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100年·迈入强省会—百年国企路”系列报道丨87年“水务梦”汇聚济南“水动能”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范明昱 济南报道
晨曦中的幽长小巷,一架水车,几声吆喝,老式的排车晃动着水桶吱吱响着,石板地上水迹斑斑满巷洇着……2014年“济南供水史馆”建成后,一张张老济南水夫沿街叫卖泉水的老照片,便永远留存在了这里。
作为“城市命脉”,济南供水历史是厚重的。自1934年“济南市自来水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至今,经历了87年的历史跨度。济南人喝水取水的“变迁路”历经巨变,其背后承担着供水重任的济南水务集团,也在体制机制和服务效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近百年的漫长岁月,折射出济南极速成长的发展变革。从最初的泉水自取,到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从“引黄保泉”开启地表水饮用,到“泉水直饮”工程将脉脉清泉输入家中,“脱胎换骨”后的济南,已然拉开了“大强美富通”国际化大都市供水建设的壮美图轴,“水务梦”这个跨世纪的传奇,也将由数代“水务人”持续传承下去。
济南供水史馆内的老照片
济南第一个自来水水厂——趵突泉水厂
初生:
从无到有,1936年济南有了自来水
作为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历史建筑,其旧址虽早已融入趵突泉公园内,济南第一个自来水水厂——趵突泉水厂至今仍承载着珍贵的社会价值。
走进济南供水史馆,众多水务老物件、老照片以及文献资料一一呈现,它们是济南一步步迈入现代化生活进程的见证者,静静躺在玻璃橱窗内的“趵突泉水厂复原模型”也是其中之一。
趵突泉水厂复原模型
凭借得天独厚的泉水资源,在没有自来水之前,绝大多数济南人吃水,还是靠肩挑、用车拉。
标志性转折发生在1934年4月,“济南市自来水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同年12月,趵突泉水厂破土动工。两年的建造打磨,1936年10月,随着“济南市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立,趵突泉水厂终于开启供水。
馆内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在斑驳光影里依稀可见上世纪30年代趵突泉水厂诞生时的原貌,以及厂内初代水务人劳作的身影。
“那时候,趵突泉水厂供应的就是趵突泉的泉水。刚开始供水能力为每天2.2万吨,供水区域主要为城关和商埠部分地区。”在济南水务集团政工部政工主管李军眼里,趵突泉水厂作为济南自来水业的发源地,记录了不少济南人难以忘怀的生活经历,也是自那时起,“水质是生命”等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独特企业文化,为济南水务87年的历变增添了一种独有的精神气质。
济南水务集团政工部政工主管李军介绍济南供水史
据悉,后来为了应对水厂供水能力不足,1940年至1942年间,通过增凿水井、增设抽水机、铺设干管,趵突泉水厂达到供水能力3.6万吨/日。直至1956年,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趵突泉水厂的水量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1958年,全市水文地质勘探启动,至1972年新建市区水源5处,就这样,连同济南水厂的“鼻祖”趵突泉水厂,六大地下水源布局逐渐在济南城中央形成。
成长:
从自取到供给,脉脉清泉引入千万家
有泉水涌动的地方,更适合人类生养栖息。如今不少济南人的一天,是从黑虎泉打水开始的。
“以前饮泉很简单,大家自顾自地打水喝,稍远一点卖泉水夫便会送过去。”在老济南人曹淑琴的记忆中,年轻时身子骨硬朗的她,起床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提着自家水桶来到老泉边,将这蕴含济南灵气的泉水取回家。
家家泉水的老济南
从0到1再到6,起初六大水厂的建立缓解了吃水难的问题,但困扰也随之而来。
据了解,1975年以来,济南市泉水年年枯竭,为恢复和保持“泉城”特色,“采外补内”工程应运而生。1981年起,济南自来水公司在东、西两郊开辟了新水源向市区供水后,市区大部分水源陆续进行了关闭。
“为保泉应急,1986至1998年我们引入‘客水’资源,建设了引黄保泉(一、二期)和卧虎山引水工程。”李军介绍,随着鹊山调蓄水库、玉清湖水库、玉清水厂相继建成供水,有了黄河水和水库水补给,济南地下泉水才终于从岌岌可危中解脱出来。
直饮水工程让市民喝上甘甜地下水
时间流转到2021年2月22日,济南市政府正式出台《济南市市民泉水直饮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今年将完成12个小区的直饮水工程建设任务。
从最原始的泉水自取,到“引黄保泉”,再到重新开启“泉水直饮”时代,济南人吃水方式看似兜兜转转回到了原点,实则无论从水质还是供水技术,早已完成了成长瓶颈的突破。
