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走俏新农村
··
大众日报记者 石如宽
青州市建立505处家庭农场,3270家经济专业合作社
“新农人”走俏新农村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本报通讯员 史海莹
4月18日,青州市东夏镇顾家村,付欣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内,一个个即将成熟的西瓜挂在绿油油的藤蔓上。棚外的物联网大屏上精准显示着空气和土壤的各项指标。合作社总经理付呈龙为种植户讲解新安装的全自动农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付呈龙,1985年出生,从部队退役后在亲戚的工厂做焊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因为看好农业的前景,2012年付呈龙回农村开展无公害果蔬种植。了解情况后,青州市帮他落实了退役军人贴息贷款政策,东夏镇帮他流转土地,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起了大棚。如今,付呈龙种植的西瓜、南瓜、甜瓜等品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付呈龙说:“订单一天比一天多,年收入100多万元。”2012年,付呈龙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销售。社员也由最初的18人发展到现在的365户。
2020年,付呈龙又建了一个拥有现代化自动控制系统的大棚。他以此为试点进行推广,带动更多村民用上智慧化设备。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首先要推进人的现代化和农民的职业化。青州市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扶持力度,吸引一批新农人扎根田野。
在位于青州市何官镇大陈村的洪福家庭农场内,史洪福正在大棚里管理葡萄。“这个葡萄品种是金手指,正处于花果期,要对枝蔓进行打头和抹杈,保证果实的营养供应。同时要控制好大棚内的温度,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史洪福告诉记者。
2014年,经青州市农经局介绍,史洪福参加了省农广校组织的家庭农场培训。从此,他放弃了果蔬运输行业,流转60余亩土地办起了家庭农场,进行果蔬原生态种植。
如今,史洪福的农场现已发展至300亩,所有农产品均依据绿色、有机种植规程进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收入1600多万元。
在青州市科技局的指导下,洪福家庭农场还开设了农科驿站,组织田间大课堂,免费为周边种植户传授种植技术,带动周边120多户村民搞特色种植。“我们最少一季度进行一次培训,每年还会举行1-2次的现场或外出观摩学习。”史洪福说。
如今,在青州,越来越多像付呈龙、史洪福一样的“新农人”走进田间地头。“我们生态种植的葡萄,春节期间一斤50元,也供不应求,农业大有可为。”史洪福说。
截至2020年底,青州市共有505家家庭农场,3270家经济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