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黄河、牡丹、水浒、非遗、祖源!菏泽将借这六张“名片”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
··
《菏泽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1-2030年)》提出了“一个文化旅游核心区、两条精品文化旅游带、七大文化旅游集群片区”的空间布局体系,明确了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推动文旅数智化建设等12项战略任务。为确保规划落实、落地,重点规划了创意策划类、提档升级类、在建开发类3个类别42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进行翔实图文展示,形成了《项目图集》。该《规划》为未来十年菏泽文化旅游发展明确了方向。
“中国牡丹之都”为全市总品牌定位
在《规划》中发展定位部分提出了“中国牡丹之都”这一全市总品牌定位和各县区品牌及系列专项品牌。发展战略部分提出了着力打造“世界牡丹文化旅游核心区、黄河文化旅游带重要节点城市、山东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休闲度假目的地、水浒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未来十年的分期目标和展望到2035年的远景发展目标。
《规划》的整体推进期为2026至2030。在这期间要求空间格局基本构建,文化旅游项目全面推进,建设一批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水浒好汉城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浮龙湖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创4-5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全面开发多种文旅新业态,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基本构建,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新动能主导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深化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打造“中国牡丹之都”“水浒故里”“黄河入鲁”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丰富文化内涵,建设山东文化旅游融合先行区。创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菏泽模式”,即“以文立旅,以旅兴文,品牌引领,非遗突破”。作为后发展旅游目的地,通过地域文化提炼出区域品牌形象,借助文化的内在深厚价值展示地域文化旅游形象。传统文化要对接时代需求进行充分转化,要对应新生代游客的消费心理进行开发,创造传统文化对接现代化的文化卖点。
名人生平故里、传说故事、历史典故要原汁原味地原点打造,通过多种现代手段恢复历史场景,创新文化旅游开发方式。厚重的农耕文明、灿烂的鲁西南文化要活化利用,向旅游产业全方位拓展转换成多种旅游业态和多元要素产品,打造一批好吃、好看、好玩、好听、好学、好买的文化旅游产品。从“一都四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找寻时尚的元素与符号,借助文化演艺、非遗剧场、特色街区、文创产品等方式实现非遗与民间文化的复兴传承,以非遗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旅游化利用实现旅游目的地的突破发展。
强化文化旅游业整体空间布局
按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要求,加强文化旅游业整体空间布局,突出串珠成链、连片成面、集群发展,优化完善“一个文化旅游核心区、两条精品文化旅游带、七大文化旅游集群片区”的空间布局体系,实现一核引领、两带串联、七区支撑。
文化旅游核心区主要涵盖牡丹区、市开发区和市高新区。两条精品文化旅游带是“黄河文化旅游带”和“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带”。黄河文化旅游带以黄河大堤风景廊道为纽带,以构建国家黄河文化旅游带重要节点为总目标,涵盖东明县、牡丹区、鄄城县、郓城县。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带涵盖单县、曹县,以“黄河水 上长城”为品牌,以黄河故道沿线道路建设、景观提升与生态环境营造为重点,建设黄河故道绿色长廊。七大集群片区是定陶中华商圣文化旅游集群片区、曹县八里湾文化旅游集群片区、成武千年湖城文化旅游集群片区、单县古城文化旅游集群片区、巨野金山文化旅游集群片区、郓城水浒文化旅游集群片区、鄄城孙膑文化旅游集群片区。其中文化旅游核心区充分体现菏泽牡丹特色和地域品牌特色,以牡丹包装菏泽城区,打造高品质牡丹花城。整合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中国牡丹园、国花牡丹园等,以城区北部村落及其周边空间为载体,凸显菏泽“大田牡丹”的特色。同时,抓住城市发展由“赵王河时代”跨入“万福河时代”的契机,推进万福河景观带、七里河湿地公园、环堤公园、赵王河公园等城市建设旅游化进程,营造特色景观,拓展旅游空间,融入旅游业态,打造夜间演艺,繁荣夜间经济,做大城市旅游载体空间。着力打造林海水邑环城游憩带,发展精品乡村旅游,突出牡丹花城的生态底色与游憩特色。
12项战略任务,着眼高质量发展
着眼高质量发展,紧抓重大机遇,树立问题导向,立足资源禀赋,确定了12 项战略任务。一是响应国家战略,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二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红色旅游精品工程,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三是挖掘水浒文化,深入打造水浒故里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四是壮大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文化旅游转型升级。五是推进全域创新示范,发展全域旅游。六是推进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画好新时代菏泽的“富春乡居 图”。七是增强优质文旅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一二三各类产业+文化旅游,培育旅游发展新动能。八是开拓淡季旅游市场,繁荣发展夜间旅游,拉动游客综合消费。九是推进交通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文化旅游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十是擦亮“中国牡丹之都”品牌,提升文化旅游影响力。十一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壮大企业实力。十二是实现科技赋能,加快智慧文旅建设。
实施旅游公路示范建设和高速公路连接线进景区工程,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休闲旅游设施建设与改造,在国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区公路沿线合理布设服务区、停车港湾、观景台、驿站、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旅游服务设施。加快黄河、黄河故道风景廊道规划,打造生态风景文化旅游廊道。积极构建绿道网,规划连接休闲街区、城市公园、城市游憩带、古村落慢行交通系统。加强老年和无障碍交通设施建设,新建改建交通基础设施,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
同时,大力引进“高精尖”精品项目,依法对在菏泽投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的企业做好立项、土地、税费等多种优惠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菏泽文化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