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

··

大众日报记者 于国鹏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找到那些值得一读的好书,读出乐趣来的时候,读书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刚刚过去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设立这个节日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和推动阅读与写作。这一天“书”是重点词。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书店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推广和图书推介活动。很多作家学者通过不同方式,或介绍读书写作经验心得,或向大家推荐值得一读的好书。

  当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在个人微博上打起了“广告”。他写道:“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想向各位读者推荐我的《晚熟的人》。我也同意很多朋友关于晚熟的人的定义,说晚熟是一种大聪明,是一种不玩弄小伎俩、不耍小聪明的善良、正直、本真的人生态度。”

  这条微博,获得不少网友点赞、转发和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微博直接转发了莫言的这段话。有网友表示,“看了介绍,必须去买一本看看。”

  更多网友在莫言微博下留言,谈论的是读书心得或者人生感悟。“奇诺-琴女巫”评论说:“拜读过您的《晚熟的人》,细细咀嚼里边这些短篇,感觉都另有一番新意,能让我生出好多共鸣,尤其喜欢《晚熟的人》《贼指花》《等待摩西》《红唇绿嘴》,对了,我还特别喜欢《贼指花》中的那首美得有些诡异的小诗。”另一位网友“专打渣喳”则评论说:“半熟的人都带有耿直和纯真,像半熟的苹果又酸又甜。熟透的人不会是油滑奸诈之徒,学会了奸滑不代表成熟,我认为真正成熟的人是带有明智的善良和会作正确果断选择的人。”

  山东大学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丛新强在谈到《晚熟的人》时说,这部作品集的构成,完成时间经历了近十年的跨度,其复杂多元性显然难以通过某一主题内涵或主体精神概括,“总体而言,《晚熟的人》依然源自那始终刻骨铭心的‘故乡人事’及其历史回溯。究其内在立场,除了传统的民间伦理道德,还不难发现儒释道耶的精神流露和鲁迅先生的精神线索。”“莫言的创作总是密切关注时代变迁中的人性特质,尤其注重人类文明思想和终极文学精神的借鉴与吸收,同步成就并展现出独树一帜的主体自觉意识。”

  关于阅读,丛新强认为,“阅读不仅让人明智,更使人淡然,拥有回归本源,探寻本质的能力,从基础层面达到更高境界。”他同时也表示,阅读是一种选择,每个人的阅读喜好不同,同一个人的阅读喜好也会随着经历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倡导多元化阅读。”

  诚如丛新强所言,只要喜欢,只要是好书,尽可拿过来读,开卷有益。这其实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为什么要读书;另一个是关于评价书的标准,哪些是好书,哪些是值得一读的书。在这两个方面,自古至今,表述虽然不尽一致,但观点看法基本没变。

  比如,对于读书的作用、意义和价值,自古至今,论述之多,浩如烟海,把读书的作用和意义阐述得再明白不过了。以孔子为例,就通过“君子不可不学”“学而不厌”等反复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还曾经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这段话里,诗指的是《诗经》。学《诗经》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呢?孔子认为,除了兴观群怨之外,从近处看,可以明白如何侍奉父母,从长远看,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主,最基本的也能够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孔子论述的是《诗经》的功能,阐明的是《诗经》的重要性,所谓见微知著,举一而反三,这些观点完全可以扩展到所有的读书学习活动,因为其中的道理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接下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好书的标准了。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值得花时间一读?普遍的观点还是赞同,好文章应该是“文”与“质”的有机统一,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这里引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的一句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直接翻译的话,孔子的意思是说,质朴如果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胜过了质朴,就会显得虚浮,文与质相得益彰,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这句话是孔子讨论君子修养的,后来被引入到文学批评领域,成为极其重要的文学批评原则。什么样的文章才称得上好?必须“文”与“质”结合,二者相得益彰才可以,只讲求文采而内容空洞,或者过于强调思想而忽视了辞采表达,都称不上完美的好文章。后世评诗论文,这是一条重要的衡量标准。诗词如此,歌赋也如此;短文如此,长篇也如此。

  另外,评论作品的优劣,今天我们常常要参考“传播指数”,把传播力、影响力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其实,这个标准也属“自古以来”。比如,白居易的诗,童子老妪都能随口吟唱,足见流传之广,也因此广受好评。还有一个“旗亭画壁”的故事,见于薛用弱的《集异记》,虽然不过是当奇闻趣事来看,但也能窥见唐代对诗人社会评价的一角。故事是说,唐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王之涣皆有诗名,三人交好,在一个小雪天,相约到酒家聚会。酒家外打着“酒”字的旗招,这里就被称为“旗亭”了。正巧,又来了一群梨园歌女,也选中这里小聚。三人感觉有点儿吵,于是换了个偏僻的角落坐下。看着眼前的场景,三人一边小酌,一边生出一个主意:我们都有诗名,自己也分不出个高下来,今天,就听歌女们唱歌,唱谁的诗多,谁为优,如何?大家一致同意。过了一会儿,歌女们果然开始唱歌助兴。一女唱“寒雨连江夜入吴”,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以手画壁,说:“一绝句。”又一女唱“开箧泪沾臆”,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高适也以手画壁,说:“一绝句。”再听,一女唱“奉帚平明金殿开”,是王昌龄的《长信怨》,王昌龄再画壁说:“二绝句。”这时候,王之涣坐不住了,说:“唱你们诗的,都是些潦倒乐官,唱的也都是些下里巴人之词,像我写的阳春白雪之词,这些俗人哪懂得唱。”又指着最漂亮的那位歌女说,“她所唱的,必定是我的诗。如果不是,我终生不跟你们争名了;如果是,你们可要尊我为师。”等此女一开口,“黄河远上白云间”,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王之涣那份自得自不用提,禁不住调侃说:“你俩土老帽,我说的对不!”三人开怀大笑。这笑声惹得歌女们惊奇,派人过来问个究竟,清楚原委后,也不禁连呼“俗眼不识神仙”,请他们并桌一起宴乐,三人也欣然从命,“饮醉竟日”。

  设立读书日,当然不是指到了这天才读书,而是为了提醒,千万别忘了读书,同时也是一种督促,读书不能懈怠。读书是一件辛苦事,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找到那些值得一读的好书,读出乐趣来的时候,读书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责编:于琳琳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