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民②丨可歌可泣沂蒙红——一家五代跨越百年的红色传承
··
(记者:刘瑷辉 张大卫 编辑:刘瑷辉)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编者按】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这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百年辉煌,初心未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月7日起,在省委网信办、省委党史研究院的指导和支持下,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为了人民——红色齐鲁百年印记”大型融媒体报道,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讲述“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奋斗故事,展示新时代齐鲁儿女传承红色基因、接续伟大征程的奋斗精神。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张大卫 刘瑷珲 临沂报道
巍巍蒙山,悠悠沂水。
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这片热土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沂蒙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军的进攻,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在斗争中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纵队、115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等曾长期驻扎在沂蒙。
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万多人参军参战,10万多名烈士英勇牺牲,涌现出红嫂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
巍巍蒙山见证着历史,悠悠沂河传诵着当年“红嫂”们无私与忘我。
历史已成往事,历史犹在昨日。
时至今日,“沂蒙母亲”不顾亲生骨肉也要养活革命后代,“沂蒙红嫂”节衣缩食也要供给前线的故事依旧感人至深,被后人传颂。
沂蒙红嫂的背后是党心党魂
“在抗战时期,我的祖太姥姥、太姥姥办过战时托儿所,抚养过40多个革命后代,他们个个健康成长。”临沂市沂南县第一实验幼儿园的章芮童别看只有6岁,讲起跨越百年的红嫂故事有声有色。
于爱梅带章芮童参观红嫂纪念馆。
章芮童所讲的红嫂故事主角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亲人,她的祖太姥姥是“沂蒙母亲”王换于、太姥姥就是“沂蒙红嫂”张淑贞。
战争年代,王换于、张淑贞创办了战时托儿所,抚养、照顾了一大批革命后代。在她们的精心呵护下,托儿所40多个孩子个个健康成长,而王换于有四个孙子因为营养不良、照顾不周先后夭折。王换于说:“咱的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咱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
这些可歌可泣的红嫂故事在章芮童的姥姥于爱梅心中,更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理解,于爱梅正是王换于的孙女、张淑贞的女儿。
听了这么多年,讲了这么多年,干了这么多年,在于爱梅看来,沂蒙红嫂的背后是党心党魂。“正是党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的感召下,才有了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沂蒙红嫂。”于爱梅说道。
于爱梅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目睹了无数共产党人为了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正是从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坚定地认定要跟着共产党走。
“我和母亲交流过,自己思考过,奶奶和妈妈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爱,源于他们对党的绝对忠诚,并且这种忠诚已经溶于血液、融于生命。”于爱梅说。
据于爱梅回忆,张淑贞有一个专门盛放珍贵物品的小盒子,临终前,张淑贞一直挂念着里面放着的三枚党徽。拿到小盒子后,张淑贞取出其中一枚党徽,紧紧握攥在手里,直到去世。
多讲一场就多一些人了解沂蒙精神
于爱梅为临沂市兰山区首联商圈党员做红嫂精神报告。
“那时候条件很差,只不过是杂粮碾成细面做的米糊糊,就这些东西也不舍得给自己的孩子,要留给八路军的孩子。”2021年4月10日10点,在临沂市兰山区首联商圈,于爱梅为首联商圈全体党员再次讲起红嫂故事,在场听众深深被红嫂精神所感动,流下了泪水。
于爱梅为基层医疗服务站捐赠防疫物资。
当天11点半,演讲刚结束,于爱梅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临沂市兰山区金雀山街道傅屯医疗服务站,代表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送去了3万元防疫医疗物资。
宣讲、捐赠、慰问,这些就是“沂蒙新红嫂”于爱梅的大部分生活。在长期的家庭熏陶和影响下,于爱梅对党和人民军队有着深厚感情,在她看来,奶奶、母亲老一辈“爱党拥军”的家风应该世代传承。她不但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69岁的于爱梅一直在弘扬和传承沂蒙精神的路上。
自2004年,于爱梅从教师岗位离岗后,便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拥军和沂蒙精神的传承上。10多年来,于爱梅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拿出来,先后到40多支部队走访慰问,看望老党员、老红嫂及其后人。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红嫂,了解沂蒙精神,2016年,于爱梅发起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组建了20多人的沂蒙精神宣讲团,广泛开展宣讲活动,于爱梅的足迹已遍布大半个中国。
为了达到更好的宣讲效果,于爱梅总是先了解听众情况,制定适合的宣讲计划,尽量把每次报告都作得精彩。有时候,宣讲任务安排得紧,于爱梅只能晚上准备白天演讲,连续作战。这对于60多岁的她来说,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2018年,于爱梅做了一次手术,而此前她已经答应了主办方去吉林做一个系列宣讲。手术后19天,于爱梅隐瞒了自己的身体情况,前往吉林进行了连续19天的演讲,直到主办方发现她脸色不好,才了解到真实情况。“时间很紧迫,趁我还能讲得动,讲得清,多讲一场就多一些人知道、了解沂蒙红嫂,努力把沂蒙精神传承下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于爱梅说道。
一家五代跨越百年的薪火相传
高洁(左)和姥姥张淑贞(中)、母亲于爱梅(右)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身教胜于言传,母亲的身体力行也深深感染着于爱梅的女儿高洁,“受家庭环境影响,也为太姥姥、姥姥和妈妈的精神感动,传承好沂蒙精神也是我必须做的。”高洁说道。
只要高洁有时间,都会和妈妈去拥军,看望老党员、老红嫂。从2016年开始,高洁也走上宣讲红嫂故事的讲台。前些年,沂蒙红嫂纪念馆建立,高洁应邀在这里宣讲红嫂故事。为了达到最佳演讲效果,她每次宣讲都找同事帮忙全程录像,结束后再对照找差距,及时改正。
高洁在贵州做红嫂精神宣讲。受访者供图
2019年,高洁前往贵州省参加沂蒙精神主题宣讲,这是她第一次出省进行宣讲。“当时很多听众是第一次听红嫂故事,现场听众听完感动不已,掌声不断,我深受鼓舞,一定要将红嫂故事继续讲下去。”高洁说道。
看到女儿也在为沂蒙精神的传承努力,于爱梅倍感欣慰,更让她欣慰的是6岁的外孙女章芮童也对红嫂故事感兴趣,同龄孩子都是听着童谣长大的,章芮童则是听着姥姥、大姨和妈妈讲的红嫂故事长大的,正是在这种环境的耳濡目染下,童童不但喜欢听,还能说上好几段红嫂故事。“虽然童童年纪小有的事情可能还不太能理解,但是红嫂精神已经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于爱梅说道。
于爱梅表示,“我和女儿高洁都是党员,沂蒙精神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激励,我们也会用实际行动将伟大的沂蒙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从王换于、张淑贞,到于爱梅、高洁,再到童童,一家五代跨越百年的薪火相传,还将在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道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