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为田晒海为盐 探寻青岛城阳古法晒盐工艺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金俐秀 王胜楠 青岛报道

  “盐田蓄海水,赤日凝晴沙。”地处青岛市胶州湾北岸的青岛东风盐场,正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与“盐”相依共存,结下了数千年的不解之缘。今天,盐场依然保留着千亩盐滩,盐工们在这里继续“晒海为盐”。

青岛东风盐场。

盐田呈方格状,错落有致。

  从城阳区出发,打开导航,向西南方前进。1小时左右,一片宽阔的盐田便进入了视野。从高处看去,这些盐田呈方格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颇为壮观。白色的晒盐场与碧蓝的天空纵横交织,纯净透明的盐田将天空倒映其中,晶状盐粒肉眼可见,如入“天空之境”。这里就是青岛东风盐场的所在地了。

晒盐工人正在劳作。

  春日气温回升、天气晴好,是晒盐的好时光。迎着春日朝阳,制盐工人身着白色胶鞋和工装,在一片白花花的盐田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盐场仍然保留了几代青岛人记忆中“盐田晒盐”的经典场景:“1、2、3!”几名工人站成一排,喊着口号,用长长的木制推板合力将白色的细盐推到岸边。短短1个小时,洁白如雪的精细海盐便在盐田边堆成了一座“银山”。

无人机视角。

  在近距离感受海盐的生产过程中,看古今收盐工具的变迁,听老盐工讲述过去捞盐的故事,在白白的盐垛中品味那“清水捞白银”的峥嵘岁月。

工人将海盐推到盐田边。

  据传,胶东“煮海为盐”起于上古。战国时赵国史书《世本》记载,炎帝(一说神农氏)时的诸侯夙沙在胶东一带首创用海水煮制海盐,即“夙沙煮盐”。

  如今,青岛东风盐场在收盐过程不采用任何机械,使用的工具都是最原始的,根据的工人身高体重和用力方式单独制作。“我们盐场曾经是国内最早实现海盐机械化的盐场之一,但现在我们又率先返璞归真,摒弃所有机械。如此不计成本的设计和坚持,只是为了产出最高品质、最天然健康的海盐。”青岛东风盐业发展有限公司制盐公司副经理徐奎鹏告诉记者,胶州湾滩涂肥沃、水质优良,古法晒盐要经过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四大工序,每道工序都十分讲究。因此,盐场对每年的纳潮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根据每日监测数据,基本选择在农历新年左右进行纳潮,因为这是一年当中海水最干净,水质最好的时候。

海盐。

  一代代老盐工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晶亮的海盐,也换来了世代的生计。作为我国海盐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更有着老青岛人忘不了的味道。耕海为田,煮海为盐,沧桑变幻间,盐场工人们以匠心守初心,用勤劳的双手铺就了一条“振兴路”。

责编:赵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