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书都有两个灵魂之问:为什么写?凭什么读?

··

听说读书月必须说点什么,那就说点吧。

有点小骄傲的是,从2009年出版第一本书开始,到今年我已经出版了26册书。一看这个数字挺吓人,可和很多网文大神一套书动辄几百万字的体量相比,实在自惭不如。

我的书多数字数都不多,不是我不想多写,而是出版社要考虑印刷成本和读者的阅读成本:除非特别感兴趣的铁粉,不太可能去读一套长达百万字的书。

除了可读性,出版社还看重一个词,叫“易读性”,就是读起来是不是轻松、愉悦、不费力。

能出这么多书,和我注意做到“可读”和“易读”,很有关系。

另外,我的书有一大部分是给学生和孩子们看的,就更要强调易读性了。

你不能装得像个教授、学者(虽然我也以此标榜),高高在上;要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去给他们讲解——当然,最好是讲故事。

永远不要讲“道理”,因为没人听,听了也记不住。

这些书里,有两套丛书,所以单从“册数”看,挺吓人,其实一套《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就12册了,是一个书号,严格讲只能算一“本”书。

另一套丛书,是和历史作家沈忱合著的《少年读史记故事》,一套6册,一人一半。这3本都是单独书号,出版社可以放心大胆地单独售卖,我也终于可以挺起腰杆说“一下出了三本书”了。

虽然出的书多,但我从来不敢怠慢。我始终认为,对文字的敬畏,理应是每一个写作者最原始的基因。

每一本书动笔之前,我都会考虑两个“灵魂之问”:

第一,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为了钱?可不可以说得含蓄一点……

就算被出版人群殴,我还是想说一句:除了金字塔顶端的作家、名人,想靠出书挣钱,您还是省省吧。

别说靠出书挣钱,我身边靠出书赔钱的人,一抓一大把。忙活大半辈子,出本书,把几年的收入全搭进去了。

如果郑渊洁是你爸,或者在某个行业里成了“顶流”,那是有可能出书挣钱的。

有个人叫“万能的大熊”,出了几本书,都很畅销;还有吴晓波,书也畅销。靠出书,他们确实能发财。

可你要明白一个道理:他们是先发了财,然后才出书!

等他们可以靠自己的名气出版图书的时候,那点稿费、版税,对他们而言,已经是九牛一毛了。出书嘛,无非就是镀镀金而已。

把出书、写作当成业余爱好,才是最靠谱的事情。

第二,读者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我一定会考虑好这个问题,然后动笔。否则,读者不买账,出版社也就不买账。

在刚出版的《少年读史记故事》中,我直接把这两个问题写进了序言中——

两个为什么

现在,我要开始写这本书;而你,要开始读这本书。

我们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

对我来说,是: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对你来说,是: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只要知道了“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也就知道了“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以及应该怎样写,应该突出什么、避免什么……

可以说,“你的问题”,是解开“我的问题”的钥匙。

是啊,我们为什么要读《史记》呢?在我读过的所有书中间,这本书的枯燥程度,大概仅次于《黄帝内经》了。

当然,我指的是还没入门的时候。一旦入了门,就好像打开了一座宫殿,枯燥、干巴的句子,瞬间优美起来;还跟上网的“超链接”一样,能让你从这个句子联想到其他典故,大脑自动点击“链接”,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但要到那程度,估计你都上大学了。现在,《史记》对你来说,依然十分枯燥。书里提到的名人,不说上万,几千总有吧?就算专家,也未必能全记住。

我从哪里来

这么枯燥,我们干嘛还看它呢?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一定会问一个问题。

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是爹妈生的。

爹妈是哪里来的?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的。

他们又是哪里来的?

祖先们生的。

祖先又是哪里来的?

——问到这里,你爸妈估计快崩溃了。

还好,他们想到了《史记》。

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史记》里寻根

《史记》的第一篇,叫《五帝本纪》;里面讲的第一个人,就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之一——黄帝。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个“炎黄”,指的是炎帝、黄帝,他们是黄河流域最早的两大部落首领;在炎黄的基础上,繁衍了“华夏族”;在华夏族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

为了说得清楚一点,我举个例子。

我姓高,山东人。山东古称齐鲁,齐、鲁是周朝的两个诸侯国,齐国第一任国君是姜太公。

通过研究史料,我发现,高姓,大多是姜太公的后裔。姜太公的子孙后代,最主要的是姓姜和吕,也有其他分支——多达二十来个,其中就有“高”。

姜太公的后代为什么不全都姓姜,还分出那么多姓?

因为古人使用姓的时候,很不规范;有的根本就没姓,甚至连名都没有。原因很简单:人少。

高姓,源自姜姓;而姜是炎帝的姓氏。所以,这一姓氏最初的源头,就是炎帝。

于是,通过看《史记》,结合其他史料,我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了;对着小伙伴们炫耀一下,还是很有点自豪感的。

祖先在哪里

我找到答案了。可是,你还没有。那么,看《史记》吧!一定注意里面千奇百怪的名字,说不定,就和你有关!

不过,还有个问题没解决。

万一别人说:中国十几亿人口,怎么偏偏你是炎帝(或者某位名人)的后代?

一开始我也有这个困惑。后来,我想通了。

你听说过“填满棋盘64格大米”的故事吧?皇帝要感谢农夫,农夫说,你把这个棋盘填满就行了。怎么填呢?第一格,放1粒大米;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4格,放8粒……总之下一格翻一倍,就行了。

皇帝一听,这简单!没想到,算到第64格,全国的大米都放进去,也不够……

人类的繁殖,是同样的道理,一个生两个,两个生四个,四个生八个……只要环境能够承受、没有意外灾害,会呈“几何级增长”;几千年前一个几十人的小姓,到现在发展成几千万人,很正常。

……

基于这两个“灵魂之问”,我想,它会是一套好书。

所以毛遂自荐,推荐给大家。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先秦之治》《少年读史记故事·秦汉霸业》《少年读史记故事·列国春秋》《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6册。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