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王新娣:扎根一线攻坚克难!
··
4月19日,2021年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能源动力厂供配电/公辅项目部区域师、高级工程师王新娣获誉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立足岗位勤奋钻研
继电保护的整定、试验程序一直是能源动力厂电气专业相对薄弱的环节,为了完成技术攻关,她专门跑到济南买回了一大摞相关专业书籍,潜心钻研专业理论知识,从每个保护的作用、动作原理、整定定值要求入手,认真研究分析,并利用备用设备开展实地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王新娣就能够准确地完成变压器差动、发电机差动和电动机反时限过流保护等多项高难度试验,并系统地将所辖区域内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的保护定值进行了重新审核和整定,大大提高各变电站供电可靠性。由她总结归纳的“差动保护模拟在线试验法”目前是公司先进试验法,并被广泛推广使用。
爱岗敬业忠诚尽责
在工作中争做精益创新的践行者、精益管理的传播者、精益文化的传递者。作为公司级精益管理内训师,她致力于向职工传播精益思想,传授工具方法,立志将精益管理理念植入职工日常工作的每一处环节。为了让培训内容更加通俗易懂,她利用业余时间认真打磨培训课程内容,为不同岗位职工量身定体制作了90多页的PPT教程,写下了16000多字的讲课稿。为了确保工作质量,在工作现场,她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施工进展及防止遗漏事项,对每一个开关、按钮及指示灯都要亲自试验。经过多次修改、论证,她编制出各类送电试运方案、倒闸操作票,并对职工进行操作规程培训,为设备顺利投入运行创造可靠前提条件。
技术改造攻坚克难
解决多项制约发配电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难题。通过缩小同期继电器的允许合闸角度、明确操作时刻等技术措施,大大降低了汽轮发电机并网瞬间对系统的冲击,全面提高辖区供电安全性;通过自行设计发电机孤网运行判据,优化继电保护投退类型和保护定值等措施,有效实现了汽轮发电机孤立网运行,避免因区域外网异常影响热线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将参与差动保护的四组电流二次回路统一在保护屏后接地,确保了在同一参照点情况下差动保护动作可靠性,为各台汽轮发电机组投运后的稳定运行筑造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技术创新率先垂范
潜心研究电气设备经济运行模式,针对老区1#35kV变电站电耗较高的问题,她精心研究系统转供电特点。先后提出了“厂用变压器配对经济运行” 、“最大限度站内就地消耗发电负荷”、“母线电压分三阶段精准控制”等技术思路并参与了实施改造,有效降低了转供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她牵头实施的“优化电网潮流分布”等20余项创新改造项目,进一步提高了辖区发配电系统运行的安全经济性。其总结归纳的“模拟主变压器在线运行差动保护试验”操作法,缩短试验时间70%左右,大大提高了主变压器差动保护试验精准性。该操作法在厂内各区域得到推广应用,同时该操作法又扩大应用到发电机差动保护试验中,均取得很好效果。
工程建设一马当先
2013年,筹建银前25MW汽轮发电机之际,正在休产假的她把仅有几个月大的儿子交给婆婆,主动请缨开赴工程现场。为了更安心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她狠下心来给不满一岁的儿子断了奶。认真审查图纸、确认电缆走向、严把工程质量,一心扑在工作上,及时发现督促整改问题8项。对控制回路的全面排查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稍有疏忽将会影响整个机组乃至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工地现场随时可以发现她随身携带笔记本,写写画画的身影。朝阳拉长了她奋斗的身影,落日映红了她奉献的脸庞。经过无数次的论证、修改和试验,她成功编写了《发电机反送电方案》、《发电机热试方案》,为机组的顺利投产做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8月,由于工作需要,王新娣又调至供配电项目经理部工作,积极投身于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建设。她克服现场施工环境恶劣、工程建设交叉严重等诸多困难,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时序,确保变电站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安全有序,并一次通过莱芜供电公司验收。由她负责编制的《110kV变电站送电方案》,在110kV陶家岭变电站、110kV制氧甲变电站送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她作为现场各项试验项目的负责人,在变电站第一次送电全程中对各项检查试验项目逐一落实,汇报信息准确,有力确保了两座110kV变电站一次送电成功。目前两座110kV变电站已陆续接待重要热线生产负荷,全面提高动能转换过程中电力供应稳定性。
怀揣梦想一路前行
始终扎根一线,怀揣梦想,一路前行。由她所编写的《自备发电机组孤立网运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被省冶金总公司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一种基于PLC的电动机控制系统》等15项实用新型专利得到授权。《PMAC801智能型低压电动机保护装置在莱钢能源动力厂的应用》等5项成果获山东省级表彰。《合理设置继电保护定值,提高系统抗风险能力》等20余项科技成果受到公司表彰。《消除发电机电刷打火现象》等100余项成果受到厂级表彰。《微机变压器差动保护优点》等24篇论文发在《电气时代》等国家级专业刊物中发表。
编辑:成渝 石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