“针对供水量这方面,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和论证。”济南水务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郭际忠介绍,由于目前直饮供水取水量很小,每个人大约一天在5升左右。这个概念是,如果按照100万人口计算,5升1天共计0.5万吨,对济南地下水资源没有任何影响。
此外,基于保本微利、让利于民的政策,本次泉水直饮定价是0.3元每升,与市面上0.8元每升的高端桶装水相比,直饮水的价格只有桶装水的三分之一。
“水务人”战高温、抢工期
见证: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他们是“追水的人”
年楚河畔、群山脚下,一派生机的绿色让西藏白朗县迎来又一个春天。9年前,跟随着山东省对口支援大队伍,济南水务集团的数名技术骨干,为日喀则市首个现代化水厂打上了“济南烙印”。
可以说,一代代志存高远的“水务人”,无关职务,不论男女,均是济南水务87年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见证者。白维营就是代表之一。
“小白热线”开通时白维营接受媒体采访
1996年6月21日,4名客服人员、一部红色老式电话、几个记录本、一辆俗称“黑老鸹”的摩托车,造就了以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省级劳模白维营名字命名的供水服务热线“白维营维修热线”(简称“小白热线”)。自此,市民真切看到了济南水务服务上的转变。
1998年的小白热线接听组
当时,作为济南水务第一时间捕捉百姓用水诉求的部门,时任管线处副处长的白维营,带领着“小白热线”工作人员,开始了没日没夜24小时的作业生活。
细腻着,勇敢着,室内客服人员讲到嗓子沙哑,户外抢修工们跑到衣衫浸湿。25年,足以将一条热线串起一张水网,也足以让一代代“小白员”用特有的方式,向市民讲述着“水务人”为济南供水使命勤奋不息的心声。
“2006年12月,济南水务将服务再次升级,建成以‘小白热线’为龙头,集呼叫中心、业务报装、用户工程与服务督察为一体的客户服务中心。”客服中心热线科科长马连静介绍,随着时代变迁与话务量、工单量的增加,2018年6月,“小白热线”号码进一步升级优化为六位短号968133,以更加便捷、周到、细致的供水服务,满足市民需求。
如今的“小白热线”座席监控系统
小白热线话务员接听市民来线
事实上,由生产经营型向运营服务型转变的思路,是济南水务集团在2010年确定的。自此,打造“中国水务行业运营服务一流品牌”就成为所有“水务人”的奋斗目标。
优化网点建设,营业网点由原来4个增至14个;持续推进短信通知、电子邮件定向服务,“十分钟用水服务圈”更加完善;抄表员工作由原来的单一抄表扩大为集抄表、收费、宣传、联络、咨询、巡检“六位一体”的综合职能,赋予其更具服务责任的“客户代表”称号……如今各类服务措施还在不断更新完善,致力装下更多群众的期盼。
数字化供水调度中心
沉淀:
87年变与不变,“四化两创”开启“大水务”格局
他们沿着街巷不停歇地走,穿梭于自己负责区域的家家户户,每一次水费结零背后,都是这群抄表员忙得把日夜颠倒。直到2019年“智能远传水表”的出现,代替他们成为居民用水的“千里眼”。
87年沉淀与积累,足够让“智能化”成为济南水务集团的最强“利器”。
2017年3月,济南水务集团以建设现代化企业为战略目标,提出“四化两创”建设要求,打造优质化、自动化、规范化、智能化“四化”企业,创建新型客户关系和现代化客户关系。
“智能化”看似被列为“四化”之尾,实则起到置为关键的作用。
为完善“智慧水务”建设,济南水务集团打造了全国先进的智慧调度运行指挥系统,形成涵盖水源、制水、供水、用水管理各环节流程的“智能化”管理综合体系,包含智能化厂站、智慧调度、智慧管网、智慧营销、接水报装、热线服务、二次供水、水质、物资、工程、物联网平台、大数据中心等近20个内控管理系统。
手机端巡检平台
以户表抄送工作来说,由于车压物压等原因,准确及时做好抄表服务十分复杂。近年来集团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智能的“远传水表应用”,便能化解这份繁琐。通过建立远程智能抄表系统,实时将用户用水量记录并保存,一旦水费欠缴或水量异常,可及时提醒用户,“天价水费”的发生几率也大大减小。
智能水表、无人值守、“智慧水务”体系……通过“四化两创”建设,济南水务集团成功唤醒了沉睡多年的“水务大数据”,实现了从自动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转变。
伴随历史前进的脚步走到今天,济南水务集团从0成长到87岁。如今放眼整个城市,东至章丘边界,西至长清区,南至南部山区,北至先行区的供水范围,服务面积约202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445万人。
济南水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东西却依然没有改变,比如为水务事业拼搏的信念、比如坚守初心的“水务魂”。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大水务”格局将为这个“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带来更加充沛的“水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