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

  对于思政课,每个人都不陌生。从小学到大学,学校都会设置思政课。但是什么样的思政课有生命力,什么样的思政课能上到学生心坎上?近期郑州大学一堂“什么是幸福”的思政课在网络上刷屏,主讲老师周荣方在讲述兰考群众送别焦裕禄的故事时几度哽咽,现场的同学们深受触动,报以热烈掌声。

  一位网友留言:“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讲出思政课的内涵、讲出思政课的魅力。”周荣方讲授的思政课之所以让学生想听愿意听,听了有触动,不仅因其热爱自己的这份事业,更因其本人心有所信、讲得真诚而富有感染力。她一有时间就走村入户,倾听群众对焦裕禄的追忆感怀,感受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给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从实践中积累课堂上最生动的素材。带着信仰和情怀,不断挖掘能点燃学生激情的火种,把全部情感投入到课堂中去。

  正如周荣方所言,越真实的故事越动人。对于自己在社交平台上获赞无数,周荣方表示“火的不是我,是焦裕禄书记的精神、魅力太打动人了,是优秀共产党员为民办实事的炽热情怀太打动人了”。这其实也道出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思政课要挖掘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里的动人故事,要从当下现实生活里寻找“营养源”。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用心用情把故事讲好,就能给学生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除了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传统形式,周荣方所在的郑州大学还探索“时政我来讲”“课下随手拍”等全新方式,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思政课的活力与魅力。从实践中看,不少学校也都结合所在地的红色资源、结合时代背景,让思政课走出课堂、走向实践。有的带领学生在革命老区、城镇乡野、田间地头开展实践课教学;有的组织学生整理收集疫情期间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形成实践报告、微电影等成果。把思政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更能增强情感共鸣,激发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思政课还应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让学生从课堂的倾听者变为参与者与阐释者。真理越辩越明。今天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尤其是高校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关注现实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看法。从国内国际正在发生、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中选出议题展开讨论,既能激发学生们参与的热情,也能在深度思辨中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责编:李士环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