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的师资乱象不能再乱下去
··
作者:杨三喜
“选机构,看师资”是不少家长在挑选校外培训机构时信奉的重要准则。但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普遍存在教师流动性大,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的现状。为了招揽生源,部分培训机构虚假包装教师“头衔”,吸引家长报名并逃避监管。在一些低幼培训领域,更存在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培训半天就上岗凑数的“注水师资”现象,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不恰当、道德素质低下更是令人担忧。
校外培训机构师资注水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各种令人瞠目结舌、惊掉下巴的注水方式每年都被曝光。“铁打”的教案“注水”的老师,年龄大的,就突出经验丰富、教龄长;年纪小的,就写毕业于名校,高考分数优异;没有专业背景的,就说教育理念好,有方法、有耐心……总之,没有不敢想的,只有培训机构不敢做的。比如,这一次,记者就发现经过半天几个小时的培训,来自二本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徐同学就成了一名“资深”画画老师。家长们遇到的最深的套路,恐怕就是培训机构的师资套路了。
校外培训,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也不管是学科类培训还是非学科类培训,本质上都是在做育人的工作,而不是一门纯粹的生意,师资水平是决定育人水平关键因素。而即便是生意,也必须遵守基本的商业伦理,虚假宣传、货不对板,显然违背了诚信的原则。对于师资要求,早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就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从事相关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虽然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治理,但培训机构市场的师资乱象并没有彻底改变。一方面是,家长的教育焦虑越来越盛,校外培训市场越发壮大,在这种亢奋的市场环境下,一些培训机构追求快速做大做强,但市场上的优质师资供给远远跟不上快速爆发的师资需求,再加上政策趋严,在职教师被禁止参与校外培训机构补课,进一步限制了师资供给。所以,一些培训机构通过注水的方式来糊弄和忽悠家长和学员。此外,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也刺激了机构之间打造“名师”提高吸引力的冲动。当然,师资注水乱象依然存在的另一个原因则在于相关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对培训机构尤其是教师资质的监管还存在漏洞,给了培训机构以可乘之机,让培训机构在虚假宣传上面肆无忌惮。
据了解,我国超过40万的校外培训机构有将近800万教师,然而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不足1/4。从报道看,一些培训机构的教师还不仅仅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甚至口出脏言、素质低下。缺乏专业背景、专业能力,缺乏教育情怀,这样的教师如何能在育人阵地上站好岗。
因此,从监管部门来说,要进一步明确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要求,明确准入条件,并加强师资审核管理。要想挤出水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求培训机构落实教师信息公开制度。设置教师信息公示入口,对从教人员姓名、照片及资格证编号信息进行公示,同时建立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这些信息的审核,让教师的真实情况在明明白白呈现在家长面前。
这种情况,也提醒广大家长们不要一味追求校外教育。遇到良师则好,遇到素质低下的所谓教师,品行不端,上课照本宣科,还不是花了钱得不到提升的问题,孩子的身心健康可能受到伤害,学习成长更可能被引向歧路、歪路。
还要看到,如果校外培训市场仍然是一个供不应求的买方市场,家长可能也就顾不上师资的真实情况和机构的真实水平了。所以,除改进校外课后服务外,也要为虚火过万的校外培训需求降温,才能让家长更从容理性的审核、筛选机构和师资。(杨三喜)
[ 责编:王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