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垃圾分类“净”校园 “互联网+”模式演绎文明新风尚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唐梦琳 孙淑娟 东营报道

  垃圾分类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

  如何在城市内让垃圾分类文明风尚蔚然成风,改变市民混放、乱扔“一锅端”的传统思维?青少年成为广饶县“垃圾分类”推广工作的突破口。

  在广饶县兴安小学的东北角,一座挂有“小蓝桶”标牌的透明四方小屋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整个20平方米的小屋内,仅有3样物品,电子秤、墙上挂的海报图以及智能回收袋发放机。80%的屋内面积被划为垃圾堆放区,一包包蓝色的垃圾袋被整齐地摆放在墙边。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智能垃圾暂存点,在班里的垃圾分类装袋后,值日生会负责把可回收垃圾投放到这儿。”广饶县兴安小学总务处主任张军拿出了一张垃圾分类回收卡,接着将卡在智能回收袋发放机上刷卡感应,屏幕上会出现相应的班级信息。他告诉记者,值日生只需将垃圾包放在电子秤上,机器就会自动显示重量进行累计,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作为班费使用。随后学生们将垃圾放到一旁的投放点,领取新的垃圾回收袋,整个流程耗时不到3分钟。

  兴安小学校长焦文海告诉记者,整个校园采取前端返现分类回收,中端统一运输,末端集中处理的模式,由专业的设备运营人员进行垃圾处理。不仅如此,建立“小蓝桶”智能垃圾暂存点是第一步,关键还要引导学生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

  让垃圾分类真正走入校园,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兴安小学的每间教室门口都整齐摆放着3个垃圾桶,教室内也张贴着一张垃圾分类表,表上清晰的列出了书报、PET瓶、泡沫在内的14类可回收垃圾,方便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分类处理。

  自2019年5月广饶县教育局启动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垃圾分类活动,编印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将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纳入学校、幼儿园教学内容,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动员学校师生组建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把绿色环保理念带回家庭、带进社区,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目标。

  目前,广饶县教育局以“兴安模式”为示范,推广覆盖到城区8所初中、高中。计划在2021年底前,全县镇街18所小学12所初中完成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全县校园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明显提高,学校师生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

责编:张瑞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