记录,细细梳理,通过一次次讲政策做思想工作,最终完成垫坑事宜,获得土地2200平方米,并完成土地性质变更。
接着,西渡口村在产业振兴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建成800平方米扶贫车间2座、5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处,疏通断头路3500平方米。依托2019年西渡口鱼市码头和2座扶贫车间,引进微山县贺元商贸有限公司入驻本村,投资80万元建设南阳鱼市、冷库和深加工包装车间,形成了收购、加工、存储、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渔业产品发展模式,待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将有效改善现在南阳镇“小、松、散”的渔业生产局面,带动本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当地渔业生产。现已完成村集体稳定收入10.1万元,保障了本村贫困户稳定脱贫。通过努力,原来的赃坑、臭坑,现已成为西渡口村经济发展、百姓娱乐的新中心。
民生工程真落地,垫起乡村振兴路
民生对于西渡口村的村民来讲就是方便的生活、安全的饮水、宜居的环境。为撑起西渡口村的民生需求,宋占帅、杜易洲多方协调,争取到省、市、县公益扶贫资金,为村新建了办公场所,安装了100余盏的太阳能路灯,修建了文化广场,硬化四好农村路2000米、户户通2000米,改造废弃坑塘3000余平方,维修排灌站1座,修建了高标准公共厕所1座,户户通自来水,保障了村民的饮水安全。引进社会资金8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西渡口村各项惠民项目的落地。
“进了西渡口村,就是西渡口人,这里就是我的家,把自己的家收拾得漂亮些、让家人高兴些,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每当村民夸他们时,宋占帅总是这样说。
转眼间,宋占帅、杜易洲的驻村工作即将结束,从刚开始入村时“你们两个大学生能干什么?”到现在“书记,你们怎么这么快就要走了呢?”,村里每一项工作的开展宋占帅他们都是坚持用真情,谋实事,促发展,惠民生,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在扶贫工作中成长,在基层实践中磨练自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组织的信任和百姓的期许。
清风徐来,华灯初上,现在的西渡口村一改往日破败落后的容貌,如初春刚出土的嫩芽,焕发出勃勃生机。宋占帅、杜易洲回首眺望这散发希望的村庄,想起他们刚驻村时的情景,欣慰地笑了。这一笑,是对昔日的挥手,也是对未来的憧憬,聚起民心,托起民生,这,也是他们对自己驻村工作的完美答卷。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