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农商银行——改革谋发展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滕腾 通讯员 沈宣运 淄博报道

  近年来,淄川农商银行以“建设有温度的百姓银行”为发展理念,坚持回归使命本源,提升党建温度;回归业务本源,激发工作温度;回归服务本源,涵养社会温度。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支农支小主力军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十三五”期间直面形势变化和风险挑战,也经历了深刻的“自我革命”。回望“十三五”,治理转型、管理转型,这一系列融入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的全方位转型实践,生动刻画出农村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步调和姿态。

  治理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淄川农商银行通过改革募集股本达106815万元,机构资本和经营实力得到增强,为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奠定了基础,现代公司治理架构也日趋完善。淄川农商银行大力规范股权结构,引进合格企业股东,法人股占比由改革前不足5%提高至56.4%,初步解决了所有者缺位问题。根据资产规模、业务结构等,按需搭建了“三会一层”组织架构,引进了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党的领导逐步融入公司治理,按照“治行先治党”原则,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积极探索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和机制安排,建立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对于重大事项的决策问题形成了党委会研究讨论、党委成员沟通、董事充分发表意见、事后向党委会报告的工作流程。

  随着定位强化和公司治理的互融互促,农村商业银行支农支小的公司治理特色日益鲜明,为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淄川农商银行引入了涉农股东,并在董事会下设置了三农金融委员会。

  风险管理日益全面和智能。在风控体系上,严监管、强监管,全面、垂直的风险管理体系雏形渐成,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不断健全,形成了前中后台相互制约的“三道防线”,审慎合规的经营导向和发展机制逐步得到树立和强化。在风控领域,一方面,信用风险仍是农村商业银行近年来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严控新增不良的同时,积极探索借助互联网、资产管理公司、债权人委员会等平台,加大和地方政府以及司法部门的合作,拓宽不良资产处置、盘活渠道。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资金业务风险、科技风险等的防控。尤其在内控合规方面,推进行业审计体制改革,探索监审联动、内外联动,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在风控技术上,金融科技手段渗透到风险管理之中,尤其在信贷风险和操作风险防控领域得到推广运用,有力推动了风险管理的创新升级。例如,淄川农商银行实行信贷管理系统,实现风险控制由人工控制变为系统控制、由分散控制变为后台集中控制。

  成本管理更加主动、全面。利率市场化环境以及大型银行加速下沉,使得资金成本的可控性下降,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有所提升。对此,淄川农商银行从优化资源配置、压降固定费用、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等成本核算精细化的定价系统、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入手,探索搭建全面成本管理体系,促进成本管理由单纯的财务核算向以战略和经营为导向的成本控制转变,由事后的考核控制向事前、事中、全员、全流程的系统管理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加速转变,学习型组织渐成潮流。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已由原来的人力密集型行业变为科技密集型行业,加快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转型势在必行。在“人才强社”战略,以及省联社统一管理人才和各地农村商业银行独立用好人才相辅相成的人才战略布局下,全面激发组织活力,着力打造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人力资源管理闭环。除了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还不断完善薪酬分配、绩效考核机制,拓宽人才上升渠道。同时,推出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一支爱农村、懂农业、爱农民的金融服务队伍。

  展望未来,进入高质量发展“下半场”的淄川农商银行,将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继续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继续强化治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夯实风险抵补能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加快数据驱动、科技赋能和战略转型,摒弃重资本经营的粗放发展模式,全面推进轻资本转型;统筹好利润与资本,规模与风险的关系,强化“资本稀缺”意识,兼顾短期利益及中长期发展,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编:于圆圆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