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创新系列调查③丨高能级创新平台如何建

··

大众日报记者 王亚楠

  □ 本报记者 王亚楠

    本报通讯员 马文哲

  “目前正在进行首次面向全球的人才招聘。从科研实际看,人是创新最重要的要素。”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乔竹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山东,省实验室是一个新事物,也是重塑山东实验室体系的一个关键。目前,首批5家省实验室已于去年底通过专家论证,经省政府批准启动挂牌筹建,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是其中之一。“省实验室要发挥引才聚才作用,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建成具有山东特色和重要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创新高地和科学中心。”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处长王钟伟说。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高水平综合实验室是源头创新的主要平台和载体。破解战略科技力量不足问题,努力在高能级平台建设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山东正在加快推进实验室体系重塑。到2025年,争取建设1个国家实验室、3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山东省实验室、300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1313”基础研究平台布局,增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的定位,与烟台的产业布局、产业优势高度契合,烟台市委市政府、烟台开发区成立了专班推进其基建工作。乔竹辉到烟台后便开始了紧张的忙碌。“现在临时办公楼临时实验室等都正在设计、装修,一些小型设备已经安排,预计5月份能够开始一些实验工作,中试车间装修和大型设备采购也在推进,8月有望进驻使用。”

  山东原有实验室体系发展至今,虽然在推动源头创新、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布局不够合理、运行机制不完善、碎片化、重复化建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仅有4个,省重点实验室大多集中在农业、医药等我省传统优势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与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领域中分布较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尚为空白;企业重点实验室不同程度存在目标定位不准确、缺乏持续稳定的研究方向、持续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重点实验室与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平台交叉重复、定位不明晰,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产业需求脱节……”王钟伟分析道。

  “从现在的实际看,最主要的还是人的方面。招揽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有潜力的中青年专家。”乔竹辉说。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海波也表示:“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需要特别注重人才的培育。尤其引进领军人才,一定要能带上本土人才力量学习、成长,这样才‘结实’。”

  “我们现在是边规划方案、边招引团队、边科研转化,已经和企业进行了实质性的对接,建立起联合攻关机制,筛选出低维功能纳米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等约20个成熟度高的成果项目进行对接转化。”乔竹辉介绍,人是非常个性化的要素,尽管烟台发布的人才新政从股权投资、创新资助到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都有安排,但具体到想要引进的人才,有些还是提出了一些编制、职称等方面的问题,省实验室正在和省市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在待遇、职业设计上进行更多探讨,希望能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将省实验室打造成一块吸引人才的金字招牌。”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除了实验室体系,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也非常重要。”李海波认为,传统的科研院所不能满足当前产业发展的新需求,这方面的改革探索南方几省份开展较早,经验可以借鉴。这也正是我省近年的发力要点。

  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副处长尹承山透露,我省目前已备案新型研发机构300家,尤其是建设了30家省级创新联合体,初步形成“1+30+N”创新体系,目前已攻克技术难题266项,转化科技成果270项,孵化科技型企业146家,带动产业增加值超过270亿元。“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量质并重发展。”他表示。

  李海波提醒:“新型研发机构,立足点是‘研发’,要聚焦科研,研发产业关键技术,形成面向产业的技术创新力量,而不是简单的成果转化、孵化公司、投资项目。”他建议,要鼓励企业设立企业研究院,作为企业的科研“特区”、类科研机构。“只要能保障专人、专经费运行,不一定非得设立法人,也可以享受科研机构的政策和待遇,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责编:于琳琳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