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老渤海红色印记!走进惠民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感悟红色精神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郭峰 滨州报道

  4月17日上午,“学百年党史,看老区变化——追寻老渤海红色印记”主题采访团来到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参观革命历史遗迹,聆听革命先烈的传奇故事,回顾渤海革命老区光辉的革命历程,感受浓浓的红色渤海情。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老棉袄放在担架上。”这是曾经在渤海区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渤海区于1944年1月11日由原冀鲁边区和清河区合并而成,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山东省唯一未被国民党占领的地区,这里成为华东战场重要的物资供应基地。渤海区版图面积约54000平方公里,辖6个地委、专署、军分区,50余个县(市、区),人口1114万。解放战争时期全区共有17.2万子弟兵参军参战,81.9万民工随军支前,5.5万人英勇捐躯,并孕育出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至今传颂不衰。

  记者了解到,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暨滨州市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始建于2012年8月,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分渤海革命史第一和第二院落、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院落、主题广场、英烈碑廊5个展区,系统总结回顾了从1937年到1950年期间,渤海革命老区军民一心支前抗战、夺取胜利的光辉历程。2013年7月1日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纪念馆内,采访团遵循着历史的足迹,认真观看了各个展厅的图文介绍、珍贵文物,随着讲解员细致的讲解、一张张鲜活的照片、一件件真实的文物,让大家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先辈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也对“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惠民县党史研究中心主任孟书军介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的党政军机关就设在惠民县,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在这个地方发出了无数指令、无数电波来指挥渤海区革命的战斗。渤海区的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并且在这里诞生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老渤海精神,老渤海精神是和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的,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基地自正式运行以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先后接待中央及省市县各级领导、学员2000余批次,共计10万余人次。先后被授予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山东省爱国教育基地、山东省保密示范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共党史研究教育基地等。

  参观完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后,记者团一行来到了退伍老兵王兰初家中,听老人讲述那段艰苦而光荣的革命岁月。

  “旧社会的时候,我家里人口多,没啥吃,共产党来了,地也有了,生产的东西也有了,我不去参军谁去呢?”1946年4月王兰初参军,1948年10月入党, 在山东邹平县兵役局任助理员,并参加了淮海战役。1954年11月,荣立三等功。1958年,王兰初因在战斗中负伤,于当年复员回家休养。复员回家后,他始终牢记军人使命,发扬军人优良传统。看到街上的落后面貌,决定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带领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1958年4月—1985年6月,王兰初担任北门街党支部书记,在长达27年的基层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

责编:刘仕超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