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油地融合民生“幸福圈”|①让离退休党员有“家”归属感
··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和市、区改革攻坚暨重点工作推进会议部署要求,凝聚融合力量、汇聚油地共识,东营区加快推进油地校融合,实现油地校融合发展的新突破。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联合东营区油地校融合发展办公室推出“打造油地融合民生‘幸福圈’”系列报道,为全面建设“创新之区、活力之区、首善之区”贡献融合之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欣 见习记者 耿志鹏 东营报道
东营区黄河路街道东利社区成立于2019年5月,辖区东起西二路、西至燕山路,南自黄河路、北达北一路,总面积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16户、近6000人,是一个典型的油地融合城市社区。
“东利社区居民大多是胜利油田各单位的老干部、老职工,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具有思想多极化、文化多元化、需求多层化等特点。”东利社区党委书记李东升告诉记者,老年工作一头连着政治,一头连着民生。东利社区油田离退休人员达到1060人,党委根据油地双方关于老年工作分离移交政策要求,围绕“交得出、接得住、可持续、更美好”的目标任务,在统筹做好关系接转、工作承接的同时,以培育“东利美邻港”社区品牌和“筑梦邻里躬耕东利”党建品牌为载体,以打造红色物业为契机,建立健全老年党组织机构,社区党委下设1个老年党总支,分设8个党支部,涵盖小区全部楼道和单元,把471名离退休党员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自打油地融合以后,我们老年人活动场所多了,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4月8日下午,记者在东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见到了东利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元凤。已经在东利小区居住了20多年的她,退休后仍有一番作为,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小区总理”,成为了社区和居民的“红色桥梁”。
每天,张元凤都会来东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报到。这里从早到晚都“爆满”,深受居民喜爱。据了解,东利社区针对小区老年人多、文化素质普遍偏高的实际,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智慧养老服务站、老年书画室、老年学堂、文体活动室等功能室,在小区院内设置了16处既可供老年人晒太阳,又能下棋、打牌的口袋公园。擦亮“五朵金花”“剪纸艺术培训中心”“恒吟合唱团”等老品牌,培育“同心舞蹈队”“美邻器乐队”等新品牌,并结合实际合理安排演出、开展活动,做到红色舞台好戏连台,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小区文化底蕴,极大丰富了老年人的日常文化生活。
记者采访时,正巧有走秀队在进行排练,这群身着绿色旗袍的老年姐妹们跟随着音乐的节拍,摇曳着羽毛扇,风姿绰约,步伐优雅,神采奕奕。她们笑称现在的老年生活充实而有趣,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油地融合带来的变化,让东利小区退休居民李秀君也感受颇深。“油地融合后,退休老年人不用再到原单位参加活动,减少路途奔波。以前退休党员分布在各处,现在党员关系全部转到了社区,管理起来也很方便。”李秀君告诉记者,集中管理也让左邻右舍交流得更加频繁,关系也更加和睦。
作为胜利油田基地,东营区2017年起与胜利油田共同谋划推进国家大型独立工矿区剥离办社会职能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东营区承接国企退休人员7.2万人,其中胜利油田退休人员7.1万人,退休党员1.8万人,全省县区(市)中承接规模最大。
据了解,原油田老年党组织是依据退休党员的隶属单位而设立,退休党员回原单位党组织参加活动极不方便。为便于移交后退休党员集中管理、就近活动,协助油田单位按社区、就地就近、退休党员本人意愿相结合的原则,重新组建并将退休党员混编入312个老年党组织,在核实党员身份、规范党员档案、确保党费无欠缴的前提下,将组织关系整建制转入户口所在地或常年居住地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并协助健全支部班子,有效增强了退休党员政治上的归属感、组织上的依靠感、精神上的寄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